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老子道德经校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昧、物韵(二月入声),状、象、恍韵(十六庚去声),首、后、道、有韵(十四○上声),始、纪韵(四之上声)。“后”字与“侯”通谐,“有”从之转入。邓廷桢同,惟未及首、后、道、有。诘,吉声,诘、一,至部之入声也。奚侗:夷、希、微韵,诘、一、昧、物韵,首、后、道、有、始、纪韵。由诸家分合所见不同,益知经文其初自多相协也。如首、后为韵,而顾炎武乃疑“‘后’古无与‘首’为韵者,老子‘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乃散文,非韵也”(唐韵正卷十四十五厚),则亦不知幽、侯合韵,而老子哲学诗之真面目竟熟视而无■矣。孔广森诗声类八脂类曰:“在古本无去入之别。”其可旁证者,引老子:“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江有诰唐韵四声正八物曰:“‘物’,文弗切。按古有去声,当与未部并收。老子赞玄篇‘复归于无物’,与‘昧’协。”邓廷桢曰:“昧、物为韵,从未从勿之字,古音同部。说文曶、昧二字相次。曶云:‘尚冥也。’昧云:‘昧爽,旦明也。’声同义近,故字亦连文。司马相如传‘曶爽暗昧’,韦昭读‘曶’为梅愦切,皆可为未声、勿声同部之证。” 
  右景龙碑本九十二字,敦煌本注九十字(实九十一字),河、王本九十四字,傅本一百字,范本九十五字。河上本题“赞玄第十四”,王本题“十四章”,范本题“视之不见章第十四”。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   
  俞樾曰:河上公注曰:“谓得道之君也。”则“善为士者”,当作“善为上者”,故以得道之君释之。“上”与“士”形似而误耳。 
  谦之案:俞说非也。依河上公注,“善为士者”,当作“善为道者”。傅奕本“士”作“道”,即其证。毕沅曰:“‘道’,河上公、王弼作‘士’。”案:作“道”是也,高翿本亦作“道”。马叙伦曰:“后汉党锢传引作‘道’,依河上注,盖河上亦作‘道’字……祝模馈治恰=裢醣咀鳌俊撸橇苏轮摹!庇职复司溆肓逭隆肮胖莆勒摺币晖胂挛摹氨4说勒摺本湟嘁SΑ!  �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蒋锡昌曰:史记老子列传:“老子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皆此文“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之谊也。 
  易顺鼎曰:文选魏都赋张载注引老子曰:“古之士,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颂。”   
  【……作“颂”者古字,作“容”者今字。……强为之容,犹云强为之状。】   
  陈柱曰:“颂”之籀文为“○”,则“容”亦古假借字,不必改。 
  谦之案:“不可识”,范本作“不可测”,注云“古本”。   
  【豫若冬涉川,】   
  严可均曰:河上“豫”作“与兮”,王弼作“豫焉”。 
  罗振玉曰:“豫”,释文:“本或作‘懊’。”“焉”,景福本作“兮”。景龙、御注、敦煌丙本无“焉”字。 
  李道纯曰:“豫兮若冬涉川”,或云“与兮”,或以下六句、三句无“兮”字者,非也。   
  【犹若畏四邻,】   
  严可均曰:“犹”,河上、王弼作“犹兮”。 
  王昶曰:诸本“犹”下亦有“兮”字,陆希声至元本二句并与此同。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二本均无“兮”字。 
