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云。未属巽辰。又在巽位。巽若不在西南。未能在巽位乎。是先天方位。郑且明言之。九家注同人云。乾舍于离。与日同居。荀爽注同人云。乾舍于离。相与同居。注阴阳之义配日月云。乾舍于离。配日而居。坤舍于坎。配月而居。已一再言之乎。比之义即以坎坤同居也。原者田也。左传僖二十八年。原田每每。注高平曰原。周礼太卜原兆注。原原田也。按古皆井田。每每者。井与井相间之形。坤为拆。象原田。故曰原筮。坎为筮。坤为原。原筮。犹言野筮也。曲礼云。外事以刚日。郑注。外事郊外之事。仪礼士丧礼。筮于兆域。兆域在郊外。即原筮也。而乾宝因周礼三卜。一曰原兆。即训原为卜。可谓大谬。按周礼。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日原兆。注。言龟兆似玉瓦原之璺纾АH辉蛟咴铩L锉赜需风'。象龟兆之形。故曰原兆。岂以原为卜乎。故原指坤。于训卜固非。孔颖达谓原为原究。朱子谓原为再。王夫之谓原为本。俞樾谓原为始。为本。益浮泛不切。故夫说易而不求象。未有能当者也。元谓九五。永贞者永定也。坤为乱。故曰不宁。方。诗小雅方舟为梁。汉书韩信传云。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注皆训方为并。方来。谓下四阴并来归五也。旧解不求卦象。训方为将。为四方。皆失之。艮为夫。上六独居艮后。故曰后夫。下四阴皆承阳。独上六乘阳不顺。故凶。此卦因原象筮象夫象失传。故自汉迄今。无得解者。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上谓五。下谓四阴。上六居卦之极。故曰道穷。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先王谓五。坤为万国。国必建侯。坤多故曰诸侯。五南面称尊。抚临天下。故王者取以为法。亲即比也。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坎为孚。五为卦主。故亦孚于初而比之。初失位。本有咎。比五故无咎。坤为缶。初居缶之最下。去五虽远。然坎雨下注。始于四。以次及初。至初而缶盈矣。故曰有孚盈缶。阳性上升。五升上剥。剥穷上反下。则初阳复矣。故曰来。以其有待。故曰终来。有它谓有应于他方也。大过九四曰有它吝。谓应初也。中孚初九曰有它不燕。谓应四也。此两卦皆有应。而皆不吉者。以得敌为害也。故不安。故吝。此曰有它吉者。以阳来反初。当位有应。故吉。荀爽以非应释有它,清易家多从之。岂知大过中孚皆有应。而亦曰有它。则夫有它之不指非应甚明。虞翻谓初动成屯得正故吉。岂知此谓之变。不谓之来。更不得谓之终来。曰终来。固确有所指。且果如虞说。初动之正。乃初爻自变。益不得谓之有它。理甚明矣。虞亦知其说之有纾А8瓷暝辉谀诔评础7蜇吃谕庠煌T谀谠焕础H缧杷现吹弥小7裉┲笮⊥础=允恰W仍恢绽础H艚鲈谀诔评础8春斡惺贾罩裳院酢JЬ家印K派咦帧R琢忠岳のK鹬仍啤4笏甭贰J辜疚肪濉R员认吕の2欢廖O荡窃啤A荨R源嫔硪病AKぁQ哉萦谑ヒ病A炙疽病6阋辔摺9蚀蠊潘摹V墟诔蹙拧R嘣挥兴:笕迤挠杏媒顾嫡哂忠灰逡病�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二应五。故曰自内。言自内比五也。二当位中正。故曰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言自内比五。不敢安逸也。失通佚。诸家作得失诂。非。
六三。比之匪人。虞氏逸象乾为人。六三不当位无应。承乘皆阴。行失类。故曰比之匪人。言不得阳也。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三独失实。故可伤。
六四。外比之贞吉。四承五。外比即从上。贞吉者。卜问则吉也。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阳为贤指五。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九五伏离。当阳得位。向明而治。故曰显比。王谓五。三驱猎礼也。汉书五行志。田狩有三驱之制。注。三驱之礼。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君庖。又晋书五行志。登车有三驱之制。又刘聪传。校猎上林。将军负戟前导。行三驱之礼。艮数三。故曰三驱。前禽谓下四阴。上为后。