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死桥 李碧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在听,有的在吃,只有丹丹,舀了老半天,那元宵便是她心头一块肉,渐渐地冷了,也软塌了。
  苗师父怎会看不出呢?只语重心长:
  “丹丹,白鸽子朝亮处飞,这是应该的,不过虚名也就像闪电。是什么人,吃什么饭。你们虽没一个是我的姓,不过我倒是爱看你们究真儿,安安分分。”
  见丹丹不语,又道:
  “你若找个待你有点真心的,我就放心。你看,上海可不是咱的天下,花花世界,十里洋场,那种世面——”
  “我也见过呀。”
  “你没红过。”
  一语堵住丹丹。
  是没红过,穿州过省地卖艺,从来没有红过。谁记得她是谁?她是他什么人?他没表示,没承诺,她便是件不明不白不尽不实的身外物。
  虽则分别那日,怀玉对她和志高许下三年之约。可怀玉想,三年是个理想的日子,该红的红了,该定的定了,该娶的娶了……
  火车自北京出发到上海去,最快也得两天。怀玉从来没有出过门,这一回去了,关山迢递,打听一下,原来要先到天津,然后坐津浦铁路到浦口,在浦口乘船渡江,然后又到南京下关,再接上另外的火车头到上海去。辗辗转转地,一如愁肠。
  车厢又窄又闷,只有两个小窗户,乘客都横七竖八地席地而坐。火车一开动,劲风自车门缝、窗户缝隙灌进来,刮得满车的尘土纸屑乱飞,回回旋旋上。
  “冷?”李盛天问,便把一件光板旧单皮袍铺在地上,大家躺好。
  “你这样不济,还没到就念着家乡的,怎么跑码头呢?”大伙笑了,怀玉也笑着,用力摇摇头,好甩开一切。呀,箭在弦上!
  有个乘务员给点火烧茶汤壶来了,一时间,晃荡的车厢又烟薰火燎,措手不及,呛得一车人眼泪横流,连连咳嗽。随着左右摆动着的煤油灯,咳嗽得累了,便困得东歪西倒,不觉又入夜了。
  怀玉自口袋中掏出那只金戒指来,金戒指又回到他手里了。
  都是志高,送车时又瞅冷子还他。怀玉奇怪:“出门在外,带这个干吗?”
  “哎,这是给你‘防身’用的!”
  “防身?”
  “对呀,要是你跑码头,水土不服,上座差劲,眼看势色不对,把它一卖,就是路费。”志高说。
  “这小小的一个戒指,值不了多少。”
  “买张车票总可以的吧,这防身宝,快收好了——当然我会保佑你用不着它。”
  怀玉气得捶了志高几大下:“净跟我耍,幸好我不忌讳。”
  把金戒指放在手里掂了掂,怀玉小心地又放进口袋中。口袋重甸甸的,是爹在临行前硬塞的五个银元。唐老大积蓄好久,方换得十个银元,本来一并着怀玉带了,但怀玉执意不肯,他想:到了上海,还愁挣不到钱?只肯要三个,爹逼他要七个,这样地推,终于要了一半——他一挣到钱,一定十倍汇过来。


生死桥 '叁'(1)
  民国廿二年·春·上海
  想尽所有的人,最后不得不是丹丹。本是故意硬着心肠,头也不回。只是,她在送火车的时候,没什么话说,挨挨延延,直到车要开了,还是没什么话说。火车先响号,后开动,煤烟蓬蓬,她目送着自缓至急的车,带走了她心里的人。
  丹丹一惊,王老公说过:“你将来的人,不是心里的人。”她记起了——这无情的铁铸的怪物,我不信我不信。
  她忽地狠狠地挥手,来不及了:
  “怀玉哥!你要回来!你不回来,我便去找你!”
