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各国巡警还在使用轻冲和手枪的时代,往返于金三角的歹徒甚至已经开始大量佩用的M4和蝎子冲锋枪——不过我需要插一句,在我国境内使用这些武器的匪,纯粹是脑子不好的残疾人。我国的管制严格,再厉害的枪进来了,子弹不好配就是头号麻烦。即使你有通天渠道搞来了捷克的CZ83,可以通用大陆的64式7。62毫米手枪弹(会损失精度,另外7点65的枪凑合用7点62的子弹造成的教训,各位歹徒还可以在阴间和一代悍匪魏震海交流切磋一下),但是这些家伙造价昂贵,歹徒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而且犯罪用枪往往是案件侦破最好的线索——多少拿着家伙“十步杀一人”的壮男被血债所追,在警察叔叔的并案侦察、线索汇集中最终落网。所以现代涉枪犯罪的一个趋势就是用完一把扔一把——这样一来如果用的是进口高级货,成本就太高了。因此,多年以来尽管渠道不断拓宽,但是被查获的国内匪徒用的多还是国造五四和地下仿枪。
长久以来,我国的民间造枪资源历经多次整合,最终形成了以西部青海化隆、广西合浦、贵州松桃为代表的几大 “地下兵工厂”,其产品制造成本低,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近距离杀人,打上几发就扔掉(想多打也不行,质量不好远了打不准,打多了还炸膛,手枪变手雷),适合武装黑社会分子。最离谱的是这些家伙的品牌意识也在不断增强,2003年在青海化隆查获的大量仿五四上,居然还被制造者们打上了“化隆制造”的LOGO,看来是准备推行品牌战略了。(就在青海枪连续几次被查处,大家以为他们绝迹江湖的时候,2004年10月化隆又查了一批家伙,这回是仿64了。)
不过仿品终究是仿品,我知道的最讲究品牌的一位枪匪乃是2003年被武汉警方抓获的黄昌兵。该匪多省流窜的传奇经历尚不足为怪,与众不同的是,其他匪徒南下北上搞的多是国造五四及其南亚衍生品,而黄某南下广西凭样搞来的居然是美军越战时期装备的柯尔特M1911A1。以往我们谈起五四威力大,总是说该枪穿透力强(本地曾经出过一个案子,警察开枪制止犯罪,打中歹徒大腿,顿时双腿洞穿,一枪四个眼),而1911发射的45ACP(换算一下是11。43毫米,五四是7。62毫米)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通俗说,该枪停止作用极强,也许不会给你打孔,但是挨上一枪,肯定会被巨大的冲量放翻——这点也是有血的教训的。1902年美军在菲律宾和当地土著干仗的时候用点三八小左轮,曾经出现过土著身中六枪还能勇猛上前将美军杀害的悲惨战例。吃了亏的美军痛定思痛,开始考虑换用大口径手枪。最终诞生了一代名器1911。在1962年,底特律的一次警匪枪战中,一美国警察放弃公家发的点三八不用,而是用上了自己买的M1911A1,一枪正中歹人胸部,虽然歹人穿着防弹衣还是被45ACP的子弹震断了四根肋骨,后来上前抓捕时警察动作粗暴了一点,给了他几枪托,踩了几脚,断骨刺破肺动脉,歹人没能抗住在医院挂掉了。
所以在M1911撤装后多年,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US SO)还是痴心不死,把便宜轻巧的9毫米M9扔在一边,劳神费力地把定单给了HK硕大无比MK23,由此足以证明点四五大口径不死。事实证明,黄匪在使用点四五的时候,也的确给警方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首次抓捕他时,黄匪隔着门打了几枪,我们的民警倒地,他从容逃脱。
补肾——吸收是关键
我前面说,枪是匪的肾。一个匪,一旦有了家伙,胆子必然就开始膨胀,开始武装抢劫,帮人讨债,教训情敌,甚至黑吃黑。但是往往都忽视了“补肾”的关键是“吸收”,一个匪徒,如果不能熟练使用手里的武器,那么再好的家伙也白搭。在这一点上,张君就很注意——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张犯曾经多次组织团伙内人员外出打靶训练感觉。
