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杂病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方见上) 

  脉浮而紧者,可发汗,宜麻黄汤。(方见上) 

  病人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卫气不谐也,所以然者,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也。复发其汗则愈,宜桂枝汤。(方见上卷)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方见上卷)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方见上)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方见上卷)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紧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方见上卷)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大下之后,复下之,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久久小便必自利。 

  大下之后,复发汗,其人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炮) 附子一枚(破八片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切) 

  右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劈) 

  右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奔豚病,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者,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芎藭二两 当归二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半夏四两 生姜四两 葛根五两 桂枝三两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半夏半斤(洗)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一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 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方见上卷)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半两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太阳病,发汗已,脉浮弦,烦渴者,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伤寒汗出而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试教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所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此。 

  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发汗后及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干姜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生姜二两(切)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棉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生姜五两 香豉四合(棉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棉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 

  栀子厚朴枳实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方见上) 

  凡用栀子汤,若病人大便旧微溏者,不可与之。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要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痓。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目旬,不得眠。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 

  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两 干姜三两 

  右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逆。 

  伤寒,未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