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30年,我国耕地面积将大幅度下降,形势确实难以想象啊!
对这一问题,我国专家们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们趋于一致地认为,挖掘土地潜力,提高粮食总产量,是可以解决的。首先,从我国过去的21年中粮食产量增长2亿吨来看,在将来的35年中,即到21世纪中期,我国粮食总产量从目前的4.5亿吨增长到6.5亿吨是完全可能的。其次,30年后,我国已是一个初步发达的国家,科技的发达、资金的投入可以使单产赶上先进国家的水平。
1995年4月,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杨雍哲先生在关于粮食问题的对话时,有根有据地说:“对中国粮食问题作出过分悲观的估计是难以成立的据有关部门和一些科研单位的预测,以现代科技水平和我国资源状况,到下个世纪人口达到最高峰值16亿时,粮食仍然可保持基本自给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不会出现因大量缺粮而给世界带来麻烦。当然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始终要十分重视吃饭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为政之要,首在足食’。足食才能安定,安定才能发展。今后,看各级领导的政绩,应把这一条放在突出的位置。”
清醒“脑袋”,充实“米袋”
在庄严敞亮的人民大会堂内,今日既不是举行什么大型宴会,也不是举行欢迎某国元首的仪式,而是刚刚结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三次会议后,国务院总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来自中外的一千余名记者,目光炯炯,全神贯注,期盼着,第一个抛出早已酝酿成熟的问题。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是欢迎各位新闻记者提出问题。现在开始”总理的开场白十分简短而明快。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如何使农业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让12亿人民有饭吃?”一位新华社的女记者率先发问。
她涉足的问题,是当今中国最敏感、最让亿万人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呼啦一下便把整个新闻发布会推向了高潮。
“这位小姐提出的问题”,总理严肃地回答,“切重了时弊。本次代表大会历时14天,三千多位代表,着重讨论了我国农业的大发展问题,代表们在提案中指出,农业的关键是抓落实,讲真话,讲实话”
历时两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离不开一个“农”字,离不开12亿人的吃饭问题。
1993年“两会”的热门话题是土地;1994年“两会”的热门话题是农业;1995年呢?“两会”的热门话题仍然是土地、粮食、农业、农民农业,被新闻记者炒得火爆。
一年一度的三月,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集在首都,共商国事,共商农业。
“菜篮子”、“米袋子”,这些老百姓每天离不开的家常事儿,竟成为“两会”代表们议论的中心,成为他们的心事儿。
回顾历史,1987年农业部推出“菜篮子工程”以来,这是第一次举行盛大的新闻发布会。更使人瞩目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提出“菜篮子”要实行市长责任制,“米袋子”要实行省长责任制。那意思再清楚不过了,就是要把市长、省长拴在“菜篮子”和“米袋子”上,要他们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这不是国务院随心所欲提出来的权宜之计,而是历史发展到今朝今日,给人口众多的中国出下了一道难题。粮食,早就给中国人敲响了警钟!
为啥?不为啥!只因1993年下半年开始,神州突然一片惊恐,大中城市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不那么充实了,居民为吃饭而着急,种田人为粮食而担忧。古老的农业大国失去了重心,失去了平衡。
粮食陡涨,菜价上浮,市场供不应求。“菜篮子”、“米袋子”是每个人的命根子,非同小可啊!一日三餐,谁能少一顿呢?“哪个省‘米袋子’出了问题,由哪个省的书记、省长负责;哪个城市的‘菜篮子’出了问题,由哪个市的市长、书记负责。”江泽民总书记严厉的讲话表明了中央的巨大决心。抓好“菜篮子”、“米袋子”不单单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儿,它一头系着中央,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百姓。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工程”,是衡量和评价党和政府是否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民心工程!
1994年3月,“两会”刚结束就迫不及待地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响亮地提出: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今年各项工作的首位!
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任务十分明确:
确保粮、棉、油和“菜篮子”的生产和供应;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
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搞好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
形势逼人啊!
然而,历史的遗迹,却不令人满意!
天不助我!
反观1994年的农业形势,更令人感叹!
寻找1994年中国农业的脉搏,不难发现心律不齐,心力交瘁。自1993年出现了建国以来粮食生产高峰后,转过年来,农业形势受到了严峻考验。
旱灾;
涝灾;
风灾;
人灾
土地第三次失控
这一年累计受灾面积达8.6亿亩,成灾面积达4.6亿亩,灾害系历史罕见!
三灾并举,受灾面积超过了三年前的江淮特大水灾;大幅度的农资、农产品价格上涨,大幅度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上浮。
农业这个“基础”出现摇摆,社会承受力加大,人心忽然波动,怨声载道,社会不安。
波动和不安的交织,涌现出1994年农业对社会的震撼力,也显示出它的特征和忧患。
百姓急!中央更急!
中央施出两剂良药。
1993年底和1994年初,中央在几个月之内连续两次召开了全国性的农村工作会议,布置全党行动起来,大抓农业,要全党全民高度重视农业!
殊不知,天不助我,灾难接踵而来。
天不助我,人助我否?国家作出一系列决策,去争取农民,激励“农二哥”的生产积极性。
同年6月,国家正式提高粮棉收购价格,粮食提价幅度%,棉花幅度为60
为39%。不可小视,仅这一项措施,就可让农民增加收入400亿元。
这样的举措,便空前地激发了农民抗灾夺丰收的积极性。加之政府的重视,政策兑现,措施得力,农业科技人员的及时指点,挽回了部分损失。
是人们没有预计到呢?还是市场经济规律在作梗呢?
在国家大幅度提高粮棉收购价格的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猛涨,达到了建国以来的高峰。其原因,除受社会通货膨胀影响和粮棉提价的牵动外,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不顺,造成竟相抬价,失去控制。于是,农民负担反弹的压力又日渐增大。
似乎弄巧反拙!中央大幅度提高粮棉收购价格,意在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种田积极性。结果呢,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却受到冲击。
事物的发展,让人失望!天不助我,人不助我,形势更加严峻!
至此,全党全国大抓农业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1995年“两会”的议程更集中到一点:农业!农业!农业!
12亿张嘴在呐喊:
清醒“脑袋”,充实“米袋”!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居家过日子,粮从何处来?粮的多与少,丰收与歉收,是至关重要的。
第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保证农产品稳定增长,是控制物价上涨幅度,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基础。各级政府要重视农业,切实加强领导,千方百计夺取今年农业丰收。今年要抓紧水稻特别是南方早稻的生产,力争粮食产量达到4550亿公斤以上,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有较大增长,油料、糖料、肉类、水产品也要有较多增加。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继续增加农民收入。
为了保证农业稳定增长,必须坚持农村各项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首先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今年中央用于农业的投入将有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也要增加投入,农业投入不得挪作他用。要积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增加资金投入和劳动积累。二是保护和合理使用耕地,稳定粮棉播种面积,坚决制止撂荒和乱占耕地的现象。各地都要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并且落实到地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