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在黑暗中呻吟 作者:王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讨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就像官员、医生、记者、作家的职业一样,乞讨就是他们自己选择并喜爱的职业。其中的职业技术指标和心理承受力并不比上述职业更低。 

  人说,贫穷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想进一步说,展示和享受贫穷(比如乞讨)也是一种生活必须的仪式。在他们眼里,那仪式的庄严和庄重都在自己的心中。 
人们看到这幅照片时,大多会生出很多疑惑,最关键的是:这个手执果篮的人是男还是女?半长不短的头发,半裸露的胸部,鲜红的嘴唇,无助的眼神,一切都是如此的暧昧。而当看到最后时,人们往往会放弃猜测,是男是女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情绪。照片上的人有着感人的忧伤,就像篮子里的水果,就像这部影片英年早逝的同性恋导演嘉曼 

  苹果是关于禁忌的经典符号,它的圆润、光鲜、脆甜已成为某种诱惑的意象。当所有的水果都渐渐呈现繁复多义时,苹果却仍然被不厌其烦地作为非分之想的隐喻,在书本的解读里、在缤纷的影像中。 

  二十多年前,我站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书店柜台边,第一次看到荷马史诗。掠过那些拗口的人名,我记住了关于“不合的金苹果”的故事。阿喀琉斯的父亲和海洋女神举行婚礼, 

在极度的幸福和忙乱中,他们忘记了邀请最不该忘记的人—纠纷女神厄里斯。于是心胸狭隘的厄里斯就在那新婚的喜宴上,抛下了一枚“不合的金苹果”,上面写着“献给最美的女人”。在座的复仇女神、智慧女神和爱情女神都认为自己是天下最美,竟像泼妇一样争抢这枚金苹果。众说纷纭之下,她们请求宙斯评判,宙斯不耐烦地把她们推给了英俊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帕里斯王子在三女神许诺的种种诱惑下,最终没能过得美人关。他把苹果判给了爱情女神阿弗洛狄忒。复仇和智慧二女神从此怀恨在心,发誓要对特洛伊人进行残酷的报复。帕里斯选择了爱情女神,麻烦便纷至沓来,后来的诱拐海伦、特洛伊战争,甚至罗马城的建立都与这一故事息息相关。在这个流传甚广的典故里,苹果与“不合”划上了等号,它的金光熠熠的外表就成了惑人的包装。 

  关于苹果最似是而非的象征是“蛇果”说,来自《圣经》。 
  亚当夏娃因受蛇的引诱而吃了伊甸园的苹果,从此知羞耻与善恶。这一神话故事如今已是家喻户晓,但它一再衍生的想像超出了本身的象征寓意和历史价值。“帕里斯的裁决”激发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从文艺复兴时期至今,艺术家对苹果寓意的演绎可以说是承前启后,不断丰富和拓展。伊丽莎白一世的宫廷画家埃沃斯让画上的皇后手握苹果,其寓意是伊丽莎白具有超越女神的美德和智慧。但后来的人仍将其解释为皇后内心压抑的渴念。事实上,经过众多古希腊的神话故事的演绎,苹果已被引申为被禁忌的欲望、男女偷欢、不洁与邪恶等简单的隐喻。 

  为什么选择了苹果而不是别的?因为苹果是水果中的美者。古往今来,凡是出众的尤物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众矢之的。所谓“红颜祸水”、“红颜薄命”等词语都是前后因果的关系构成,美丽有罪是潜藏在人们心里的一种共识。 

  二十多年后,我在深圳看了电影《特洛伊》,再翻看荷马的《伊里亚特》,就恍然觉得,那“不合的金苹果”其实是个骗局,不是纠纷女神的骗局,而是荷马老先生的,这位虚实不清的盲者对苹果进行了漫不经心的栽赃。他要寻找一个不合的符号,就挑了自己最向往又难以得到的苹果。我以为,美国的商业大片《特洛伊》是有革命性的,它颠覆了金碧辉煌的神殿,把史诗中的诸神请下了神坛,将他们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人。那“不合的金苹果”自然也就不知被丢到了哪里。 

第三部分:沉默的苹果 … 迷乱(图) 
第三部分:沉默的苹果 … 
迷乱(图)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导演杰西·米切尔、薇拉·齐蒂洛娃都喜欢拿苹果说事儿。意味深长的是:他们三人都是出自捷克。(捷克影片《禁果游戏》剧照) 
  某种物体被贴上符号化的标签后,它就具有了约定俗成的指向性,其最大特点是被不假思索地沿用。比如表现人的心潮澎湃,就运用大海浪涌的画面,表现思念就用中秋圆月等等。有一段时间的国产电影,要营造人遭遇命运的灾难性突变,必借助天公的晴空霹雳、雷电交加,似乎是达成了某种默契,因为省事和懒惰,更因为才思枯竭、黔驴技穷。 

