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经三十一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建之,女以慈垣之!
通行本此作三宝章第六十七。
第一句通行本皆作“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多一“道”字。今依甲、乙两本,芟此“道”字。“大而不肖”,据乙本。“似”字疑注“肖”字下者,属入正文。
“夫唯不肖”,通行本作“夫唯大,故似不肖”。此据乙本,文、义俱胜。
“故能为成器长”。据乙本。“器”,甲本作“事”。韩非子解老,亦作“故能为成事长”。皆有“为”字,而俗本缺,作“故能成器长”。有者胜。
“且”,取也。
“女以慈垣之”,甲、乙两本同。然乙本作“如以”。“汝”、“女”古通用。据甲本作第二人称,语较生动。通行本皆无此字,仅作“以慈卫之”。——“垣”之亦“衡”之也。
臆解:
将谓我与道为一,则“我大”可谓“道大”。而“谓我自然”,亦可说为谓我道为自然。于此分道与我为二,则言“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无义。或增言“道大”,亦赘。
前言“大方无隅”等。方而言无隅者,见有所不及。此言“大而不肖”,其义相若。至大而见有所不及,则见之不全。见之不全,则无由说奚肖奚不肖。
慈,爱也。俭,约也。不敢为天下先,无争也。——此三者,皆说人与社会之关系。
“不敢为天下先”,此义出自大易。乾恶居首;初潜勿用,上亢有悔。“见群龙无首,吉”。不为先,则不争。不争则不急剧,盖从容而善为者。以是有成,所谓后之以发,先之以至者。故终于为长。
俭,谓不放侈,不放侈而恒约,则财用足,财用足则人多附之,故广。
慈,谓仁惠加于人。此天地间之正道,坦坦然可行者也。履此正道,又何畏何惧而不勇?人将爱之。物且与之。善将兵者,爱其士卒如子弟,故称子弟兵。子弟兵者,爱其将帅如父兄,则上下揖睦。师于是乎大和。由是“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慈于三宝为第一,盖人人所可行者也。为德之元。
德经三十二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通行本此作配天章第六十八。
“弗与”,真本作“不一”,古本作“不争”。作“弗与”者是。“与”,敌也。两军相遇而战谓之敌。参经义述闻卷十八,“一与一,谁能惧我”条。
臆解:
汉辕固生尝称老子书为“家人言”。“家人言”者,谓寻常人情物理语。读此章亦知其然。——此章皆简易之理,然理之简易,非即行之简易。如谓“善战者不怒”。思虑明审,情感不摇,绝不以客气害事,乃能战而善也。即观夫寻常之弈者,此至微末之游戏也。而往往恃气相斗,忿然相争,何况领大兵与大敌相见于战场哉!史称张良状貌乃如妇人女子,此必非纠纠武夫之貌可想也。然其运筹策、决胜负,可谓天下之大勇武者,所谓“善为士”者也。
儒家有“配天”之说。“博厚配地,高明配天”。在老氏以“不争”为德,称其高明。
德经三十三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宝矣。故抗兵相若,而哀者胜矣。
通行本此作玄用章第六十九。
“扔”,古本作“仍”。真本“仍无敌”,在“执无兵”句上。
“祸莫大于无敌”,甲、乙两本同。古本同。通行本作“祸莫大于轻敌”。下“无敌”亦作“轻敌”。
“相若”,通行本作“相加”,疑字误。
“哀者”,俞曲园说:疑“襄者”之误。“襄”乃“让”之借字。
“行无行”,第二“行”字谓“行列”,或“行道”。
臆解:
用兵有道,得道者胜。不得其道,虽胜犹败也。主客之间,进退之际,有难为定说者。此言“不敢”者,诸葛公之“谨慎”近之。“为主”则受寇,“为客”能自如。“退尺”者,将飞者翼伏,将进者足 。“进寸”,则无地可发施也。
“行无行”者,无行列而行也。
“攘无臂”者,不用臂而已攘之也。
“执无兵”者,不执兵犹执兵也。
“扔无敌”者,不扔敌而已扔敌也。
用兵若此,似非人力可到。后世如李广,或得其仿佛。孙、吴之流,善用兵矣,未尝能不用兵而战胜也。
“祸莫大于无敌”。——商纣百克而亡,齐桓之虫流出户,是必皆老氏所知者。秦以前,一时无敌于天下者,败亡多不旋踵。故春秋时治国者,有留敌国为“外惧”之说。存戒惧也。
“吾宝”,即“我有三宝”之宝。其一曰“慈”。哀出乎慈。哀者,恸不欲生,致死而已。虽兵力相等,而哀者常胜。
德经三十四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夫言有宗,事有主。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通行本此作知难章第七十。
“事有主”,甲、乙、真本皆作“事有君”。文子精诚篇引作“事有本”。兹依古本。
“则我贵矣”,通行本作“则我者贵”。兹据甲、乙两本。
臆解:
知与行对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商书说命)一说也。史而可信,则华夏此说最古。知之难,行之易,又一说也。知之精一处是行,行之精一处是知。则同难同易。老氏似还启后世知行合一之说者。知表于言,亦见于行事。若以本末言,则仍以知为本。“言有宗,事有主”,皆出于知。言而无宗,漫言也。行而无主,妄行也。盖无知而妄作者。由知而行,以行而知,即知即行,未始出其宗,道也。言行皆有道为其宗主。犹怀玉也,而被褐,人不知其怀玉也。然自知之。有道,人不知则不贵之也。然自知其贵。乃天爵自尊,无待于爵命常自然而贵者。老氏以其言为易知易行。
德经三十五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通行本此作知病章第七十一。
此章前二句,通行本皆无“矣”字。下又有“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二句。此据甲、乙两本。淮南子道应篇作:“知而不知,尚矣;不知而知,病也。”甲本作“不知不知,病矣”。帛书编者引吕览谓“不”字不当有重文,是也。古“知”、“智”二字通用。今写当为“知不智,尚矣;不知智,病矣”。庄子天下篇:“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第二、第三两“知”字皆是“智”字。(“薄”训“迫”,“邻伤”即“辚伤”, ■也。)义与此相通。
“病病”,第一“病”字,动词;第二“病”字,名词。谓以病为病。
臆解:
人类文明发展已数千年,所知仍极有限。知识适为无限。仰则不知天,俯则不知地。外则不知人,内则不知己。此惠施之说所以无穷也。圣人守之以“玄默”,不言而智。自知其不智也。无知不智之中,而自以为知为智,此病也。圣人甚患乎有此病,故无此病。
德经三十六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而取此。
通行本此作爱己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畏”,通行本作“民不畏威”。“则大畏至”,亦作“大威”。“畏”同“威”。书吕刑“德威惟畏”,墨子尚贤中,作“德威惟威”。
“毋狎其所居”,狎、狭通假。谓所居当广大。
“毋厌……。弗厌……”,此“厌”通“餍”。“是以不厌”,此“厌”通“餍”。
臆解:
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