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老外交往,不亢不卑是非常必要的,你越谦卑,他越看不起你,但过于自尊自爱好像也没必要。而且不要让对方觉得你之所以和他说话就是为了练口语,也不要一个劲儿地问人家那边的情况,把对方当猴子。以己度人,你也不想被人家这么热情地审问到事无巨细吧?而这恰好是中国人最严重的两个错误。
先说练口语。经常看到留学生被一堆中国学生包围着讲话,无非是些日常用语,大家练口语的欲望很强烈,可是别人眼里的不屑看不到。而且很多时候对方只是礼貌性地回复了你的搭讪,中国人偏要自作多情地缠上来说个不停,很不尊重对方,令人不齿。
再说热情询问。不同的风土人情人家已经讲了千次万次,可是每到一处,热情的中国人都会一问再问。真的很厌烦,而且鄙视你小市民一样的好奇如同小国寡民。对方不提,绝对不问,否则就失了自己身份。
认清自己
2006…6…208:47:00
认清自己
人一定要认清自己,能做什么和想做什么是两回事。长大成人了就应该懂得有些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理想,有些东西却只能称之为梦想,理想和梦想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可以通过你的努力去实现,后者却是天意主导。我们可以没有梦想,却一定不能没有理想。你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一生活得太可惜了。
记得以前有人曾要我总结下自己的经验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我说了一句话:“做自己能做的事,始终坚持。”现在还是觉得这句话是很对的,始终坚持,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能做到的真的不多。
没有结果的Fighting
2006…6…2015:34:00
没有结果的Fighting
Fighting(战争)几乎是职场不可避免的活动,除非你level高到无人能敌,或者压根没有level,狮子和蚂蚁都是没有人要去挑战的,当中的区别昭然若揭:前者是因为不敢,后者是因为不屑。
如果有重在参与的心态或者也不错,但如果不是稳操胜券,还是不要这么轻松,战役就是战役,即使战术上蔑视敌人,战略上也要重视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话能流传这么多年总是有道理的,用在哪里都一样。
Backtotoday(说回今天),因为一些生意上的事情和我们的大客户经理产生矛盾,面临总部质询,我们是属于两个不同的businessunit(业务单位),行政上是平级的,如果这个矛盾始终解决不了,捅到最后还是大老板解决。但是大家都想要各自的performance,都想在这件事上压倒对手为自己加分。一件完全能看出对错的事自然不会有争论,能产生争执的都是双方都有理由的事情,简言之,互有攻守。
在公司我一直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工作只是工作,即使是利益的对立也只是因为工作,没有人天生要跟你作对,解决问题前有这个理解就会心平气和很多。为工作而做出一些事情危害了别人的利益有时候反而是从反面证明你很专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各为其主,利益冲突在所难免,但最忌讳的就是变成personalattack(人身攻击)。如果把工作的利益冲突发展成私人恩怨,日后江山变迁,你连退一步的空间都没有。
第一条,要想去fighting,知己知彼是绝对的necessary(必要),没有足够的信息和别人去谈就是很不专业的事,输了也永无翻身余地。
第二条,什么level去V。S。什么level,有什么权限做什么权限的事情。和比自己高位的人谈,他能作的决定你作不了就是浪费别人时间,而且他随时能拿出你没有的信息,客观上你也赢面不大。和职位比你自己低的人谈,你就在浪费自己的时间,除非对方被授权作你需要他作的决定。
第三条,没有把握的事少做。即使输赢概率对等,你决定要搏一搏,也要让你的下属先去。赢了你自然不用出场,输了你也还有机会扳回。自己仓促出场了又没把握赢,不带下属过去没人摇旗呐喊地支持你,带下属过去又有丢脸的风险。
