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哪儿,很多裤子屁股后面的洞都是在这种情况下造成的。
前几天跟两位利比亚的朋友聊天时聊到了小时候的游戏,没想到他们小时候也玩这两种游戏,有点不可思议,看来玩具缺乏的年代,更容易激发孩子们的游戏创造性,不管哪个国家。
◆捏泥巴与过家家
最原始的居家游戏。
捏泥巴,就是用泥巴捏成各种各样的东西:锅灶、电视、城堡、小人、四不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像揉面团一样,泥巴的选择和用水多少都有讲究,否则捏出来的东西就会开裂或者变形。有时候可以找到白色的观音土和颜色鲜艳的红色粘土,捏出来的东西光滑又漂亮。男孩捏得多的是房子、战士,城堡等;女孩子擅长的则是居家用品,锅碗瓢盆、电视、床椅一个也不少,再采上几片野草,生火做饭,忙得不亦乐乎。后来的橡皮泥很可能是商家们受了这种启示后,为满足孩子们这种制造欲而生产的,尽管田野的粘土没有五颜六色的橡皮泥好看,但它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过家家的游戏,无意中透露了我们的模仿能力和表演天才。小时候玩过过家家的人长大后几乎都在交际和为人方面受过益。
一个爸爸、一个妈妈和几个孩子,每个人各司其职。里面最累的是“妈妈”,又要照顾“孩子”又要做家务,也不乏有的“孩子”假戏真做,从“妈妈”那里得到不少零食和玩具,我小时候喜欢扮“孩子,并且趁机占“妈妈”们的便宜,游戏过程中不停地要吃零食,否则就又哭又闹,结果往往是我笑了,“妈妈”们哭了;最轻松的要数“爸爸”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家庭中父亲们的大男子主义对小辈们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场过家家玩下来,家里往往跟失盗了一般,四处凌乱,真正的爸爸妈妈又开始收拾唠叨了。
◆跳皮筋与踢毽子
最方便的课间游戏。
皮筋和毽子放在书包中,携带方便,而且不需要多长时间就可以跟对方较量一场,所以算得上课间重头游戏。一到课间休息,游戏就在“剪刀、石头、布”的喧闹声中沸沸扬扬地开始了。
跳皮筋所用的皮筋为有弹性的橡胶细绳,一般约3米左右。参加者两人各持一端绷直,其他人即可在皮筋上踩跳出各种花样动作,缺人手的时候就将皮筋绑在距离适度的两树之间,可以单人、双人和集体跳。花样包括点、绕、转、掏、压、钩、踩、踢等10余种腿部基本动作。跳皮筋的花样非常多,一般还都配着童谣,比如“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刘胡兰姐姐是英雄……”等。跳皮筋以下肢动作为主,兼以手臂和身体其他部位配合。女孩们三五成群地蹦着跳着,在一根充满韧性和弹性的皮筋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调皮的男生们经常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侵略”到她们的地盘上,在皮筋上瞎跳一番,然后迅速离开,以防女生们的口水攻击。
鸡毛毽子,由一堆公鸡毛和两个古铜钱构成,比现在用纤维纸做成的毽子漂亮许多。为了做个漂亮鸡毛毽子,很多女生常惦记着家里的大公鸡,要是在垃圾堆里看到公鸡毛,也是如获至宝。
踢毽子同样也是花样繁多的脚上功夫,边踢边念叨着“桥,外,别,背”什么的动作指令,从前面踢,从后面踢,从左脚踢到右脚,不想动脚就用书本打,一个人往高空抛,像打羽毛球一样两方对打,当时不知有多少课本葬身于该游戏下,相信老师对此也深恶痛绝。
这两种都是女孩子迷恋的游戏,翻看书包或口袋,总能从找出一根皮筋或者一个鸡毛毽子来。课间休息时间,不跳到上课铃响时绝不会进教室,快下课的时候,小手已经在课桌洞里摸索着皮筋和毽子了,只等着铃声一响,再投入下一轮的“战斗”中去。
◆捉迷藏与老鹰捉小鸡
零成本游戏,考验自己的藏身和脱身能力。
