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是申请经验了,〃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每篇介绍申请经验的文章都是一个申请历程的缩影,从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得失成败。了解他们的申请经验,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同时吸取他们的可取之处。虽然这些申请经验都很零散,但
是毫无疑问,它们有巨大的实用价值。虽然这些只是经验之谈,没有系统性,也未必经得起推敲,但是,这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好的,那这些介绍留学申请经验的文章,大部分是具备什么样背景的人写的呢?其中多数是谈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太傻似乎在引导我的思路。
〃有80%都是北大、清华的学生写的。以前,这类文章集中于'水木清华'的飞越重洋版,基本上都是介绍成功的经验。〃我一边思考,一边回答道。
〃嗯,是这样。假如你是北大、清华的申请者,那些文章,或许对你会有比较直接的帮助。但是,如果你是一般学校的申请者呢?〃
〃很明显,不但没有帮助,还会造成很大的误区。〃我理解了太傻的意思,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这些误区是很容易造成麻烦的。北大、清华的申请者,他们有着不同一般的背景,所以他们有相对宽泛的选择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但
是,作为一个一般背景和学校的申请者,那些文章里传递的观念就未必适用了。对于一个思维敏锐、判断力强的读者来说,他可以从中截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大部分人会不加思考地接受北大、清华申请者的观念,由此造成的
最大麻烦,就在对于美国学校的认识上。〃
第11节:误区留学申请的迷雾(7)
是的,在20世纪80年代,北大、清华、复旦、南开、武大等中国排名前10位的高校,几乎占据了中国留学美国人数的95%以上,其中,北大、清华、中科大的人更占据了一半以上。但是,随着近五六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里
的优秀学子选择留学美国,但是,他们所获得的信息和指导,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北大、清华、中科大这三所学校。这三所学校的学生发表的留学经验占据了所有留学经验的80%以上。可是,近几年真正留学的人,只有30%来自这三所大学
。很多学校由于申请人数少,没有建立自己的留学氛围,所以,他们也习惯于从北大、清华的网站BBS上获取留学的信息。我了解到,像太傻网这样的网站发展起来之后,在其论坛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参与者只是少数。不过,以往〃水
木清华〃等BBS留下的留学经验仍然发挥着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并不全是负面的。毕竟,对很多申请者而言,那些经验具有参考价值。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由于这些申请经验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主观的认识,他们的成功与学校本身的一些固有优势密不可分。因而,对于有着另外
背景的申请者来说,这些经验就难说有多少实际意义了。
在我做版主的过程中,我无数次劝诫论坛上的人,不要只是盯着TOP50的学校,其实你的目标是去美国读书,是去美国拿奖学金。你对所谓的〃好学校〃或者〃差学校〃了解多少呢?现在的论坛上,大家都称排名100位以后的学校是〃烂校
〃,通常把它们作为保底学校。其实,排名在100~200位之间的学校,有很多也是非常优秀的,其中,有的学校在一个专业方向上实力很强,也有的在综合实力上远远超过了排名在50名之内的学校。它们之所以排名靠后,仅仅是因为学校
图书馆不够大,或者国家资助少,教授少。比如Northeastern U;排名在100名开外,但我知道,这所大学是一所特别优秀的大学,只不过它的光辉被同城的Harvard、MIT、Boston掩盖住了而已,加上它的名字和著名的西北大学只差几个字母
,所以好多学生居然自以为聪明地认为,幸好没有被这个〃野鸡大学〃蒙蔽住。
这些误区的产生,离不开对他人申请经验的误读。当然,他人热心在网上发表经验之谈,并非想误导谁。但是,作者无心,读者有意,大部分的申请者并没有判断的能力和自我分析的水平,很快,一些公认的金科玉律就成形了。
我开始思考太傻说的〃信息来源可信度〃了。照我的理解,我们之所以对信息持谨慎的态度,并不是因为这些资讯不可信。而是,如果某个信息千真万确,而你把它作为唯一的信息来源,那就很危险了。因为,你本身并不知道什么是
对的什么是错的,没有对照,更容易不加辨别地胡乱吸收,就好像古代的某些宗教,因为那是当时对世界唯一的解释,所以信仰者无数。
这里依然沿用前文里的比喻来说明问题。留学者就好像一群在迷雾中摸索的人,每个人参考自己身边的人的行为而作出决定,由此确定的方向,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强调这一点并不是说,所有人都会迷路,因为毕竟还有一些人
成功地走出了迷雾。但是这部分人能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常的智慧,而通常是因为他们更愿意吃苦,更有韧性。就好像一个北大、清华的申请者,不用花太多的功夫,就可以拿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学校。但是一个成都大学的申请者
要实现前者的目标,可能要花十倍的功夫。我和很多所谓的留学成功人士谈话之后才发现,他们对留学的了解,远远不如那些留学失败者多。中国每年50%以上的申请者都会成功,这不代表什么特殊的含义,结果并不能说明什么。就好像
我,在大家看来,属于懂得很多的,其实,也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所谓的见解都是一知半解的,在对于留学申请的认识问题上,申请者和申请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有的人获得的信息多,有的人获得的信息少,有的人善于分析信息,有
的人不善于分析信息,有的人盲目地去做一些事情,有的人在思考以后去做一些事情。其中,决定性因素往往在于个人的背景,背景好的人,比如毕业学校好,有工作或者研究经验的人,往往有更多的机遇,会有更好的结果,同时,也
是由于这些人在迷雾中坚持的时间更长,在自然选择的法则中属于最后被淘汰的一部分人,但是,这批人能成功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比别人更有智慧。
第12节:误区留学申请的迷雾(8)
当前广为传播的经验通常是由那些背景较好的人总结出来的,如果你不是一个背景很好的学生,当你阅读这些经验的时候,你就必须独立思考。因为,在缺乏类似背景的前提下,一味地模仿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太傻接着说:〃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这些经验基本是成功的经验,却很少有失败的经验。但是,对于留学申请而言,真正有价值的,却是失败的经验。就像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理
可证,成功的原因就是那几个。也许作者认为他成功的原因根本就不是原因,比如一个在文书上花了很多功夫的人,获得了申请的成功,于是后来这个人在总结经验的时候,会把自己的主观印象告诉大家:文书是最重要的环节。但也许
教授根本就没有看重他的文书。但有的人,GPA很低,但是,他也成功了,于是他会告诉别人,GPA低其实没有什么影响。我举这些例子,就是想说明为什么在留学领域有那么多混乱的理论,繁杂的见解,而且居然每个人都能自圆其说。
但那些经验只适合描述申请者本人,就好像你今年申请成功了,你会去告诉其他人你成功的故事。但又有多少人能详细地了解你的背景,懂得你的优势,体会到你的努力呢?就算你写了很多,你真的可以保证,读者能够真正理解你的意
思吗?〃
我摇摇头。太傻微笑着,继续说:〃在留学准备过程中,最怕的就是申请人看了几篇介绍申请经验的文章,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你看我的太傻留学咨询中心,每年都处理上千名客户的业务。可是即便如此,我也不敢说自己真的懂
了多少。这个咨询中心的每个客户的经历都有参考价值,他们的成败故事都说明,留学申请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需要我们去发现新的东西并理解其新的价值。作为一个为留学申请者服务的咨询师,最重要的品质应该是虚心学习,认真
反思,而不是自吹自擂。当然,我也招聘过一些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他们中有的人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在国外学习了三年,对留学非常精通,做留学咨询肯定没问题。这个时候,我会反问他,你留学申请失败过几次?他会说,
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