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那个青铜盘,相当精致,圆形,浅腹,无耳,唇不宽,盘内光洁,盘外有凸起的花纹。我对考古学也算是粗知一二。不过,我只能断定这是珍贵的古代青铜盘,至于它是什么朝代的青铜盘,叫什么名字,那就不太清楚了。为了查清案情,我请来了我的老师。你不必感到奇怪,考古研究所的童思教授,是我的老师。我能对考古学粗知一二,那是跟童思教授学的。说起来,我的老师可多了,你也是我的老师。这是因为公安侦察工作包罗万象,不懂点考古学,不懂点文学,不懂点外文,不懂点现代科学,几乎寸步难行。

  这样吧,你如果想详细了解那个青铜盘和“药方”的底细,你去童思教授那里采访……

  考古专家讲的故事

  再一间象旧货摊似的房间里,我找到了童思教授。不过,那里的“旧货”,不论是破陶罐,还是长满铜绿的青铜鼎,都是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

  童思教授是个中年人,戴着一副紫黑色镜框的眼镜,头发向后梳,越发显得前额宽而凸出,一副学者的派头。他说话声音不大,但是很清楚,富有逻辑。他的话里绝无“嗯、啊“或者”这个、那个“之类废话,所以把他的谈话录音整理成文,是最省力的。以下,就是童思教授的谈话……

  记者同志,我要告诉你,那个青铜盘,使我吃了一惊!

  我是研究青铜器的。中国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已经铸造青铜器了。4000年来,中国的能工巧匠们留下了成千上万精美的青铜器。你看,这是战国时代的青铜犁;这是西周的青铜铲;这是商代后期的方鼎;这是东汉的青铜镜;这些也都是青铜器……镞、盂、鉴、軎、胄、卣、觚……

  这本《中国青铜器图谱》,是我主编的。图谱是分类编排的。这青铜盘,当然是属于盘类。可是,我查遍盘类图谱,只有春秋战国的“龟鱼蟠螭纹方盘”、西周的“虢季子白盘”、西周的“矢人盘”以及西周恭王时代的“史墙盘”。象这么大、这种形状的青铜盘,是图谱上所没有的。正因为这样,使我吃了一惊!

  也许是外国的青铜盘吧?不,不会。青铜盘外的“蟠龙纹”和“饕餮纹”,说明这是道地的中国青铜盘。中国的青铜器是很注重装饰性花纹的,花纹繁缛细密,刻意求工。象“蟠龙纹”、“饕餮纹”以及“蚕纹”、“蟠螭纹”之类,是中国青铜器特有的花纹。

  “蟠龙纹”和“饕餮纹”,早在西周时代的青铜器上就出现了。因此,光是根据花纹,还是难断定是什么朝代的青铜器。

  我仿佛遇上了一个十分复杂的方程式,一时无法解出其中的未知数。不过,金明给我的那“药方”,我倒仿佛在什么地方看见过。

  我向“古籍电脑”请教。

  “古籍电脑”是一台神通广大的电子计算机,人们事先把所有的中国古籍化为信息,输入“古籍电脑”,让它“记住”。这样,你只要把任何一本中国古籍中的任何一段文字输入“古籍电脑”,它就会迅速告诉你,这段话出于某某古籍第几页第几行。

  当我把奇特的“药方”输入“古籍电脑”,不到一秒钟,荧光屏上就显示出这样一行字:“道士给唐武宗开列的长生不老金丹药方”。

  我顿时明白了,那船上桃李芬芳,、鸡兔同笼、乌龟满舱,莫非有哪位仁兄想步唐武宗的后尘,也想炼制“长生不老金丹”,做长生不老的美梦?

  这么一想,我记起来了:早在唐武宗之前700年,汉武帝就在做“长生不老”的美梦了。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前,竖立起高大的青铜人,青铜人高举双手,擎着青铜盘。这青铜盘专门用来承接北斗星在半夜降下的“仙露”,叫做“承露盘”。据说,喝这种“仙露”,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到了三国的时期,魏明帝曹睿也想长生不老。他派人到长安,把铜人、承露盘运到邺城,喝起“仙露“来了。

  后来,在战争中,这承露盘不知去向。正因为这样,在我主编的《中国青铜器图谱》上,查不到承露盘。

  那个青铜盘,难道会是失传以久的承露盘?

