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背西风”三字可以使人想见酒旗的飘动,想见酒店所处的地势。诗人赞美
秦淮河象一条银河,所以称为“星河”。银河在天上,因此把水面上的水气
比作云。透过薄薄的水气看到彩舟,好象在云里一般。一行白鹭正从水上飞
起,好象在银河上飞。这是多么动人的景色,难怪作者在上片末尾要赞美“画
图难足”了。“足”,完备,完满。这里作动词用,是使之完满的意思,这
句是说画也难以画出。
面对佳丽的江山,作者不禁想起了六朝的历史。六朝兴亡交替频繁,有
着许多历史教训。作者以亡国之君陈叔宝 (陈后主)为典型,集中批判了六
朝统治者的腐朽荒淫。“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念”,
这里当想起讲。“往昔”,过去,指六朝的历史。“繁华竟逐”,是说互相
争着过豪华奢侈的生活。这是批评六朝的帝王、官僚和贵族。陈叔宝是六朝
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的昏庸荒淫尤其惊人。据历史记载,隋朝大将韩擒虎带
兵灭陈,当隋兵打到陈的都城金陵朱雀门外时,陈叔宝和他的宠妃张丽华却
还在结绮阁楼上寻欢逐乐。城破以后,陈叔宝被俘,张丽华被杀,这段历史,
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
安石写的“门外楼头”用的就是这个典故。“悲恨”,指亡国的悲哀和遗恨。
“相续”,接连不断,这里是说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一个朝代跟着
一个朝代都灭亡了。接着词人又感慨地写道:“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下距王安石的时代很久远了,所以用“千古”来形容。“凭高”,指居
高眺望,也就是上片说的“登临送目”。“漫嗟'jiē'”,空叹。“荣辱”,
这里指国家的兴盛与衰亡。“千古”两句是说作者登高吊古,只能空叹朝代
的兴亡。“六朝旧事随流水”是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作者借
大江东去写他对人世变化的深沉感慨。“但寒烟衰草凝绿”,“但”,在这
儿是只有的意思。“烟”,指云雾一类水气。“凝绿”,形容草色不鲜活。
这种凄凉的秋色,反映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情绪。
封建统治阶级,往往不能从历史上吸取教训。作者看见许多人还在那里
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因而作品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结束全篇,批判的意味很深。古代把卖唱的歌女叫“商女”。陈叔宝写过一
首《玉树后庭花》(简称《后庭花》或《后庭》),古人把它看做亡国之音。
杜牧在《泊秦淮》诗中曾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王安石和杜牧的感慨,表面上是叹息歌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却是谴责
那些沉醉于歌舞,过着豪华生活的人,含义曲折,耐人寻味。
… 页面 21…
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
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
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在今四川省)
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神宗时,他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外放到杭州、密
州 (在今山东省)等处做地方宫。又被诬陷为作诗讽刺朝廷,下狱,降职到
黄州 (在今湖北省)。保守派执政后,他一度被召回朝。新党重新上台,他
一再被贬,直到边远的琼州 (在今广东省海南岛)。他任地方官期间,较为
关心民众生活,作过一些兴修水利的事情。在文学上,他的散文、诗歌都很
有成就。他的词,突破了当时柔弱的词风,扩大了题材,境界开阔,语汇丰
富,不拘声律,风格以豪迈为主,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在词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这首《江城子》作于乙卯(公元一○七五)年,这时他四十岁,在密州
作官。一次梦见了已死去十年的妻子王弗之后,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开头一句就说已经和妻子死别十年了。“生死”,是说彼此一生一
死。“两茫茫”,是由于生死隔绝,互相情况茫然。“茫茫”,是迷糊而看
不清的样子。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长的十年;不是暂别,而是生死的永
别;不是互通音信,而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句词看来只是简单地记叙了
事实,实际上,充满了感情。“思量”,是想念的意思。作者接下去说,十
年来,对于死去的妻子即使不特意地思念,也自然地难以忘怀。一个“自”
字,突出了感情的深挚真诚。王弗的坟墓远在四川彭山县,距离作者当时所
在的密州有几千里之遥,所以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话”,
当说讲。正是在“自难忘”的思念中,作者由自己的寂寞联想到亡妻的“孤
单”,也痛感到千里阻隔,甚至连到坟墓前一诉衷肠的可能也没有。因此说,
亡妻孤单单埋在几千里之外,他的寂寞、悲伤又能和谁去诉说呢!“相见”,
当然已经不可能了,使作者更为悲痛的是,就算是彼此重逢,由于他十年来
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了!这里在夫妻之
情中又织进了仕途失意、饱经风霜的身世之感。
下片转入写梦。上片已经把对亡妻的怀念写得很充分,到这里转入梦境
就显得很自然,“积思成梦”,完全合乎生活的逻辑。“夜来”,是昨夜。
“幽”,这里是远的意思。他在叙述昨夜作梦回到家乡的时候,用了“忽”
字,这就表现了他在万般思念之中,忽然能够同亡妻在梦中相见的喜出望外
的心情。以下四句具体写出梦中相见的情景。“轩”,是有廊檐的窗。“顾”,
看。“惟有”,即只有。在梦中,他看到:妻子正在窗子前面梳妆打扮。他
们十年死别,一旦“重逢”,本来该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了。所以
只是互相注视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代替话语的只是满面的泪水。这无言
… 页面 22…
的注视和如泉的泪水,所包含的感情,是任何其它语言都难以表现得出来的。
最后,从梦境又回到现实,以对妻子永志不忘的深情结束。但是,他没有直
接地说出,而是根据想象,描绘了那只有明月和短松相伴的千里孤坟;并且
断定,那就将是使他长此以往悲痛欲绝的地方。这就使他的感情得到了形象
化的表现,而让读者感到意味深长。
这首词,用家常话,写肺腑情,质朴自然,真挚动人,在悼亡词中,是
写得很成功的。
江 城 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
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写苏轼在密州作地方长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景。
打猎,对于一个职业猎手,是家常便饭;而对于苏轼这样年已四十的地
方官来说,就不能不算一次壮举了。词中就是从表达他出猎时的激动心情开
始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长男性的自称,切合作者的年
纪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这句说,老夫今天要发一发小伙子那种
“狂劲儿”了。“左牵黄,右擎'qíng举起'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架着
苍鹰。鹰和狗是用来追捕猎取对象的。“锦帽貂裘”,是戴着锦帽穿着貂皮
袄,这次打猎是在冬天,所以穿着皮衣。千骑卷平冈”:成千的骑手跟随着
他,浩浩荡荡,象疾风一般卷向平坦的山冈。这里显示了作为一州长官出猎
时的声势和排场,确实是壮观啊!百姓几乎全城出动(即倾城),都想追随
苏轼这个知州 (相当于汉朝的太守),去看他打猎。而他也为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