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莫扎特教育风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养,最终幼苗都能成为栋梁之材,而且会开花结果。”
    我自己因为太迟才开始能力开发,方法上又有很多不正确的方法,因此使自己在提高能力的方面受害匪浅。但是我并没有因此就丧失信心,让自己放任自流,而是一直充满积极向上的热情和决心。我的信条是:无论年纪大小,假如能通过良好的方式的训练,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的,我坚决反对像“都15岁了,太晚了”、“都20岁了,那更没希望了”这类毫无根据的说法。我认为,只要施以精心的培养,无论从哪个年龄段开始,都可以使孩子具有出色的能力,所有问题的核心是下面这四个字:精心培养。没有受到精心培养的孩子只能成为庸才。此外,精心培养的内容和程度上的差异,对孩子能力的大小,成就的高低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曾经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读到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故事讲述了有个神童叫方仲永,他的父母虽然是大字不识的农民,但不满十岁的方仲永已经能吟诗作对,“文理皆有可观者”,乡里屡屡落第的老童生闻之羞愧不已,乡民们都称奇不已。因此,每当乡里的仕绅都要在宴请宾朋之时请方仲永去,即席为众人作诗以助酒兴。每次当然要给方仲永一点小费,方仲永的父亲觉得可以以此牟利,就每天带着他在富人的宅第之间往返。这样不到一年,方仲永就已经江郎才尽,他长大之后,再也看不到他曾经是一个神童了,他和普通乡民已经完全没什么两样了。
    依我看,方仲永这个孩子确实具有很高的才能,他最后沦为一个庸人,完全是因为缺乏积极有效的精心培养和激发,这个教训非常深刻,与此相反,那些被精心培养的孩子却可能做出超凡拔俗的巨大成绩。我的朋友吉田正原先生在这方面堪称典范,日本最著名的画家吉田善信是他的儿子,就是因为他父亲的精心培养。他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吉田正原是名古屋当地一个没什么名气的画家,但他天天都要画些什么,而他的儿子吉田善信自从降生之初,父亲在画布上抹抹画画的情景就天天在眼前出现,吉田正原在儿子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孩子常常无意识地画出一些扁圆状的图形,他一眼就看出来,这不是妻子每天都做的寿司吗?吉田正原为儿子这么小就有把握形象的能力而感到欣喜。
吉田正原和我一样,同样认为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天才。儿子在形象还原方面超人的能力,当然是因为他每天都在观看自己绘画,耳濡目染形成的。吉田知道幼儿能力开发的最好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就是在0岁的时候。吉田正原非常果断地决心要抓住这个机会,对儿子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他把这方面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于是吉田正原就开始对儿子施行培养计划,吉田正原在儿子还不满一岁的时候,就时常一边把铅笔拿给儿子玩,一边不停地发出“铅笔”两个字的音节教他,让儿子在地上、墙上随便乱画。吉田在儿子长大一点之后,又专门布置了一个小房间给他,这个房间的墙壁上贴满了吉田正原的画这是些儿童画,画的线条简单,构图幼稚,但又做了合理的变形处理,正原特地创作了这些画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儿子,正原常常和儿子一起到小房间里仔细观看,他把墙上生动的形象讲解给儿子听,以此引导儿子的想像力和空间变形能力。
当儿子长到4岁大,吉田常常把儿子抱在怀里,然后坐到椅子上,腾出两只手教儿子剪纸。一张非常平常的纸,随着剪刀张开合拢,经过正原那双巧手,一会儿就像变了魔术似的变成那只奶奶带来公鸡,一会儿又成了邻家的小胖狗。儿子完全被吸引住了,他的眼睛紧紧盯着那飞快地开合的剪刀和正原的手。天才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在一天天的熏陶之中,孩子强化、发展了才能,这就像原先深海的冰山,只是偶尔浮出一角,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如今在海面上露出更多的部分。
    吉田善信到了5岁的时候,进一步加强了对形象的把握能力。通过父亲手把手地教他,已经可以剪出花草和动物,这些剪纸作品虽然还显得稚嫩,但是形象却非常逼真。更为难得的是,他已经能剪出从没见过的奇异的东西,这是按照自然形象的特征创造性地重新组合和变形而产生的。善信手中的小剪刀是那么灵活,简直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