  太混杂了,在一片扰攘喧嚣中,这几句话儿不知他是听见了还是没听见?也许她根本没有说出口——只在心里说过千百遍,到底被风烟吞没了。她追赶着,追赶着,直至火车义无反顾地消失掉。是追赶这样的几句话吗?是追赶一个失踪的人吗?只那荷包在。
  她怀着他的“魂”,如一块“玉”。真的,莫非怀玉的名字,在这一生里,是为她而起的?志高陪着丹丹回家去,丹丹把怀玉的魂带回家去。
  一路上,只觉女萝无托,秋扇见捐。志高亦因离愁,话更少。他长大了,他的话越来越少。怀玉就在这又窄又闷的车厢中,苦累地半睡半醒半喜半惊。
  此番出来,班主洪声一早就跟他说好条件了,签了三年的关书,加了三倍份子钱。
  跑码头时,先在上海打好关系,组这春和戏班,以“三头马车”做宣传:架子花脸李盛天、武生唐怀玉、花旦魏金宝——班主私下又好话说尽:“唐老板,要不碍在您师父面上,肯定给您挂头牌。”现在班主跟他讲话,也是“您”,他唐怀玉可抖起来了。
  不要紧,到底是师父嘛,他这样想。然而也犯彪,到底长江后浪推前浪,到了上海,哈哈,还怕摆不开架势?火车轰隆轰隆地,说两天到,其实要两天半。
  一到上海,马上有接风的人。
  呀,上海真是好样,好处说不尽,连人也特别的有派头。
  一下车就见到了,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单眼皮,有点吊梢,头发梳得雪亮,一丝不苟。面孔刮得光光的,整张脸,文雅干净得带冷。穿的是一身深灰色条子哔叽的西装,皮鞋漆亮照人。怀玉留意到他背心口袋里必有一只扁平的表,因为表链就故意地挂在胸前。
  一见洪班主,迎上来。
  “一路辛苦了。”
  “哪里,我们一踏足上海,就倚仗你打点了。”
  “好,先安顿好再说。”
  班主一一地介绍,然后上路。虽那么地匆促,这人倒好像马上便记住了一众的特征和身份,一眼看穿底细似的。
  史仲明,据说是洪班主的一个远房亲戚。这回南下上海等几个码头,因他是金先生的人,所以出来打点着。看他跟洪声的客气,又不似亲戚,大概只是照例地应酬,他多半不过是同乡的子侄,是班主为了攀附,给说成亲戚了,因在外,又应该多拉点关系。
  史仲明把他们安顿在宝善街。宝善街是戏院林立的一个兴旺区,又称五马路。中间一段有家酱园,唤作“正丰”,他们住的弄堂便在这一带——似乎跑码头的,大都被史先生如此照应着,这从四合院房屋蜕变过来的弄堂房子,便是艺人川流不息去一批来一批的一个宿舍。
  他已经了解到谁是角儿谁是龙套,心里有数,当下一一分配妥当。
  东西两厢房,又分了前后厢,客堂后为扶梯,后面有灶披间,上面还有较低的一个亭子间。客堂上层也有房子。他们住的这弄堂已算新式,外形上参照了西式洋房,有小铁门、小花园。比起北平的大杂院,无疑是门楣焕彩了,虽不过寄人篱下来卖艺,倒是招呼周到的。
  史仲明道:“我给你们地址,明天一早来我报馆拜会一下,再去见过金先生,等他发话。”——金先生?听上去是个人物。
  待他走后,洪班主议论:“史仲明倒真是有点小聪明,他跟随金先生,我们不要得罪他。”
  原来史仲明不单是金先生的人,还是《立报》的人,虽不过是在报上写点报道性的稿件,却有一定的地位——是因金先生面子的缘故,作为“喉舌”,《立报》自有好处,而且这不算明买明卖。
  听说过么?有个什么长官衔的闻人,妻妾发生艳闻了,读者最爱这些社会新闻,不过当事人害怕见报,便四出请托,金先生肯管了,派史仲明把它“扣”下,讲条件,讨价还价之后,总是拿到一万几千元。除了孝敬先生之外,也给报馆打个招呼,说是原料不准确……
  金先生业务多,也需要各方的宣传,史仲明在报馆中,又非缠夹二先生,门槛精、口齿密,故一直充任“文艺界”。
  洪声一早便与李盛天、唐怀玉、魏金宝等人,来至望平街。因来早了,于此报馆汇集区,只见报贩争先恐后向报馆批售报纸,好沿途叫卖去,紧张而又热闹。《立报》是与《申报》、《新闻报》鼎足而立的报纸。
  这三份报纸,各自拥一批拜过门的人,在帮的都不过界。
  史仲明还未到,他们便坐在会客室中等着,看来史是搭架子。
  怀玉拎起一份《立报》,头条都是战争消息,自“一·二八”与日军开战后,天天都这样报道着:
  “浏河激战我军胜利”、“退抵二道防线”、“日军如再进攻,我军立起反抗”、“伤兵痛哭失声”……
  奇怪,一路上来倒是不沾战火,报上却沸腾若此,翻到后页,有热心人的启事:“昨日火烧眉毛急,今朝上海炮声远。我军依旧为国血战,本埠同胞就此可高枕苟安么?一腔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