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登泰山记(清)姚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山之阳'1',汶水西流'2';其阴'3',济水东流'4'。阳谷皆入汶'5',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6'。最高日观峰'7',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8',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9',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10',至于泰安。是月丁未'11',与知府朱孝纯子颍'12',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13'。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14',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15'。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16',而半山居雾若带然'17'。
  戊申晦五鼓'18',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19'。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20',山也。极天'21',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22',下有红光动摇承之'23'。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24',而皆若偻'25'。亭西有岱祠'26',又有碧霞元君祠'27'。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28'。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29',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30',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



  注释:
  '1'泰山:在山东泰安北,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首,著名登览胜地。阳:山的南面为阳。'2'汶水:即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芜县东北之原山,流经泰安。'3'阴:山的北面为阴。'4'济水:又称沇水。源于河南济源附近之王屋山,流经山东,现在故道的一部分已为黄河所占。'5'阳谷:指南面山谷之水。'6'古长城:战国时期齐国修筑,在肥城县西北。'7'日观峰:泰山顶峰,此处可观日出。'8'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姚鼐时年四十三岁。'9'齐河、长清:均为山东县名,在济南西。'10'限:阻隔。'11'丁未:二十八日。'12'朱孝纯:见前姚鼐《宋双忠祠碑文并序》注。'13'“郦道元”句:北魏人郦道元在《水经注汶水》中说:“北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14'崖限:山崖如同门限。'15'烛:照。'16'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17'居:停留。'18'戊申:该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晦:每月最后一天。五鼓:五更天。'19'云漫:云雾弥漫。'20'樗蒲(shú pú书菩):古代一种类似骰子的赌具。'21'极天:天边。'22'正赤如丹:纯红如朱砂。'23'承:接。'24'绛皜(hào浩)驳色:红白相杂的颜色。绛:红色;皜:白色;驳:掺杂。'25'偻(lóu偻):俯身曲背。'26'岱祠:祭祀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庙宇。岱:泰山一名岱宗。'27'碧霞元君:传说为东岳大帝之女,宋真宗命建祠,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28'皇帝行宫:清乾隆帝曾到泰山“封神”,住于此。行宫:皇帝外出时的住所。'29'显庆:唐高宗李治的年号(656—661)。'30'石罅(xiá下):石缝。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往东流去。山南面的山谷里的水都流进汶水,山北面的山谷里的水都注入济水。在阳谷和阴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古长城南面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起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部的山谷,越过古长城的界限,抵达泰安府。这个月的丁未那一天,我和知府朱孝纯(子颍)一起从南面山脚登山。四十五里的山路全是用石板砌成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中间山谷中的水绕过泰安城下,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我们开始顺着中谷进去,路走了一小半,翻过中岭,再顺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山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天门。东边的那道山谷,古时候把它叫作天门溪水,我们没有到达。这次经过中岭到山顶,也有象门户一样的山崖横立在路上,一般人都管它们叫天门。一路上云雾迷漫,有冰很滑,石级几乎不能攀登。等到登上了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驮着白雪,明亮地照耀着南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下的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如同图画一样,而半山腰里停留着的云雾象一条带子似的。
  戊申这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一起坐在日观亭上,等待着日出。大风卷起积雪扑打在脸上。日观亭东面从脚下起全是迷漫的云雾。隐隐约约地看到在云雾中有几十颗象白色的骰子一样的东西站立着,那是一些山峰。在天的尽头,云层中有一线奇特的色彩,片刻之间,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太阳升起,颜色纯红象硃砂,底下有一片晃动的红光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有的红,有的白,颜色错杂,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日观亭的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天,观赏了沿途的各种石刻,都是唐高宗显庆年间以后的,那些年代更久远的石刻,全都磨灭缺损了。偏僻而不在路边的石刻,都来不及去看。
  泰山上石头多,泥土少。石头是青黑色的,大多方正有棱角,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少,松树多,生长在石缝里,都是平顶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也没有鸟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的几里内没有树,而积雪深到人的膝盖。桐城人姚鼐记。



  这篇游记是乾隆三十九年末姚鼐辞官归里,路过泰安时写的。刘大櫆说:“姬传以壮年自刑部告归田里,道过泰安,与子颖同上泰山,登日观,慨然想见隐君子之高风,其幽怀远韵,与子颖略相近云。”(《朱子颖诗集序》)这段话有助于了解姚鼐当时的思想状况。
  姚氏于散文创作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统一,此文记泰山地理形势,登山路径,均确有实据,可见作者写作此文,确实下了一番考证的工夫。写日暮登山所见以及日出的景观,真实生动,色彩鲜明,极富特征性,足见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描摹。姚氏的写景文虽以描摹的生动和色彩的鲜明见长,但较少心胸的寄托和现实人生的感慨,在这一点上,与戴、方、刘的写景文均有所不同。



  教案: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知道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三、利用预习的效果教学,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四、结合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二、三,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利用电视或电脑录放泰山风光与雄姿,并请去过泰山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登泰山的。那么古人是怎样登泰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姚鼐的《登泰山记》。 
  二、作者介绍(投影) 《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节奏推知句意。 
  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揣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