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空并置与回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了始自秦始皇兵马俑时代的缘定三生的爱情故
事。三千年前;秦始皇的郎中令蒙天放与寻仙药的
童女冬儿相爱。私情泄露之后;冬儿被血祭俑窖;蒙
天放被泥封为俑像。20 世纪30 年代;口含仙丹的
蒙天放复苏;巧遇酷似冬儿的女演员朱莉莉;经历了
生死磨难;再续前缘;到了80 年代;当了考古人员的
蒙天放与一清纯的日本少女相遇;少女纯真的笑仿
佛是冥冥之中那个美丽影子的重生。小说中几乎没
有对时间的具体描写;开篇先写蒙天放与冬儿的一
世情缘。当冬儿投火蒙天放被泥封为俑时;作家写
道:“过了三千年;还是矢志不渝的。但日子过去
了。时移世易。。”接着便立刻转入20 世纪30 年
代古城西安的环境描写和故事展开。第三段写情缘
的时候;开头仅以“日子过去了。这是一个月夜”来
引领;与前一段爱情传奇承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连
续的叙述整体。但整篇故事接近尾声时;描写兵马
俑馆内;“古今交融的世界;人都很渺小;只是;世上
还有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 ”'4 '136 这段文字点出了
历史时间的无限绵延和纵深;给人以雄视宇宙的气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cnki 


魄。蒙天放与冬儿的三世情缘在李碧华的笔下显得
荡气回肠;情节设置有着明显的文学虚构;叙事时间
跨度很大;也极尽夸张;但她所传达给读者的是完全
出自想象的具有特殊风格的世界;使文本更具有一
种传奇性。而《胭脂扣》的叙述时间也比较模糊;虚
实相生。它写的是阴阳两隔;旧世今生一个痴情女
子如花对爱情的寻找。小说主要以当下的香港为背
景;同时又穿插了如花混乱的记忆时间;即在旧香港
的妓院;殉情后在阴间对情人的思念。时间是混乱、
模糊甚至好像被文学幻化了;但是在时间中滋长的
爱情却是真实的。
人类因为意识到时间才感悟到生命的存在;生
命在时间里默默消逝。于是时间成为生存的根本痛
苦;时间就是生命的抽象形式。这种叙述结构上的
大胆尝试使阅读变得十分新鲜;也使李碧华在同期
的香港文坛独树一帜。
李碧华的小说之所以给人一种虚幻、夸张、荒诞
的审美效果;一方面得益于她的叙事时间机制;另一
方面则是她驾轻就熟的空间机制的巧妙转换。叙事
中的空间性首先表现在故事层面的空间投影上。黑
格尔曾经说过:“作为主体;人固然是从这外在的客
观存在分离开来而独立存在的。但是纵然在这种自
己与自己的主体的统一中;人还是需要和外在世界
发生关系。”可见;在文学创作中;空间机制的控制
对文本有多么重要。当然;时间和空间是二元并置
的。“时间仿佛是以一种潜在的形态存在于一切空
间展开的结构之中”' 5 '27 ;文本中的空间不断转换同
样会给人带来迷幻的阅读感受;也使得故事本身更
有空间感和层次感。
《秦俑》的空间转换十分鲜明。先叙写了蒙天
放与冬儿的爱情发生;描写了秦朝一统天下的豪迈
气象;写秦始皇为自己选造陵墓;营造出的完全是三
千年前的历史气象;充满了传奇和想象的成分。接
着转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时代。
最后以80年代的西安为故事结束的背景。但故事
本身尚未结束;才刚刚开始;也许会有新的爱情发
生。正是所谓的事过境迁。如果说《秦俑》中叙事
的空间机制带有的更多的是浪漫想象的成分;那么
《生死桥》则是一个更贴近现实的具有写实意味的
历史和人生的悲剧。叙述中空间的转换十分频繁; 
场景的转换随之带来的是故事情节的推进和人物性
格的次第变更。作家精心安排的时间和空间依次是
“民国十四年冬;北平”;“民国二十一年夏;北平”; 
“民国二十二年春; 上海”;“民国二十二年夏; 北
平”;“民国二十二年夏;上海”;“民国二十二年冬; 
杭州”;“民国二十三年;上海”;“民国二十四年秋; 
北平。' 6 '463故事从北京开始;绕成一个圈;最后又以
北京结束;空间转换同时也带动了时间的流转。实
际上;空间可以分成大空间和小空间两部分。大空
间是指时代和社会背景;而小空间则是指具体的活
动场和环境。小说中北平、“上海、“杭州三个
不同的地域环境都各有其文化特性;代表着主人公
不同的命运遭际和灵魂历练的过程;而且不同的地
域空间的相互转换;也是不同社会关系的具体体现; 
正是这个特点;使其成为小说叙事格局的内在依据; 
小说家对情节的设计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它的掣
肘。因此;在《生死桥》中;每一处空间转换;都喻示
着一种人生命运的开场。在古老的北平;主人公听
取了一位清末的太监对他们未来人生命运的占卜; 
在上海;他们为;在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中逐
渐沉沦、堕落;在们为了躲避物欲带来的精
神戕害;在西湖边心境淡然地漫步;转到北京;重游
当年小伙伴玩耍、听公公算命的地方;思考自己的一
生;由此陷入一种生不如死的绝境。故事一开始;公
公一语成谶;似乎注定了三个人未来的命运。于是
三位主人公在这纷杂艰难时世中走了一遭;把他们
的不寻常的人生际遇展演了一番。而李碧华则始终
以这几句谶语作为叙述的隐线;写尽各种凄苦人生; 
仿佛人生冥冥之中早已命定一样;弥漫着一种神
秘、阴森、凄冷的气氛。所以;小说是离不开故事的。
小说也正是在一种似有若无的真实与虚构中才能拥
有艺术的张力;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因此;小说中;叙述的空间机制就显得十分重
要。因为正是空间才使得一个故事不仅仅是故事。
它使故事真正成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激活了读者
的主观想象。同时;空间的转换也意味着时间的挪
移;在读者面前展开的是一幅幅社会、人生的画卷; 
有悲;有喜。李碧华小说中的空间感浸润着浓厚的
苦难意识。这种苦难意识也是人性的意识;充满了
对生存的历史性和深度性的洞察。
其实;时空概念一直以来都属于哲学的范畴。
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在与之相关联的构架。我们只
有在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才能设想任何真实的事
物。按照赫拉克利特的说法:“世界上没有任何东
西能超越它的尺度——而这些尺度就是空间和时间
的限制。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纯粹的、空洞的形式;而
是一种统治万物的神秘力量。”' 7 '156当代许多哲学家
认为;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类的思想不能跳
脱于时空之外;但是时间具有秩序性、不可逆转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时间是优于空间的。时间的流逝、
101
了生存
杭州;他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cnki 


