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宋词选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是“哪里肯”的意思。这两句借用韩愈的诗句而加以变化,意思是说 
张元干和胡铨在分手时能够放眼天下,怀想古今,相互勉励以英雄人物为榜 
样,顽强地斗争下去,而决不肯象小儿女似地为了朋友私情不忍分别。思怨 
在这里指交情。 
     在词的最后两句作者以高昂的调子写道:来,让我们高高举起酒杯(“大 
白”就是酒杯),听我唱一曲豪壮的《金缕曲》(《贺新郎》的别名)来为 
你送行吧!这就把不肯屈服、坚持斗争的精神推向了高潮,使这首词产生了 
巨大的鼓舞人心的力量。相传张元干因为写了这首词,也受到了革除功名的 
处罚,由此也可见它确实是刺痛了南宋当权者的。 

                            点       绛      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 
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今江 
苏省)人。做过建康 (南京)知府。晚年退居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绍兴乙卯”,指宋高宗(赵构)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这一年,叶 
梦得五十九岁,闲居在吴兴的卞山,这首词是他登上卞山绝顶 (最高峰)的 
小亭以后写的。 
      “缥缈危亭”是说这个小亭位于高山之巅'diān',为云雾所缭绕,远远 
望去,时隐时现,似有若无,这就是所说的“缥缈'piāomiǎo'”。“危”是 
高的意思。作者和同游者登上这个亭子,感到心情舒畅,便兴奋地谈笑起来, 
因为所在地势高,所以说是“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两句,是说他们在山顶跟谁同赏风景呢?极目远眺,只见滔滔云雾犹如万里 
长江的波浪,从眼前一直伸展到辽阔的地方。“与谁同赏”是明知故问,和 
作者同赏的人,显然是下文所说的那一个 (或几个)“少年”。“烟浪”指 

… 页面 35…

云雾滚滚,如同波浪。用一个“横”字,是为描写它的宽阔和无边无际。 
     上片四句写了登临之事和所见之景。下片便转入情感的抒发。这时作者 
快六十岁了,渐渐进入了老境,所以说是“老去”。这首词写的就是“老去” 
时的“情怀”。叶梦得的前半生在北宋王朝做官,对于北宋王朝的覆亡和北 
方大片国土的沦丧,感到痛心。后来,他在南宋王朝做官的时候,曾为抗金 
事业做过贡献。现在他虽已退休在家,可是为收复国土而出力的热忱却并未 
减退。“天涯”指极遥远的地方。“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是说自己虽 
已年老,但至今还梦想着从金人手中夺回全部沦丧了的土地,一直把敌人驱 
逐到极远极远的地方去。然而,作者的这种愿望究竟能否实现呢?“空惆怅” 
三个字又流露了他很深的忧郁情绪。“空惆怅”,就是白白地叹息和失望的 
意思。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腐朽的南宋朝廷是很不满的。可是,作 
者不愿意年轻人也同自己一样无所作为,在词的最后两句,他对同游者说: 
你们年轻人,应当心胸开阔、意气昂扬,可别学我这老头儿的样呵!“衰翁”, 
衰弱的老头。显然,这是作者鼓励年轻人应当振作精神,积极为收复中原故 
土贡献力量,从而也表现出了他的一腔爱国热情。 

                            蝶       恋      花 
                            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 
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 
蓬莱远。 

     李清照,是北宋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 (在今山东省)人, 
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爱好文艺,结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从事金石书画 
的收藏和研究工作。她擅长诗文,词的成就很高。她的词格调清新,语言朴 
素,长于白描,自成一格。前期主要写女子的生活和感情。一一二七年金兵 
南下,北宋灭亡后,她逃难到南方,经受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这在 
她后期的词中有所反映。 
     这首词是李清照路过昌乐 (在今山东省)时,晚上在客馆里怀念姊妹而 
作。 
     词是在眼泪和歌声中展开的。看,她哭得多么伤心。丝绸的薄衫被泪水 
浸湿,脸上的脂粉也和在泪水中沾满衣衫。她已经把著名的送别曲—— 《阳 
关三叠》唱过无数次了。《阳关三叠》即唐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 
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所以称为“三叠”,是因为按照曲谱的规定,“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在演 
唱时应反复三遍,以表现依依借别之情。苏轼《论三叠歌法》里说:“若通 
一首言之,又是四叠。”指每句都重唱一遍,到重唱第四句称“四叠”。这 
里称“四叠阳关”,即着重在重唱第四句,就更加突出了这支送别曲的惜别 
深情。她为什么这样难过地再三唱起送别曲呢?原来,就象绵延不断的山岭 
竟然断裂了那样,她和姊妹分别了。萧萧的细雨声,更增添了她独处客馆(孤 
馆)的寂寞。这支她的姊妹在分别时唱过的歌曲,她每重新唱一遍,看来都 

… 页面 36…

能使她重新回味分别时的情义,这或许可以稍稍慰藉她那充满思念的情怀 
吧! 
     就这样,在上片中,作者通过“脂粉满”的描绘,“千千遍”的夸张, 
 “山又断”的比喻,“闻微雨”的气氛烘托,把我们引进了她雨中伤别的境 
界。 
     词的下片,从正面对她的心理作了更细腻的刻画。“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方寸”,指心。“酒盏'zhǎn'”,酒怀。她由 
于怀念分离的姊妹而心烦意乱,以至连饮酒话别时,杯中斟了多少酒也记不 
清了。为什么单单提到酒盏呢?这是和上片“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相呼 
应的。她的姊妹曾唱着“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歌词,为她斟酒送别。一般说 
来,同亲人分手的种种情景,常常是难以忘怀的。特别是思念心切时,更会 
去搜索记忆。李清照在为伤别而努力回忆时,却记不起饮别时的“酒盏深和 
浅”,可见她的思绪之乱了。 
     回忆产生于思念,却不能解除思念。她只好自我宽慰。“好把音书凭过 
雁,东莱不似蓬莱远”。“音书”,即书信。“凭”,这里是托付的意思。 
当时,李清照从青州(在今山东益都县)到东莱(在今山东省掖县)去,她 
的丈夫正在东莱做地方长官。 
     而蓬莱呢,却是神话中的海中仙岛,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她在无可奈何 
之中,安慰她的姊妹,她到东莱去,离姊妹所住的地方,究竟不算太远,还 
是可以通过写信来致意的。在这里,她用了大雁传书的传说,并且将东莱与 
蓬莱巧妙地加以联想,表示了要和姊妹通信的愿望。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有时候,一件细小的、但饶有兴味的往事,会反复出现在你的记忆中, 
引起你的思索和回味。当时经历的生动情景,会历历如画,在眼前重现;当 
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再次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的新鲜。如果你是一 
个有才能的文学家,你就会真实地描绘出这种经历和心情,吸引读者也进入 
你再现的那个境界,分享你的激动。 
     这首《如梦令》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 
写的。作品中第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 
里,傍晚的时候。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 
而时常引起她的回忆。在那里作什么?第二句告诉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