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懂啦,〃他强笑地说,〃我也知道,这开头糟透了。〃
〃不!〃她慌忙叫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你就是这个意思。他的这几行实在不像诗。说心里话,这只是一大堆白话,像一个野孩子站在岸上对着大河在喊叫。他太狂啦,他以为他什么全能干成,他以为他会煽动就等于会写诗。他到底是成长得太顺利啦,他恐怕还没有机会咀嚼过生活。她想着,差点对他直说出来:小伙子,艺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但她心里充满的却是同情。她望着他蓬乱的头发,安慰地说:〃先温习功课吧。你首先应该考上你的研究生。这诗,你好好收起来,我觉得,你写得到底是很真诚的……〃
〃不,它太糟了。我知道。〃他回答说。他翻着那些稿纸,翻得哗啦哗啦响。〃这些开头全该撕掉,〃他小声地说着,慢慢地把那些纸撕成长条,又撕成碎片。
这姑娘很对,我没有写好。他有些伤感地想,我真是个大笨蛋。我压根儿没有找到那些本身就闪着光的词儿和句子。我没有找到那些本身就像河里的浪头一样,沉甸甸又动荡着的、色彩浓重又迷朦透明的词儿和句子。我知道自己肚子里全是些真东西,他痛苦地咬着嘴唇,站起来扔掉那把纸片。我对那些北方大地上的河感情深重,对那儿的空气水土和人民风俗,对那个苍茫淳朴的世界一往情深。我以为只要有一个精力饱满的晚上,只要四周一片寂静,那些东西就会像一片瀑布或者一股火焰一样直接喷到稿纸格子里。可是没有。不是它们在喷涌,而是我在拼命地挤。挤出来的全是些又干又瘦的瘪三儿。
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决心结束这个话题:〃不过,你等着,我会把它写出来的。〃我还没去黑龙江呢,等我调查了黑龙江,我会把它写出来的。他开始观察眼前的这个姑娘,〃怎么样,你一切都还好么?〃
〃好什么,〃她笑了笑,〃我——〃
这时,门口一阵笑声和喧闹声打断了她的话。三个小伙子推开门,吵吵嚷嚷地走进了小屋。他连忙站起来,一边倒茶一边给她介绍:二宝、颜林、徐华北。颜林是抱着儿子来的;她坐了一会儿以后,就帮忙把那个胖儿子抱了过来。屋子里吵嚷声响成一片,他们谈着,提到了分配报到和报名考试的问题。
〃伙计,〃颜林从眼镜里深思熟虑地盯着他,〃你应当去那个宣传科报到。不报到是失策的,〃接着,颜林口气陡然一变,威吓地说:〃年轻人,难道你胆敢蔑视北京户口么?这户口,一张比一吨金子还贵哪!〃
二宝说:〃算啦,报什么到。干脆咱们开个小酒铺,我也退职参加,而且,〃他搔搔脑袋说,〃我把录音机也搬来入伙,天天放咱们在新疆唱的那些知青歌。〃
徐华北赞同地说:〃就这么干。咱们把酒铺安到沙滩,开在作家协会门口。文学酒铺。咱们给那伙作家讲故事,连故事带酒一块卖给他们。〃
二宝大喊起来:〃太棒啦!咱们的啤酒一瓶卖一块!〃
颜林打了个呵欠:〃什么时候开张呵?可得赶个礼拜六,我不用接孩子的时候。〃
接着他们乱嚷着吹起牛来:〃我负责画广告:美酒加美的构思——每瓶收费一元,〃〃二宝!你小子可不许偷酒喝!〃〃颜林,干脆叫你老婆退职吧,叫她炒菜!〃〃别考研究生啦,酒铺里再开个私塾,专门教怎么对付考试!〃〃嘿!咱们这个酒铺把北京镇啦!〃
真有意思,这些人。她躲在角落里听着。北京可真是思想活跃呀,像这样的青年人不知有多少。她羡慕地望着他们。可是我一直没能遇上这样一群人,她烦恼地挥了挥手,像是驱开他们喷来的烟雾。怪不得,我在黄河边上遇见他时有种新鲜的感觉,原来他们都是这么快活、直爽和新鲜。
她插不进他们的谈话。坐在一旁听着,尽管兴致很浓,她还是渐渐地感到了一丝孤独。黄河流域的采访和摄影任务已经结束啦,可是最叫人头痛的事正在迫近。她害怕面对那些人事关系,但她知道想发表作品,想参加影展,想叫那些摇头晃脑的权威点头又必须面对人事关系。她坐在角落里,似乎已经感到一只无形的巨手冷冰冰地按在了她的肩头上。