空间的转换都在预示着某段历史、某种记忆的形成。样;但是电影画面的切换可以实现这一功能。所以; 
所以;当我们力图书写某段历史的时候;这种书写只李碧华小说中的传奇性叙事;即在对时空机制的把
能是一种基于历史真实存在的重构。弗雷泽在《时握上;与当前的畅销小说作家有很大不同。因此;我
间之声》的导论中指出;人不过表面看来是理性的们可以说;李碧华的小说在叙事控制机制方面的大
动物;实际上;人是有时间意识的动物。历史中的时胆尝试;在同一时期的香港甚至是大陆文坛;都是具
间与空间都具有不可逆转性;时间流逝;空间变换; 有一定的先锋意义的;从而使之成为香港文学多元
就意味着一切都成为过去;化为记忆。人类自身在中的一元。
无限宇宙面前是十分渺小的;当回顾历史、追忆从前'参考文献' 

时;难免会产生怀念、留恋、感伤甚至是很强的宿命'1' 吉利恩·比尔。 传奇'M '。 肖遥;邹孜彦;译。 北京:昆仑
感。因此;李碧华小说的传奇叙事正是通过对时间出版社; 1993。 

与空间的把握来传达一种浓烈的怀旧气息;甚至是'2' 徐岱。 小说叙事学'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一种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相互交迭的宿命意味。社; 1992。 
李碧华的传奇叙事给我们提供的是梦魇而不是'3' 李碧华
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 霸王别姬'M '。 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1。 
宁静的花园;带着一种神秘;一丝血腥;而且超出了
译北
'5' 巴·查希显扬。
'6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