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点可从后来的事实中得到充分证明: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四天后新政权“苏南行政公署”成立,下辖整个苏南松江、苏州、常州、镇江4个专区共27个县,其中独无锡定为市一级,为公署所在地。
太湖三万六千顷,不光是无锡独有,但是人们到了其他城市,没有一个城市像无锡一样因为太湖而闻名,毕竟“太湖佳绝处”在无锡。
集如此煊赫于一身,无锡的辉煌历史可以说不让苏州。但是,为什么在两个城市的口水战中,无锡总是让苏州瞧不起呢?!
无锡人的“暴发户气质”
在流传甚广的民歌《无锡景》中,“小小无锡景,太湖鱼米乡……”,一个“小”字就鲜明凸现着无锡的城市特点:运河环绕,仅仅1平方公里的城区范围,房屋道路依水而筑,形成了江南小城特有的市镇风貌。与此相应,无锡市民精神也围绕着“小”字构成:笃实而精明。没有历史赋予的区位优势,也没有太多的传统惯性,小小无锡曾不声不响抓住了近现代历史上几次重要的机遇,使自身赢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城市地位飞快飙升。但是,当无锡这座江南古城寻求新的突破,渴望跻身现代化特大城市行列时,以“小”为传统特征的城市风貌及相应的精神品质便日益显现出它的负面影响。
在城市建设中无锡也饱尝“小”字之苦: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城市规划缺乏开阔的眼界和前瞻意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通盘考虑,城市建设缺乏现代经营意识,平实庸常的生活环境难以吸引一流人才,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却给人缺乏文化底蕴的印象。
但苏州除了瞧不起无锡的“小”以外,主要还瞧不起无锡人的“暴发户气质”。
苏州是以水文化为主体的城市,历史上的文人、才子比无锡多,这是苏州笑傲无锡的地方。苏州名人数量多,门类全。其代表人物有“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陲、功名满天下”的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有写下千古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明末大思想家顾炎武;有“袒两肩、挥蕉扇”,挺身而出领导以丝织工人为主体的苏州市民反税监斗争的佣织葛成;还有因舍身为人、奋勇抗暴的壮行而深受苏州人民钦敬的五名义士。当然文人就更多了,有西晋文艺理论家陆机,有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有中国书法“草圣”之称的张旭,有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明清时期的苏州,更是诗、文、书、画的重镇,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文学艺术大家,其中有号称“吴中四杰”的高启、杨基、张羽、徐贲;有被誉为“吴中四才子”的文徵明、唐寅、祝允明和徐祯卿;有明代通俗小说大家冯梦龙;有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有现实主义剧作家李玉等。著名的吴门书派和画派皆于焉形成,沈周、仇英等书画艺术家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古文盛出状元”,清代的114名状元,江苏得49名,苏州府竟占25名,流传着“江苏几得一半,苏州一府几得一半之半”的美谈。而今,“状元群落”已成历史,在同一地区又出现了“院士群落”。据统计,现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苏州籍就有83人,再加上在苏州就读或工作过的就超过了百人之众。有人统计,苏州市区的院士占人口的密度竟为全国的35倍。这一现象可谓十分罕见,也十分壮观,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少有,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足以称奇。
正因为如此,苏州才以其“文化”笑傲无锡。历史上的苏州风光旖旎,久负盛名,是座典型的消费城市,文人墨客、仕途宠儿纷纷集结于这座“人间天堂”。于是这座城市历来盛产所谓“世家子弟”。而无锡本来只是个“县治”,20世纪30年代才变为“府治”,依赖发达的工商业而迅速崛起,有些类似上海,于是少了苏州的贵族气质,带上了几分“暴发户形迹”。
无锡“暴发户气质”带来的效应是:与苏州人相比,无锡人显得“阔绰”一些。无锡城市道路比苏州更阔,楼房更高,无锡人逢喜事更舍得花费,买东西也不太斤斤计较;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文化内涵和底蕴方面,无锡确实不如苏州,苏州园林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无锡却很难拿出可与之相匹的文物古迹。缺乏深厚文化底气导致无锡人性格中也有急功近利、目光短浅、铺张浪费的毛病。而湖泊星罗棋布的地形、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秀美的江南风光,可能使无锡人易于知足,小富即安,相对保守排外,而缺少类似于上海人那种开放兼容、勇于冒险的海派气质。
所以,无锡人精于算计,保守排他,爱面子,讲排场,爱凑热闹(用无锡话讲就是爱“一蓬风”)的性格终于导致了无锡是一个有开创性但又缺乏发展性的城市,历来无锡都存在无锡人、无锡企业都是由无锡生而发展于外、不再回来的现象。反映在城市建设上,千百年来无锡人的观念从未改变,对大城市的无限向往,对自身环境地位和传统不自信,所以无锡一直在试图改变,接纳一切可以接纳的新东西,结果就是永远没有自己、没有传统。无数代无锡人最终发现,无锡是一个不适宜发展的城市,愤然走出无锡。
无锡人的“暴发户气质”是无锡城市发展的软肋。即便有一天无锡的GDP超越了苏州,只要它城市性格中那种“小”依旧存在的话,它就永远不能让苏州输得心服口服,苏锡口水战也就不可能平息。
苏州VS东莞
致命的克隆
东莞,一度曾号称“世界加工厂”和“华南经济引擎”。
但是现在,不论东莞人是否愿意,东莞已经处于一场风暴的中心,这场风暴的表象是东莞与苏州的口水战,实质是这两个城市的竞争及优劣对比。
作为一座城市,东莞太年轻了,缺乏深沉的历史积淀。面对苏州等城市的竞争,东莞在其繁荣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危机。东莞如同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少年,快速成长暴露了他的营养不足与思想苍白。
一年100亿,五年500亿!一年一大步,五年见新城!这就是东莞市政府的“城市牌”战略目标。东莞人现在正急切地希望通过一场浩大的造城运动,创出自己的城市品牌。东莞人的口号是,“打造以国际制造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这不禁让人质疑,在广州与深圳两大中心城市之间,东莞还有去做中心城市的空间与机会吗?
没有中产阶级的东莞,将是一座没有灵魂的城市。
正是由于这两个城市存在高度的竞争性,所以在东莞与苏州的城市口水战中,存在着太多的异见和自我辩解。
比如苏州以为,苏州和东莞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IT制造中心,它们之间的竞争必将导致你死我活。但是东莞却想划“江”而治。东莞的观点是:苏州和东莞虽然同是IT制造中心,但是它们的定位和分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东莞是以“外向型”为主,而苏州是以“内向型”为主。它们之间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同时它们之间的互补性也日渐凸现。
总之,在充斥着太多的异见和自我辩解的城市口水战中,东莞与苏州恩怨交集地打量着对方的每一个新动向。
东莞谋变之后,东莞与苏州的城市口水战中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呢?
说实话,苏州不容乐观,因为今天的苏州有隐忧。
东莞产生这种模式还可以原谅,因为东莞原本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当地农民从未接受过工业化训练,若非由外科手术式植入,当地可能还处在与广东河源、汕尾等地类似的贫困之中,但是苏州的“东莞化”却一点都不能原谅。
这一点似乎意味着东莞与苏州的城市口水战中将没有赢家。
苏州,你要警惕!
一座没有灵魂的城市
东莞,一度曾号称“世界加工厂”和“华南经济引擎”。
东莞与全球4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