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上去两声是可以通押的。这种通押的情况在唐代古体诗中已 经开始了。
(二)词的平仄
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最明显的律句是 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有些词,一读就知道这是从七绝或七律脱胎出 来的。例如《浣溪沙》四十二字,就是六个律句组成的,很像一首不 粘的七律,减去第三、第七两句。这词的后阕开头用对仗,就像律诗 颈联用对仗一样。《菩萨蛮》前后阕末句本来用拗句(仄平平仄平), 但是后代词人许多人都用了律句,以致万树《词律》不能不在第三字 注云〃可仄〃。如果前后阕末句都用了律句,那么,整首《菩萨蛮》 都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组成的了。不过要注意一点:词句常常是不 粘不对的。像《菩萨蛮》开头两句虽然都是律句,但它们的平仄不是 对立的。
不但五字句、七字句多数是律句,连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 八字句、九字句、十一字句等,也多数是律句。现在分别加以叙述。
三字句。三字句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即:平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如〃须晴日〃,平仄仄如 〃俱往矣〃,仄平平如〃照无眠〃。两个三字律句用在一起如〃青箬 笠,绿蓑衣〃。
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即:平平仄仄,仄 仄平平。平平仄仄如〃天高云淡〃,仄仄平平如〃怒发冲冠〃。两个 四字律句用在一起如〃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如果先平脚,后仄脚, 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我们把平起变为仄起,仄 起变为平起,就扩展成为六字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如〃我欲乘风归去〃;平平仄仄平平如〃红旗漫卷西风〃。两个六字律句用在一起如〃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八字句。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如果第三字用仄声,则第 五字往往用平声;如果第三字用平声,则第五字往往用仄声。下五字 一般都用律句。第三字用仄声的如〃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第三字用
平声的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九字句。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六下三,或上四下五。 一般都用两个律句组合而成,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如〃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一字句'30'。 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五字往往是律句。如〃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又如〃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中还有二字句、一字句、一字豆'31'。 现在再分别加以叙述。
二字句。二字句一般是平仄(第一字平声,第二字仄声), 而且往往是迭句。如〃山下,山下〃。又如王建《调笑令》,〃团扇, 团扇。……弦管,弦管〃。个别词牌也用平仄,如辛弃疾《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一字句。一字句很少见。只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
一字豆。一字豆是词的特点之一。懂得一字豆,纔不至于误 解词句的平仄。有些五字句,实际上是上一下四。例如〃望长城内外〃, 望字是一字豆,〃长城内外〃是四字律句。这样,〃长城内外,惟余 莽莽〃和〃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就成为整齐的对仗。
特种律。特种律句主要指的是比较特别的仄脚四字句和六字句。仄脚四字律句是〃平平仄仄〃,但是特种律句则是〃仄平平仄〃(第三字必平);仄脚六字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但是特种律句 则是〃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忆秦娥》前后阕末句,依 《词律》就该是特种律句。其实,前后阕倒数第二句也常常用特种律 句。如〃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如梦 令》的六字句也常用特种律句。如〃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 滑〃,〃直指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又如〃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却道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
拗句。大多数的词牌都是没有拗句的。但是,也有少数词牌 用一些拗句。例如《念奴娇》前后阕末句(如〃一时多少豪杰〃, 〃一樽还酹江月〃),《水调歌头》前阕第三句上六字(如〃不知天 上宫阙〃),后阕第四句上六字(如〃一桥飞架南北〃),都是〃平 平平仄平仄〃,就都是拗句。
总之,从律句去了解词的平仄,十分之九的问题都解决了'32'。
(三)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对仗的,有自由的。
固定的对仗,例如西江月前后阕头两句。此类固定的对仗的很少 见的。
一般用对仗的(但也可以不用),例如《沁园春》前阕第二三两 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两句;后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 第七八两句。又如《念奴娇》前后阕第五六两句。又如《浣溪沙》后 阕头两句。
《沁园春》前阕第四五六七两联,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后阕第三四五六两联,如〃惜秦皇汉武,略 轮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是以两句对两句,跟一般对仗不同。像这样以两句对两句的对仗,称为扇面对'33'。
凡前后两句字数相同的,都有用对仗的可能。例如《忆秦娥》前 后阕末两句,《水调歌头》前阕第五六两句,后阕第六七两句,等等。 但是这些地方用不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
词的对仗,有两点和律诗不同。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 仄,以仄对平。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又如〃望长城内外,惟 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城对河,是平对平;外对下,是仄 对仄)。第二,词的对仗可以允许同字相对。如〃千里冰封〃对〃残 阳如血〃。
除了这两点之外,词的对仗跟诗的对仗的一样的。
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都是从律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的。因此, 要研究词,最好是先研究律诗。律诗研究好了,词就容易懂了。
第三节 词谱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 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填〃,就是依谱填写的意思。
古人所谓词谱,乃是摆出一件样品,让大家照样去填。下面是万 树《词律》所列《菩萨蛮》的词谱原来的样子'9' :
菩萨蛮(四十四字。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重迭金) 李白
平可仄林漠可平漠烟如织韵寒可仄山一可平带伤心碧叶瞑可平色 入高楼换平有可平人楼可仄上愁叶平玉可平阶空竚立三换仄宿可平鸟 归飞急三叶仄何可仄处是归程四换平长可仄亭连可仄短亭四叶平
《词律》在词牌下面注明规定的字数,词牌的别名;在词中注明 平仄和叶韵。凡平仄均可的地方,注明〃可平〃、〃可仄〃(于平声 字下面注明〃可仄〃,于仄声字下面注明〃可平〃);凡平仄不可通 融的地方就不加注,例如林字下面没有注,这就表明必须依照林字的 平仄,林字平声,就应照填一个平声字。〃织〃字下面注个韵字,表示这里该用韵:〃碧〃字下面注个叶字,表示这里该叶韵(即与〃织〃字押韵)。当然并不规定押哪一上韵,但是要求一个仄声韵。〃楼〃字下面注〃换平〃,是说换平声韵。〃愁〃字下面注〃叶平〃,是说 叶平声韵。〃立〃字下面注〃三换仄〃,是说在第三个韵又换了仄声 韵:〃急〃字下面注〃三叶仄〃,是说叶仄声韵:〃程〃字下面注 〃四换平〃,是说在第四个韵又换了平声韵:〃亭〃字下面注〃四叶 平〃,是说叶平声韵。万树是清初时代的人;在万树以前,词人们早已填词,那又依照谁人所定的词谱呢?古人并不需要词谱,只要有了 样品,就可以照填。试看辛弃疾所填的一首《菩萨蛮》: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词共享四十四个字,共享四个韵,其中两个仄声韵,两个平声 韵,并且平仄韵交替,完全和李白原词相同。平仄也完全模仿李白原 词,甚至原词前阕末句用〃仄平平仄平〃,后阕用〃平平平仄平〃, 都完全模仿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拿谁的词来做样品呢?如果说写《菩萨蛮》要 拿李白原词做样品,李白又拿谁的词做样品呢?其实《菩萨蛮》的最 早的作者(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