  人们喜欢用苹果表现禁忌中的迷乱,不少大艺术家也难以免俗。 
  1991年的夏天,我在海南岛的漂流间隙,差不多每天中午都要读一段米兰·昆德拉的《可笑的爱》。在这部杰出的短篇小说集中,昆德拉多处写到了苹果,其中有一篇就叫《代表永恒欲望的金苹果》。小说写了马丁和“我”到处追逐漂亮女人,假冒导演等以各种借口与她们约定幽会的时间地点,但两人却总是在紧要关头逃脱,无论精神还是肉体都不与那些萍水相逢的靓女发生真刀真枪的关系。追逐与诱惑都没有实质意义,他们只是满足于追逐的形式与过程,即一种求偶游戏的体验。最后,两个人还在计划新的追逐,而且计划越来越明确:“在夜色低垂中,它们很快就摇摇晃晃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就像是一颗成熟灿烂的金苹果。请允许我用夸张的修辞,把这颗苹果称为‘永恒欲望的金苹果’。”我把这个故事讲述给一个闯海的朋友听,他解释说,我们还在追求低级的物质,人家已经在追求精神了,但不管怎么说都是欲望的追求。 

  离开海南岛十年后,我看到米兰·昆德拉的老乡、捷克著名女导演薇拉·齐蒂洛娃在1976年拍摄的影片《禁果游戏》(The Apple Game)。有趣的是,该片不仅也把苹果作为“永恒欲望”的象征,更将这种欲望当做游戏把玩。 
  故事的人物都是在医院的妇产科工作,从乡下新来的女护士安娜对大医院的种种规矩设备都不太习惯,常常闹一些笑话,但她的特别之处是胆大无畏,比如成功地用在乡下当“赤脚医生”的经验独当一面地为住院的孕妇接生。风流成性的产科医生约瑟夫·乔,对这个看似傻乎乎但又精力充沛的漂亮小妞产生了浓厚兴趣,很快,两人就展开了进进退退勾勾搭搭的爱情游戏,即使在工作中也常常忙里偷闲地亲热一番。而乔在与新欢的享乐之余,却仍不忘旧爱—有两个孩子的有夫之妇玛莎,两人仍暗中来往,偷偷发泄着过剩的情欲。 

  偶然的一次意外,乔误以为安娜怀孕了,安娜顺势将错就错,希望乔能将她名正言顺地娶回家。但鬼迷心窍的乔却仍沉迷于与玛莎的颠鸾倒凤,对安娜的真爱视若无睹,直到被玛莎的丈夫发现,两人大打出手。 

  乔带着安娜回老家探亲,正赶上一头母牛生产,安娜就充当了接生的临时兽医。她的淳朴干练终于打动了乔,在返城的火车上乔向安娜求婚,安娜却嘲讽他只是想要个管家而已,以自己再也没有感觉为由而拒绝,并告诉乔自己也没怀孕。乔不解,安娜说:“是你要玩的。” 

  后来,安娜真的怀孕了,但她却没有告诉乔,而是悄悄躲到了乡下医院。玛莎决定离开丈夫和乔结婚,乔一口回绝了玛莎。他闯进安娜所在的医院,终于见到了挺着大肚子的安娜。乔向安娜表白:“这不是一场游戏,我不想再玩了。”安娜却平静地回答:“可惜,我们正在找人和我们玩呢。”安娜再一次拒绝了乔的求婚,一场爱情与婚姻的游戏就此结束。 

  影片颇似昆德拉的小说,有点儿反讽有点儿黑色幽默,想结婚时总被拒绝,不想结婚却被人穷追不舍。欲望让人膨胀而难辨东西,无论是乔,还是玛莎和安娜,所有的人都沉迷在偷食禁果的刺激中,是本性还是生命的发现?影片给人印象最深的画面就是时时出现的苹果的意象,开头和结尾都是丰收时节的苹果园的空镜头,枝头上的硕果累累,与妇产科里的婴儿形成对照呼应。苹果和孩子都寓意着人的“永恒的欲望”。 

第三部分:沉默的苹果 … 猜想(图) 
第三部分:沉默的苹果 … 猜想(图)意片《玛琳娜》剧照 
  一般说来,禁忌的背后会激发更大的猜想,禁忌的花在想像之后会变得更加娇艳,禁忌的果也因禁忌而显得更加甘甜。 
  在我荒芜的少年岁月,关于禁果的想像几乎无从贴伏。当时曾风行朝鲜电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