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认为为什么呢?”
“因为虫子飞得太累,而想要休息一下。”
在孩子的眼中,蜜蜂和蝴蝶停在花上,是在休息。
“是呀!很可能它们是在休息。还有,花有又香又甜的花蜜,它们是在吸取花蜜喔!”
母亲的这种回答方式,大致上还可以。不过,还必须追加道:“它们不只是吸取花蜜,还可以让花结出好吃的果子。所以花儿拼命地开出漂亮的花,等待虫儿的光临。”
如此说明虫和花的作用,会使孩子更加有兴趣。
当孩子感到有兴趣时,可以再试着问孩子:“那么,蝉又如何呢?它们会不会跑到花这儿?”由于孩子知道蝉是停在树上叫,所以他会回答:“它会到树上。”
接着,可以告诉孩子:“蝉是停在树木上,吸取树木的汁液;所以昆虫会因种类的不同,喜好也不一样。
了解孩子的知识程度四岁的小龙收到圣诞礼物时,问道:“真的有圣诞老公公住在很远的国家吗?”
“小龙,你认为呢?”
“我认为有。'“妈妈也认为有,圣诞老公公住在很远的国家。”
“他会从很远的国家送礼物来吗?”噩。。
“一定是坐着雪撬,从天空飞过来。”
现在的小孩子经常会问起关于圣诞老公公的问题,而父母亲都不知道小孩子到底相信到什么程度,所以大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l虽然不想破坏孩子的梦想,可是又怀疑孩子知道这可能是假的,知道把礼物放在枕头底下或袜子里的是爸爸、妈妈。有这种想法的父母亲,就无法顺利地回答。
这时候,可以反问孩子:“你认为呢?”如果孩子知道真相,而父母亲又按照一般的说法告诉孩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亲在说谎。所以为了确认孩子智力到发展程度,可以反问孩子。
一般而言,四岁左右的孩子都会相信圣诞老公公的存在。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就必须要重视其梦想。
从孩子是否相信圣诞老公公的存在,可以知道他/她的智力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这样也可以当作回答的参考。
三四岁时:相信圣诞老公公的存在。
五岁时:开始会认为圣诞老公公不是住在很远的北方,坐着麋鹿,拉着雪撬;而是住在普通人的家里。
六岁时:开始对于圣诞老公公的传说感到矛盾,产生许多疑问。但是,他会消除自己的疑问,而且会发挥想像力,沉醉在自己的梦想中。
七八岁时:这种疑问更加强烈,开始作具体性的否定。可能会想如果没有烟囱,圣诞老公公要从哪里来?
还有,烟囱那么窄,又怎么进来?
九岁时:认为圣诞老公公的故事是虚构的,而认为圣诞老公公是充满爱心的老公公。
现代的孩子大都感情比较淡漠,尤其是他/她们在物质上的享受非常丰富,所以收到小小的礼物并不会存有感谢之心。因此,必须要给这样的小孩提供丰富的想象世界,让他们有所感动。
确认孩子发问问题的真意五岁的男孩子看过电视以后,突然间道:“人为什么活着?”
这时,母亲对于这富于哲学意味的问题感到非常惊讶。由于不了解孩子问题的真意,就慌慌张张地回答:“因为有饭和饼干可以吃呀!”
其实,这孩子是因为自己的表现能力不够,才会提出这种难以回答的问题。也许,一个大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他的意思是:“为什么人类必须活着呢?”而一个年仅五岁的孩子并没有这种深意。
其实,这时候,父母亲可以反问孩子:“你认为呢?”或是:“你认为你为什么活着呢?”如此就可以了解孩子发间的真正意思。
我的孩子在三岁左右时,问道:“男生和女生有什么不同呢?”