我们经常很遗憾地看见很多国产电视剧里经常渲染的一种错误画面:某人持枪,笔直地伸出胳膊用枪顶着别人的脑袋。当然我不否认这样比较酷,不过有时导演让犯罪分子这么做也许就是为了渲染坏人的愚蠢——人枪距离过长带来的后果就是不确定因素增加——如果警方有狙击手,就会打他的持枪手臂,如果被挟持的人质胆子够大,在举手投降时耍点花招,完全可以夺下他的枪。最严重的是国造五四的握把倾斜角过小,导致枪口指向性很差,需要扳着手腕多加练习,功夫没练成手腕感觉会很不自在。
要是你看过《沙家浜》,那里面的郭建光有几个著名的造型是这么拿枪的。
末路
“末路”乃是白宝山案件相关影视作品的名字,但是总有人感觉最后白犯在家中落网的情节不够扣人心弦——不过事实是事实,影视是影视,这点要分清。从纯粹的影视角度讲,大家喜欢看的是警方强攻,打的热闹好看,但是兄弟我心理阴暗,我最喜欢看的是警方的狙击手把罪犯可恶的脑袋套在枪瞄的十字架里——one shot one kill。(这里需要插嘴,真正的狙击准镜并不是电影里那么一个十字叉那么简单,还有测距、风向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导演估计大家不感兴趣,给省略掉了。)
匪徒在在劫持人质的时候,时间拖得越长,遭到狙击手关照的可能性越大。其实从战术角度来看,双方都应该做的一件事是事先一定侦察好地形,狙击手要找出适合自己隐藏的位置(狙击点),可能遭到冷枪的匪徒则是千方百计找到对方狙击手可能出现的位置和射击盲点,最大可能用人质掩护自己——需要指出的是,国产电视剧喜欢渲染狙击手打眉心,其实实战中的目标应该是颈椎,通过破坏神经系统才能使人最快失能,在射中他那短短的一瞬间,他连扣动扳机射杀人质的时间都没有。很多匪徒为防狙击手开始使用松发式炸弹,一撒手就爆炸,狙击手便不能轻举妄动——这里需要插一句,某些手雷从理论上讲,拉下保险销就可以充当松发式炸弹,但是由于现场环境紧张造成的心理原因,此种家伙拔掉保险销后就必须尽快出手为安——再有需要强调的是,国造的73、84、82手榴弹,发火方式为碰炸或拉火管的,不论是结构还是安全性都不大适合这种恐怖活动。
在狙击手被炸弹难住之后,就该特战小队偷袭了——这里说个八卦,早年我国的反恐作战,军队很少正式介入,一般情况,武警机动师已经足以应付。40火箭筒可以对付,上152加榴炮就显得多余了。但是自从911事件之后,我国反恐作战策略有了重大调整,军队,尤其是各军区直属的特种大队开始正式介入反恐作战中来(以前大概是属于帮忙性质)。一般来说,匪徒什么时候要是看见偷袭的黑衣人从天而降,手里拿的不是81和79而是95突击步枪,那么就可以做好死亡的准备——因为对手很可能是久负盛名而又一直“犹抱琵琶”的中国陆军特种部队。
当然,现在95渐渐普及,已经逐渐为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算不得什么稀罕事物了,于是有热心观众开始得陇望蜀,觉得我国反恐处没有拿MP5和国际接轨显得不摩登。实际上,早在80年代前期,刚刚组建不久的首都机场反劫机部队(就是后来的武警特警学院,还被央视排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武装特警》)就已经部分装备了东德制造的MP5——不过一直剑锋未曾试。据我估计,国内死于军警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下的歹人还没有出现,以后估计也不会有了,不过要是黑吃黑就很难说。
虽然在我国,特种部队介入的城市反恐作战还基本没有,但是还是需要说明一个情况:一次良好的劫持有可能帮助匪徒顺利地拿到赎金走人,也有可能帮助匪徒从100个追杀的黑帮人士中脱困,但是必须记住的一点是,自建国五十余年以来,大小人质劫持案件成千上万,军警一方好像就从来没有对匪徒妥协过,因此,我在这多嘴一句:
“青春一去不复返,还细想想;认清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
在共和国的土地上,为了避免走上最终的末路,作为匪的最高境界就是——从良。
人质啊人质
我所在的大学校园内有山有水,树林茂密,面积较大,管理困难。每年总有一两个研究生跳楼、湖中浮尸之类恶性事件发生。某年开放周时,大量外来人员跑来看樱花,一位同学晚归,居然在宿舍楼下的小树林里有人跳出来打劫。赶巧该同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