  我特地坐飞机赶往北京。在北海公园,还有一个清朝的承露盘。我对照了一下,断定那个青铜盘,确确实实就是承露盘!

  我深深地为找到这个无价之宝而高兴。在欣喜之余,百思不解:唐武宗的承露盘,怎么会落到走私船的底舱?如今,谁会对“长生不老丹”和“仙露”发生浓厚的兴趣?

  你想进一步了解案情?请你直接到长生研究所去采访,他们会向你提供第一手资料……

  长生学家讲的故事

  我来到了长生研究所,一位满脸红光、白胡子垂到胸前的老秘书问明了我的来意,让我到808房间,去采访一位名叫方萍的同志。

  我轻轻敲着808房间的门,门开了,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穿白大褂的青年妇女,看上去二十多岁。她齐耳短发,瘦削,眼皮有点浮肿,一望而知是个睡眠不足的人,但很有精神。她看了我的介绍信,沉默了半晌,似乎陷入了沉思。我耐心地在一旁等待着。她终于开口了,语调缓慢,神情严肃……

  你要了解在我们研究所发生的案件?请让我从头说起。

  我们长生研究所,是一个新建立的研究所。它本来是中国科学院长寿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室,后来扩大了,单独成立研究所。我的爱人常辛,是长生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

  长生和长寿,是意思相近而不相同的两个概念。长寿,是使人延年益寿。人的寿命总是有限的,“长寿学”所研究的,是怎样使人尽其天年;长生,也就是长生不死的意思。“长生学”所研究的,是怎样使人青春永驻,寿命无限。

  长生,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追索的幻想。特别是那些皇帝们,总是做着长生不老的美梦。

  不过,在古代,“长生梦”常常成了“丧生梦”。许多企望长生不死的皇帝,上了巫师们的当,长生不成,反而丧命。就拿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来说,就是因为误食所谓“长生秘方”而中毒,在五十二岁的时候就亡命。据说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之死,也与吞服“长生药”有关。

  从那以后,人们望长生而却步!

  不过,长生不死的美梦,终究是诱人的。科学家们把创立长生术,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在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外科专家约翰。亨特尔提出了“冰冻长生”的设想。他曾写到:

  “我认为把人放在非常寒冷的气候中,当身体处于冰冻状态下,能和物质没有任何消耗时,无限地延长其生命将是可以想象的。我甚至设想,如果一个人肯牺牲自己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让这十年轮流地停止自己的生命活动,而后重新使生命活动兴奋起来,那么,将会使他的生命延长到一千年。每隔一百年融化的时候,这个人将会知道他处于冰冻时所经历的一切。我也象所有的发明家那样,甚至准备自己实际进入这种状态……”

  亨特尔在当时打算用自己来作“实验品”。不过,在作实验前,他先拿了两条鲤鱼来试试看:把它们冷却、冰冻,结果这两条鲤鱼全都死了,不在复活了!

  这个“试试看”使亨特尔大为失望,他不敢贸然拿自己来作“实验品”了。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长生不死这一美梦,有了新的希望。

  科学家们探索着长生之路:

  从1967年1月19日起,美国已把一具尸体放入“冰墓”,在…200℃的超低温下保存,以便有朝一日医术能够治好死者的绝症,再把他升温、复活,重新点燃生命之火;

  有的科学家实验用“单性繁殖”使人长生,即从一个即将死去的人身上取下细胞作为“种子”,进行“单性繁殖”,新人与那位即将死去的人一模一样,这叫“重新做人”;

  有的科学家发现人的胸腺所分泌的胸腺激素,能够使人返老还童,永葆青春。

  这当然是一条令人鼓舞的途径。但是,提纯胸腺激素,或人工合成胸腺激素,谈何容易!

  意大利西西里岛卡塔尼亚城的一位叫做安特尼娜的少女,曾引起许多科学家的注意。她本来一切正常,十五岁身高150厘米,可是此后她却渐渐变矮、变小,以至变成婴儿一般。科学家们认为,在这个少女身上,产生了一种“还童素”,使她从少女变为婴儿。正当科学家们着手深入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