当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而迟疑了一会儿。想要告诉孩子,男生比较理性,女生比较情绪化;可是,恐怕孩子并不容易理解这种说明。如果要告诉孩子,男生要出外工作,女生要在家中养育孩子,也同样不清楚孩子是否会理解;所以不知道这么说是否合适,因而感到难办。此外,又想到孩子是不是在询问有关性方面的事,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好。
这时候,我问孩子:“你觉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孩子回答道:“男生穿裤子,女生穿裙子。”原来,孩子是看到服装的不同,而有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大人经常会用解剖学来思考,或是做性格上的比较。事实上,这经常会和孩子的想法不同。
“是呀!男生穿裤子,女生穿裙子。你真的非常清楚,妈妈也这么想。”
三岁的男孩和母亲一起洗澡时,问道:“到底小鸟里面有什么?”
这时,母亲认为孩子的发问意义不在此,就反问道:“那么,你认为呢?”
这时,孩子很得意地回答:“小便。”
小孩子所做的思考,不像大人那么深入,会经常依照自己的经验来作答。因此,经常会说出令大人意想不到的答案,所以在反问孩子的时候,也会是亲子之间愉快的交流。
四岁的小女孩到邻居家去玩,回来后问道:“妈妈,你的肚子为什么不会变大呢?”
“你想,为什么呢?”
“妈妈吃饭吃得太少,如果吃多一些,就能够生娃娃。”
原来,邻居家的阿姨怀孕了,肚子很大,于是小女孩就有了这样的问题。
一时无法充分回答时,可以反问孩子。孩子依照自己的经验,认为饭多吃一些,肚子可以变大;肚子变大了,才能够生娃娃。所以这孩子的回答是,要多吃一些饭,才能够生娃娃。像这样的情形,孩子并不在于得到正确的知识,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愿望。
父母亲的反问是很重要的在问孩子的时候,可以了解孩子的看法和想法。这时,发现孩子有错误的观念时,可以趁此机会来矫正。
我问了许多孩子:“眼睛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这时,孩子的回答不是”用来看东西”,而是令我感到惊讶的答案。例如:“用来点眼药水”、”用来戴眼镜”。这时,我就告诉他们:“请你们闭上眼睛看看。”之后,孩子就修正了答案,而回答出正确的答案。
反问孩子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想到正确的答案。有时候,孩子会有很多优异的想法,令人感到佩服。当我要求前述的孩子们闭上眼睛时,就有了这样的小插曲。
三岁的小青是个内向的小孩,很怕生。有一天,他的家中来了很多的木工,帮忙装修家里。因为小青看到木工时,会非常害羞。因此,尽可能吃不见面,而躲了起来。可是,无论如何,一天之中也要和这些工人见到数次面。这时,小青想,最终的解决方法就是,和工人碰面时,就站着不动,把眼睛闭起来。这时,工人就会不见了。妈妈不了解他的想法,就问道:“像你这么做,工人还是会看到你呀!”
小青回答道:“可是,我看不见,木工就不在呀!”
也许,各位会认为,这么做似乎太过孩子气。以自己的感觉为主,认为感觉不到的就等于没有。这是小青的想法,如此也很富于哲学性。
现在,我们再回到前面的话题。那些孩子回答:“眼睛是用来点眼药水的。”如果完全予以否定,是不是恰当呢?我并不这么认为,像我们这些心理学家为孩子做心理测验,而发现孩子的创造性时,经常会鼓动孩子,要对于身边的事物有新的想法和使用方法。
“报纸是用来阅读的,除此以外,还有什么使用方法呢?请各位想想看。当然,可以切割,也可以撕破或折起来。”
实际上,孩予可以列举出各种各样的使用方法。例如:把报纸折起来,做成帽子或动物的形状,做飞机或杯子、火箭等;或是撕碎做成雪花;做成棒子来打坏蛋;甚至做成棒球棒;或是用来包垃圾或破掉的玻璃等等;或是包礼物。包在手脚上时,碰到东西时不会痛;或者搓成圆形当球;或弄成糊,做成粘土来插东西;或是做成箱子来卖换成金钱还可以用来写字或是垫棚下面写毛笔字:做纸房子;抹鼻涕……等等。
孩子依照本身的实际经验,举出了各种不同的例子。结果,发现孩子并不像大人那么漫不经心,对于事物的观察非常仔细,实在令人非常佩服。这种学习对于培养丰富的创造性,真的具有很大的作用。
除了用途之外,还可以问孩子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