很多没什么见地的父亲总觉得自己最大义务与责任是赚钱养家,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几乎放任不管,全都推给学校。但是吉田正原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父母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因此最好让孩子在身边接受自己的教育和训练。在儿子6岁那年,吉田决定让他开始正规的艺术教育,他当时是一所美术学校的教师,于是他就让孩子到自己带的那个班级学习绘画。
    吉田为儿子制定了一套严格的专业训练计划:临摹石膏像,画人物速写,儿子的美术才能在这种全面的学院式的教育下得到长足的进步。这还只是课堂上的教育,吉田正原对儿子课外的训练同样也安排得很紧,他曾经把一只死鸽子的双腿切下来,然后把鸽子用某种姿势固定在木板上,让儿子细致地画出鸽子的形态,一直到他满意才算罢休。随着儿子水平的提高,吉田正原觉得现在儿子需要一个模特儿了,但请模特需要一笔高昂的费用,经济并不宽裕的吉田正原没有这个力量,但是不去画模特儿,儿子的才能就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吉田为此深感苦恼。既然无力请模特儿,吉田狠了狠心决定自己做模特儿让儿子画,对于一个父亲来说,这是非常尴尬的:请设想一下,在儿子面前裸露身体纹丝不动地站上几个小时,还要摆出各种姿势;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不是要因此大打折扣吗?但为了儿子,吉田正原情愿这么做,他很清楚:对一个真正出色的画家来说,长期的人体素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年以后当吉田善信成名之后,一想起这段往事,他总是动情地说:“每次我画男人的时候,父亲的身影就会出现在脑子里,对我而言,男子汉就是我父亲,我父亲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吉田善信没有让父亲失望,在父亲费尽心血的精心教育下,他很快就成长起来了。他在10岁时创作了一幅《手拿大棒的父亲》,画作中的父亲造型准确,构思别出新意,这幅作品一点都不带孩童之气,看过这幅画的人都赞不绝口,真正领略到“天才”的神奇。
    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吉田正原殚精竭虑地为儿子创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才使吉田善信每天都生活在一个充满艺术的环境里,这种对绘画非常有利的艺术气氛已经让他的身心完全沉醉其中,因此他的能力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非常健康地发展着,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天才”吧。
米开朗基罗的童年
    我们注意到,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存在于生物界:人类养育长大的动物和人并不相似,而动物养育成长的孩子却会变得和动物父母非常相像。著名动物学家乔伊·阿达姆逊夫人写了一本《野生的艾尔莎》,在书中就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乔伊在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中养育非洲小狮子艾尔莎,但无论夫人怎么努力,小狮子依然故我,虽然艾尔莎对人很亲近,但它却和人完全不同,但是另外很多实例却证实一点,人类的婴儿如果被狼、熊、猿猴等野兽抚养长大,他们长大之后变得几乎和这些动物没什么两样,无论是外貌或是生活习惯,以至于心理都是这样,他们变成了所谓的狼孩、熊孩、猿孩,身上不再具备人类的特点。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让人惊讶的事呢?这是因为人类婴儿的大脑生理适应能力很强,正是依据这点,我们才常常说人类的孩子具有很大可塑性。因此,同样是人类的孩子,但是在西方国家出生的孩子和在东方国家出生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却会有巨大的差异,也正是这个原因。
    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以至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格与心理特征。另外,由于每个孩子的父母的情况完全不同,即使身处同一国家或地区,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有天壤之别,所以他们长大之后也肯定是千差万别。四年前,美国比利卡大学的生理学院院长波伦托博士曾经访问日本,我们曾经会晤过,对前面我提到的这个问题,他就曾经用实验的手段加以认真地研究,并把他的结论向美国学术界公布,这个结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