要是能和这样的一群在一起,要是能有这样的一群做自己的支撑,该多好啊,她痴痴地想。等到天色渐黑,她才从遐思中醒来,依依不舍地随着那几个年轻人走了出去。
这伙年轻人余兴未尽地、吵吵嚷嚷地走上华灯初上的街道。他两手插在裤袋里,和徐华北走在最后面。
〃你怎么样,华北?〃他问道。
〃不怎么样,哪里比得上你,〃徐华北微笑着,〃大学文凭到了手,又为研究生的事儿发愁。〃
他没有说什么,在一株树旁停下来准备和客人们告别。
〃喂——〃徐华北用下巴指了指那姑娘,〃真漂亮呀,伙计。〃他看见徐华北眼中的一丝嘲笑。
〃路上认识的。〃他说。
〃我可真嫉妒你。〃徐华北开了个玩笑。
他默默地和徐华北告了别,又过去和另外几个人握了握手。电杆上的灯光泻过树影,地面上一片斑驳。他想起了关于准考证的事,心情不知为什么变得沉重起来。他又把双手插进裤兜,然后缓缓地朝自己家走去。
他更加紧地工作。由于效率不高,翻译李希霍芬《中国》的事已经拖了很久,不过那篇充大人的所谓论文却写得很顺手。文章写完的第二天下午,他把稿子送到颜林父亲那里。他忐忑不安地坐在一旁,瞧着颜老头眯着眼睛读文章。后来颜林说他,当听见老头喊他的声音时,〃脸都绿了〃。
〃这篇文章我负责帮你转交柳先生,〃老头宣布说,〃柳老爱才如命,尽管你这篇文章有不少地方写得……写得很可笑,但是,〃老头宣判似的说下去,〃你显然应当属于我们地理学。〃
〃颜叔叔,〃他小心翼翼地问,〃哪些地方,唔,写得可笑呢?〃
老头说,〃你的描述很准确。结合方言的地理分析也很独到。但是你显然根本没有摸过第四纪地质学,你对黄土还很陌生。小伙子,你懂得什么叫'黄土'吗?〃
他吓得没敢回答。虽然他也知道第四纪的黄土,知道〃马兰黄土〃,〃离石黄土〃等概念。
颜老头嘿嘿笑了起来。〃没关系,〃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是搞人文地理的,而不是搞黄土地貌。你大胆地使用了一种人文科学的材料,而且眼光独到。而柳老,柳先生过去在英国牛津是学人类学出身的,我估计,他会看重你的。〃
但他已经听不进去了。黄土!他的脑袋已经晕了,黄土!我连一点像样的地貌知识也没有。我连这么基本的东西也没掌握。他从以往对黄河以及湟水的了解中明白:自己的这一缺陷是严重的。他联想到自己对外语考试的那些宝贵经验。你一定会在考卷上大露马脚的,伙计,他责骂着自己,你会在那些基本的概念上踩响地雷,写下满篇错误的漂亮话。他脸色铁青,好不容易才顾全了对老头的礼貌。
他当场从颜老头那儿抱走了一大捆书:科学院地质所编的《中国的黄土堆积》、一本出版年代虽然嫌早,但却是奠基之著的《黄土》,以及几十本地质、地理方面的学报和论文集。骑着车回家的路上,他突然又想起李希霍芬的那本《中国》里也有一些他不曾留心的黄土论述,他决定当天晚上就把那些段落找出来精读一遍。路过沙滩东面的十字路口时,他下车来把书捆了捆牢,然后在小店里排队给家里买元宵。交钱时,他暗暗吃了一惊:他的全部资本,那一百多元钱似乎已经所剩不多。黑龙江,他想,不知道钱包里的这些小伙计还能不能帮我去黑龙江。他决定要做一次精打细算。再跨上车时他觉得心神不安,仿佛有种不详的预感。横过马路的时候他没有控制住车把——这是他回北京以来第一次和人撞车。一个迷迷糊糊的〃四眼儿〃一头栽到他怀里,并且连车带人摔倒在马路中央。他猛扭了几下,用脚支住了地面——立即又明白这是错误的反应。我应该可怜巴巴地摔倒才对,应该让他把我压在下边才好。他望着威严地逼近的警察想。他一句话也没讲,他从那警察的眼神中看出,只要一分辩,自行车保险被扣。警察拖着长腔,慢条斯理地〃消遣〃他时,他谦恭的默立着,先考虑了一会儿〃黄土〃的事,然后改背政治经济学名词。〃罚款一元,〃等警察掏出小本开发票时,他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