今天我扮演的角色是那个“倒霉”的冲锋的下属。去之前已经做足了功课,背景资料都了然于心。我能做的其实都做完了,剩下的是超出我权力范围内的决定。可是领导推我去扛却也不得不去,而且还需要很开心地去。办成了是能力的体现,办不成也是领导意料中事。但领导所不知道的是我恰好和谈判桌上的对手有非常深的私人关系并且牵扯一些利益,所以去得更加坦然。纯粹公事公办,但不会很积极而已。
果然,我们澄清了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领导出场五分钟内彻底谈判崩裂。回来继续邮件fighting,各自寻求更高一级的支持。
不是年终的总结
2006…6…2113:16:00
不是年终的总结
我的职业发展几乎是一帆风顺的,这和自己主观上的努力和职业的清晰规划有关,但和客观上得到机会也有关,而且我一直比较独立,所以更容易成熟。从本科毕业迄今也不过六年,中间因为读研还断了接近一年,累计工作时间不过五年而已,虽然换过四次工作,但有几份是非常短期的,属于一旦发现不适合立即离开的那种,所以履历看起来还不难看,绝对跟频繁跳槽无关,反而相对很稳定。
去年是我感情事业双丰收的年份,特别是事业,长足发展,落后起跑的情况下扳平了比分甚至反超了对手。今年却一切都平平,职业发展虽然不是瓶颈,但也不会有显著发展,混日子很容易但多少有点闷。想过转份有挑战性的工作,至少可以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但成本和收益不对称,不得不理性地放弃。只是想平静地混过去这两年,然后期待自己有点质的提升,或者能在这期间收获家庭的幸福,那么也是一种提升。
自己觉得自己的为人还算不错,不会斤斤计较,比较能宽容别人,基本上还是以防守为主,即使偶有主动进攻也是实在不得不攻或者更多的是为了以攻为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偶尔被偷袭了,拍拍尘土,并不会深恶痛绝地怨恨别人,反而反省自身为何防守不严,第二次就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在同一个公司里升职的可能性远比不上跳槽。同事之间产生矛盾无非是事情谁多做了谁少做了而已,大家都想以有限的付出换得尽可能高的收入。
多做是很容易内心失衡,但多学点也没坏处。同一个企业内升职的空间相当有限,不如想想加薪实际点。要想升职加薪双丰收,还是要靠自己能力积累后跳槽出去比较容易实现。那么你现在多做一点事情,不就是在积累自己的能力吗?
以前也有过心理失衡的时候,但想想当时也就是因为没有跳槽的资本,才会在现在的公司拼命钻营,而自己学多做多,如果收入什么的没有使得自己满意,外面又有更好的机会,自然有大把选择。
有人说我是冷静中透着孤独。说实话,今年开始真的一点工作的压力都没有了,没有时间压力,工作内容也没有挑战性。而且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可以想象一两年内可能都是如此。外企是有一层玻璃天花板的,你无法简单地说逾越。越是规模大的外企越有自己根深蒂固的一套doctrine(原则),不会因为一两个人而改变,这些规则其实也就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管理再混乱的企业都有它自己的文化,说直白一点,这个文化就是指导你如何在公司里生存的法则。一己之力去对抗企业这么庞大的机器是很累的,在大公司里想真正做好一件事有很多想象不到的难度,而分工的明确使得员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反而是相对简单的一件事。做到完美不容易,但做好还是可以的。我的问题就是看出来问题,也有想去做好的意愿,但更看到要去做这件事的不易,当前途的路什么样自己一清二楚的时候,走过去还是散步过去或者是跑过去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最终的结果是你一定会到那里。
一个欣欣向荣上下一心的团队实在是令人比较向往,但是对做项目或者销售的人比较适合,其他就未必了。比如说财务,你能指望整个财务部上下一心吗?很难,因为这是个跟损益不直接挂钩的部门,业绩不是考核财务部门的指标,也无法成为激励因素。每个人都只是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做尽可能少的事。不担责任,也不指望高额的收益。
再说财务、人事或者行政,一般意义上女人扎堆的地方,是非是多,但绝对没有大是大非,飞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