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密关系。仅就交流与自恋紧密相关这一点而言,交流是获得权力的手段,而非为发展融汇之爱提供条件。
失败的男性:这一主题与父权统治持续的现实相一致吗?性劳动分工在本质上仍然完好无损。无论是在家里,在工作单位,还是在现代社会的大多数环境中,男人都不愿意放掉手中的权力。权力有利于利益,显然。纯粹的物质考虑有助于解释这种情况。然而,仅就男权是以妇女的共谋、以妇女提供的经济和情感服务为基础这一点而言,男权并不稳固。
纯粹关系中的诸种矛盾
尤其是就前章所论的心理特征基本上或部分地被定位在无意识之中这一点而言,它们构成了新出现的纯粹关系世界内部的基本张力。为追根溯源,我将集中探讨同性邂逅——尤其是女同性恋者中纯粹关系的诸方面。把这一探讨放在对男女性征的心理特征的阐释之后,这个策略看起来有点儿怪。但是,为了看一看把男女分离开来的心理分化会在何种程度上颠覆纯粹关系,思考一下其内在动力还是值得的——而在某些方面,当排除异性因素后,这些研究就会顺利进行了。
姑且不论这份资料有多大的代表性,我将严重依赖那些绝妙的反思性文献的某些部分,这就是海特报告。海特调查的目的在于“绘制意识形态革命的进程的图表”,但也转达了这样一种意识,即所分析的文献直接促进了那个进程。海特的第一篇“调查文章”于1972~1976年间发行,继后发表了基于在美国对3500名妇女所作调查的第一部调查报告。这一调查和续后各份报告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强调了对性征的研究不能仅仅通过“专家”——如金赛、马斯特斯、约翰逊之流——的思考,而应依据平民百姓的叙述。用海特的话说,这一项研究的目的是“让妇女定义自己的性征”,让她们“说出关于性的感受,她们如何界定自己的性征,性征对她们意味着什么”。
海特在研究中发现(卷3),只有11%的妇女与其他女人发生过性关系;还有7%偶尔有过这种性关系。这些数字并不具有特殊的统计学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4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有相当比例的人生平第一次陷入与女人的性关系。实际上她们以前都处于异性婚姻关系之中。80%以上的女同性恋者在研究的当时都已持续了一段时间的性关系。
大部分女同性恋者都可能保持长期的性关系,但是,她们很难获得一种安全感。一位妇女评论道:
一种没有规则的反常关系是很难维持的。在传统的婚姻关系中,如果传统教育所塑造的角色碰巧适合两个个体,那么,那种安排就是再好不过的了。……但在同性恋关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规则,真的,所以,你得在相处过程中制定自己的规则。你每时每刻都得努力弄清楚如何维持下去。
然而,由于“传统”婚姻正在消失,在这方面充当先锋的正是同性恋者——那些重要的日常生活实验者。他们长期以来一直经历的恰恰是异性夫妇越来越普通的经验。
纯粹关系:破裂与建立
在早期的异性婚姻中,配偶双方通常把以前的性接触“载入史册”而使其对未来无关紧要。妇女通常带着完好无损的“贞洁”走进婚姻,而男人的不检点则被归属于偶发性性征的范畴而被接受。然而,今天的关系既要与以前的关系区别开来,又要与个人可能卷入的其他关系(不管是性关系与否)区别开来。以前配偶关系中的一方可以继续留在一方或双方的记忆里;即便以前的情感纽带已经彻底破裂,但眼下的关系中仍然可以充斥着过去的情感残余。如果承认成年人的个人情感都带有童年经验的印记,那么,失落的经验也不例外;而在纯粹关系的领域,个体往往要应付众多诸如此类的过往事件。
由于同性恋关系是经过协商达成的,尤其是由于同性恋自我认同的“开放性”,关系的破裂对女同性恋者来说就是一次苦难的历程。“关系破裂时,我真的不知所措了。我不知道我是否是一个同性恋者,不知道她是否是我爱的惟一女人。”这是一个女人与第一个与她发生性关系的女人分手时说的话。她还说,“我的许多女同性恋朋友也与我一样,第一次关系破裂是灾难性的,因为这使你对一切重又产生怀疑。”她还经历过一次维持几年之久的关系的终结。下面这段话是有代表性的:
有时,我真烦透了不断确定关系并使其顺利发展的生活。比方说,我真的能到达某座高原,终于能在那里收获我的劳动果实吗?即使你跑完了最后一段路程,他们也还会离开你而投向一个更年轻的、或更聪明的、或更年老的、或其他什么女人——或男人
海特的调查对象大多承认,纯粹关系中存在着一种以忠诚为核心的结构矛盾。要长相厮守、共创历史,个体就必须把自己托付给对方。即是说,她必须在言行上为对方提供某种保证,使其关系无限延续下去。然而,当今的关系并不像过去的婚姻那样是一种“自然状况”,在没有极端境遇的情况下当然会持续下去。任何一方都可以在某个特定时刻多多少少有些随意地提出终止关系,这是纯粹关系的一个特征。若让一种关系冒永久持续之险,那么,承诺就是必要的;然而,毫无保留地承诺意味着在未来遭受更大的伤害,如果关系破裂的话。
海特的调查对象中大约有3/4涉及爱情方面的不安全感。“我总是怀疑她是否真的爱我,或是否我更爱她”;“有时我感到爱,有时感到被忽视了。我满意吗?不”;“我感到自己比她更需要照顾。我感到了爱,但似乎缺乏安全感。我想让她再多一点地需要我。可如果她太多地依赖我或耗尽我的精力,我会极其不愿意的。”然而,大多数人认为与其他女性的性关系比与男人的性关系更?密和平等。人们普遍意识到,应该发展新的爱情模式,同性恋关系为此提供了一个语境,这是显而易见的。如一位妇女所说,“坠入爱河是爆炸性的、偏执的、非理性的、妙不可言的、陶醉的、梦幻般的。爱是长期的努力、信任、交流、承诺、痛苦和快乐。”
在往往短命的性刺激与持久的关心别人的形式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冲突。然而,许多人也观察到,强烈的性反馈和满足取决于他们对对方的?密程度。80%以上的人说能够与其配偶自如?密地交谈。“她专心得令人敬佩,每当我需要时她就注意到我,我对她也一样。我更容易表达我的愿望,我也鼓励她做她想做的事,说出她的任何感受。”前面各段中的引文均引自谢尔·海特:《妇女与爱》,海盗出版社,伦敦,1988。经济上的不平等并不像在大多数异性关系中那样明显;而共同做家务似乎较为普遍,尽管这常常引起冲突。
在纯粹关系中,信任得不到外部支持,必须基于?密关系得以发展。信任是对对方充满信心,也是对共同抵制未来创伤的能力充满信心。这不仅仅是信誉的问题,因为信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信任对方也是拿个体实际能否诚实做人的能力做赌注。性关系趋于二分制(不能混同于一夫一妻制)的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是那种无意识欲望的结果,即要重新获得婴儿独自占有母?的那种感受。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的“特性”,如弗洛伊德所说,就是这个意义上的“重新发现”。然而,性关系的二分制性质也可能由于假定的信任的性质而得以强化。因为我们所谈论的对人的信任并不是能够无限扩展的一种品质。
两个个体共建的历史在某些时候必定是向他人关闭的,使其成为一般化了的“外部”的一部分。排他性并不能保证信任,但却是激发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密关系意味着暴露不可能展示给众目睽睽的情感和行为。事实上,吐露内心的隐秘是可能引发他者信任、从而导致被追求的主要心理标志之一。不难看到?密关系假定的这种自我敞开何以在不保留自治性的同时产生相互依赖性。如果向他人的心理“奉献”不是相互的,而且没有合理地得到平衡的话,那么,个体就很可能在不考虑他人的情况下定义自己的需要,期待着他或她能满足这些需要。
当然,关系的一方可能确信她或他有一个朋友圈,以及在艰难之时可以依赖的人。然而,由于信任不能无限地扩展,在做出判断时就必然有一些优先的选项。正如相爱的人一样,朋友通常情况下要求有一些?密的表示,这是特别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