故知前为下。失逸古通。逸前禽者。喻人皆来比。无所诛杀。任其逸也。坤为邑。不诫谓王师宽大。所至之邑。百姓仍安居乐业。人人亲附。不惊诫也。说文诫敕也。广韵言警也。左传桓十一年。郧人军其郊。必不诫。言无备虞也。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九五中正。故显。逆迎也。下四阴皆逆我者也。逆而来归。理应舍之。故曰逸前禽。如纣师之倒戈归周是也。王注禽顺行背我而走者。则射而取之。按顺行与我同向。同向即背我。上六是也。故取之。此四字只王注得解。虞翻谓舍逆指上六。前禽指初。岂知后夫如得舍。尚何云凶。初有孚盈缶。即孚于五。又安得独不及初。而后儒皆从之。异已。上使中者。言五所遣师徒。合乎中道。故无过举。得不诫也。唐郭京举正。称得辅嗣真本。以舍逆取顺。在失前禽下。朱芹引李清植曰。考象传。屡以禽与东部字韵。屯三爻禽与穷韵。恒四爻禽与容韵。此又与中韵。郭京所改。显失易韵。今按诗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芩。韵与此同。焦氏易林用韵如此者尤多。而履之夬以禽与功韵。与象传尤符。盖古音原如此。今晋人读禽为轻。正与古音合。郭京所称辅嗣本。无论真伪。不可从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坎为首。首谓五也。而五为坎主。上六乘阳。首为所蔽。故曰无首。大过上六曰灭顶凶。既济上六曰。濡其首。与此义同也。而复于此爻。更曰反君道。无首即反君道。反君故凶。荀虞皆不知首指五。故说皆不切。清惠士奇更实指曰首指上。谓木一在下为本。一在上为末。末即首。意谓上六为末爻。故为首也。说尤穿凿。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道穷故无所终。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卦上下皆阳。一阴止于内。故曰小畜。畜止也。太玄拟之曰敛。云阳气大满于外。微阴小敛于内。是其义也。旁通豫坤为云。上下皆坤爻。故曰密云。兑为雨。乃兑雨前遇巽风。为风吹散。云过日出。故不雨也。兑为西。伏坤为我。乾为郊。故曰自我西郊。言密云起自西郊。过而不留也。旧解多从虞翻。以半坎为云。既曰半坎。于密义似不合也。人知坎为云。不知坤亦为云。易林困之泰云。阴云四方。日在中央。以泰上坤为云也。人知坎为雨。不知兑亦为雨。上系云。润之以风雨。风谓巽。雨谓兑也。睽上九往遇雨。亦以兑为雨。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云下降方为雨。尚往者。言云气为风所吹。散而往上。故不能雨。又离火上炎。将密云冲散。不能下落为雨。故膏泽未施也。上往纯对下施言。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懿美也。乾为德。离明。故曰文德。离明照天下。巽风散布四方。故曰懿文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复来也。初为阳本位。阳来初。故曰复。来初当位。故曰复自道。乾为道也。初前临重阳。行难。宜有咎。然当位有应。遁世无闷。故无咎也。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义者宜也。言行谊如此。宜其吉也。
九二。牵复吉。复来也。伏艮手。故曰牵复。玉篇云。牵速也。礼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不牵。姤九三象云。其行次且。行未牵也。皆训奉为速。牵复者。速来也。言来居二得中也。若作阳复解。则九二失位。何复之有。又按九二失位无应。承乘皆阳。本不吉。兹曰吉者。徒以得中也。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二虽不当位而在中。故吉。清儒多从虞翻。以五牵二。令二变阴应五为说。若然。则各卦非先变既济。不能说也。惑乱后学。莫此为甚。失佚古通。速复故曰不自佚。言不自安逸也。
九三。舆说輹。夫妻反目。輹正义作辐。而马融以为车下缚。郑玄训为伏兔。则皆作輹。兹从马郑。伏坤为舆。伏震为輹。輹者舆所恃以行。乃舆在内而輹在外。则舆脱輹矣。乾为夫。坤为妻。巽得坤之初爻。故亦为妻。巽为白眼。卦二至上。正反巽。白眼与白眼相反。是反目也。三上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