捉迷藏又叫藏猫猫,找地方把自己藏起来不让对方发现,考试不好的时候也会与父母捉迷藏。床底下、稻草堆、树上都是不错的藏身之地,如果被对方发现,便输了;若对方找不到就幸灾乐祸地发出怪叫声以提示对方,女生爱干净,躲的时候要挑地方,用不了多久时间就会全军覆没,到男生藏的时候,最终往往是男生自己憋不住站出来,或者游戏结束是点名发现少了一个人。
有一次,我跟邻家“小胖”捉迷藏,我找他藏,背过身数数时他开始往外狂奔。也许是藏腻了大院里的旮旯角落,小胖独自一人爬到远处的一颗大树上,放心地呆在上面,感觉这次必赢无疑。我在大院里溜达了整个一下午,费劲地搜索了每个旮旯都一无所获。到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喊我回家吃饭,才如释重负。回去吃了饭倒头睡下,早把找小胖的事忘得一干二静,睡到一半突然被妈妈提着耳朵揪醒。原来小胖一直没回家,他父母找上门来了。大家这下都慌了神,夜黑风高地寻着哭声终于找到了还呆在树上的小胖,天黑以后小胖独自在外面害怕,爬得太高下不来只好在上面哭。后来为这事,小胖把我当成不敬业的典型鄙视了许久。
老鹰捉小鸡游戏是幼儿园阿姨们的看家游戏。一般由个儿大的同学充当母鸡,任凭“母鸡”使出浑身解数,总还是有几只“笨小鸡”不幸被抓,只有身手敏捷者,才能幸免于难。
◆滚铁环与打陀螺
低年级男生们的最爱。虽然是比较白痴的游戏,但也要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才能让它们不停地转动,能锻炼耐心和手臂平衡力。
滚铁环就是用一根前端呈“U”型的铁棍托着轮胎大小的铁环往前走,环面需要光滑。手握住铁钩,推动铁环向前滚动,技艺高超的男孩可以让这只“车轮”滚很长一段路都不倒下,并且这期间要经过无数凹凸不平的路面和水坑。这个游戏可以看出男孩喜欢驾驭有轮子的物体是其天性,很多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就不玩铁环了,没有人愿意有事没事背着个大铁圈到处跑。
陀螺,是木质圆锥形物体,拳头大小,用一条鞭子不停地抽打,使其不停地旋转。要使它转起来,一开始要很卖力地抽打,而且不能有丝毫的间断,但当它旋转的速度稳定以后,就只需要偶尔轻轻加力抽打一次就可以了,因此老师常教在课堂上教大家在学习上也要像玩陀螺一样,要先打好基础,以后的学习就会容易;而我们却把它编歇后语用在同伴身上:“停下来的陀螺——欠抽!”
◆打弹珠和酒瓶盖
赌博类游戏。
弹珠即玻璃珠。多用家里的跳棋子来代替,那是个跳棋流行的时代,却几乎没有一家的跳棋子是完整的。玩的时候,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玩法通常是“出纲”或“打老虎洞”。在地上划线为界,食指弯曲扣着自己的玻璃珠,用大拇指弹射出去,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出五个坑,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有点像打高尔夫球,通常一颗五花小珠2分,一颗透明大珠5分,水平不够只有靠个大来凑了。
为了制造场地,我们经常在晒谷场上挖洞,让大人们恼羞成怒。邻家胖子打弹珠出手又快又准,弹出者无不落入洞中,我三弟每次都央求跟他一帮,但他每次都要三弟贿赂他一颗珠子才肯“收编”他。忍了很久后,三弟日夜苦练打洞功夫,为了方便起见,他干脆就在自己睡的房间的床下地板弄了一个洞,练习技术。终于技艺大进,最辉煌的一天赢了伙伴们共48粒玻璃彩珠。但好景不长,屋子里的洞被父亲发现暴打一顿后,他从此不敢在家里拿出一颗弹珠来。
打酒瓶盖的玩法跟打弹珠一样,画线为界,谁能用自己的酒瓶盖击中地上对方的酒瓶盖,就算赢了,对方的瓶盖便归自己所有,有点像打桌球,既锻炼眼里又锻炼手力。为了找原材料,本地大多垃圾箱都出现过我们寻宝的身影,玩起来的时候更是用出吃奶的劲拼命的甩着胳膊,有几次连续奋战了一整天,几乎把胳膊甩脱臼了,为此男生们也练就了一手打瓶盖的功夫,经常提着一大包战利品回家,那时候但凡有点经济头脑就应该把这些铁盖子送到废品收购站去,可惜当时满抽屉的酒瓶盖放在家里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拍画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