  谦之案:叶梦得岩下放言上曰:“先事而戒谓之豫,后事而戒谓之犹。犹豫本二兽名。古语因物取义,往往便以其物名之,后世沿习,但知其义,不知其物,遂妄为穿凿,未有不误者。”今按尔雅释兽“犹如麂,善登木”,释文引尸子:“犹,五尺大犬也。”说文犬部:“犹,玃属。一曰:陇西谓犬子为猷。”又颜氏家训书证篇:“犹,兽名也,既闻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汉书高后纪“计犹豫未有所决”,师古曰:“犹,兽名也。尔雅曰:‘犹如○,善登木。’此兽性多疑虑,常居山中,忽闻有声,即恐有人且来害之,每豫上树,久之无人,然后敢下,须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不决者称犹豫焉。一曰:陇西俗谓犬子为犹。犬随人行,每豫在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故云犹豫也。”“犹豫”一作“犹与”。史记吕后纪“犹与未决”,索隐:“犹,猿类也,卬鼻长尾,性多疑。”汉书霍光传“不忍犹与”,注:“犹与,不决也。”又作“冘豫”。后汉书窦武传注:“冘豫,不定也。”又高诱注吕览作“由与”。王念孙读书杂志(卷四之一)谓:“犹豫双声字,犹楚辞之言夷犹耳,非谓兽畏人而豫上树,亦非谓犬子豫在人前。”二说均可通,王说为胜。此云若冬涉川者怯寒,若畏四邻者惧敌,犹兮与兮,迟回不进,盖因物而状其容如此。   
  【俨若客,】   
  严可均曰:河上、王弼“俨”下有“兮其”二字。 
  王昶曰:河上公作“俨兮其若客”,王弼作“俨兮其若容”。案“客”字与下文释、朴、谷、浊等四字为韵,作“容”者非也。 
  陈柱曰:王弼本“客”作“容”。罗振玉云:“景福本作‘客’,景龙、英伦、御注诸本均作‘俨若客’。”柱按傅奕本亦作“俨若客”,作“客”者是也。客、释为韵。作“容”者,因上文“强为之容”而误耳。   
  【涣若■将释,】   
  严可均曰:河上、王弼作“涣兮若冰之将释”,下三句皆有“兮”字。 
  罗振玉曰:景龙、英伦、御注三本均作“涣若冰将释”。 
  武内义雄曰:敦本“释”作“汋”。谦之案:遂州本亦作“汋”。 
  刘师培曰:文子上仁篇作“涣兮其若冰之液”。疑老子古本作“液”。“将释”二字,系后人旁记之词,校者用以代正文。 
  易顺鼎曰:考工记弓人注:“液,读为醳。”山海经北山经曰:“液,音悦怿之怿。”“醳”“怿”皆与“释”通……顾命“王不怿”,马本作“不释”,是其证也。“液”音义与“释”同,故可通用。 
  蒋锡昌曰:说文:“释,解也。”“液,水尽也。”冰可言解,而不可言水尽,谊固以“释”为长。然“释”古亦假“液”为之。礼记月令“冰冻消释”,释文:“释,本作液。”是其例也。文子作“液”者,假字;老子作“释”者,乃本字也。   
  【敦若朴,混若浊,旷若谷。】   
  严可均曰:御注作“旷若谷,浑若浊”,河上作“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王弼与河上同,“浑”字作“混”。 
  王昶曰:邢州本作“混若朴,旷若谷,混若浊”,句法与此同;“敦”作“混”,疑涉下文而误。 
  魏稼孙曰:“敦若朴”,“朴”八见,惟“镇之”句,御注作“朴”,余作“扑”。严于“朴”、“朴虽小”、“之朴”三条,校“朴”“扑”字赘漏。按木旁隶字多借手,唐人行押更无一定,当着此最后一句,后校可省。 
  谦之案:“混”与“浑”同。御注、邢玄、庆阳、磻溪、楼正、室町、河上、顾欢、李道纯、范应元各本均作“浑”。王念孙读书杂志卷九曰:“混、浑古同声。”   
  【熟能浊以静之?徐清。】   
  魏稼孙曰:碑皆以“熟”为“孰”,御注“成之熟之”作“熟”,余作“孰”,严失校。 
  谦之案:古无“熟”字。“熟”,说文作:“孰,食饪也。”礼记礼运:“然后饭腥而苴孰。”汉书严安传:“五谷蕃孰。”“孰”、“熟”可通用,加“火”乃后起字。公羊隐元传:“王者孰谓?”论语:“孰不可忍也?”注:“谁也。”谁、孰亦一声之转。 
  毕沅曰:河上公作:“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或说作“止”者,与下“久”字为韵,当是也。   
  【安以动之?徐生。】   
  严可均曰:御注作“安以久”,河上、王弼作“孰能安以久”。大典作“孰能安以”,无“久”字。 
  武内义雄曰:敦、景、遂三本并无二“孰能”字。 
  谦之案:此二句各本经文不同。傅本作:“孰能浊以澄靖之,而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而徐生?”范本上句少一“澄”字,下句同。广明本作:“孰能浊以静,动之以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以□□(“徐生”二字已泐)?”又“徐”字有宽舒迟缓之义。说文:“徐,缓也。”尔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