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中国做事 作者:黄夏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与别人说话,忽地眼前一亮,这不正是一个可造之材吗?于是他不惜重金,把陈世龙送到上海去学洋文。
  
  后来,学了洋文的陈世龙果然成了胡雪岩成就事业的栋梁之材,他在胡雪岩的湖州丝业生意中独挡一面,全权处理胡雪岩在湖州的一切事务。
  胡雪岩对陈世龙的栽培,体现了一种长辈提携晚辈的胸怀,这种胸怀,既有作为长辈的宽厚、仁善,又有对宗族子弟的偏爱。当然,他也发现了陈世龙的聪颖天资,觉得陈世龙确实是个可造之材,不然的话,陈世龙可能就会一直在胡雪岩手下跑腿了。
  
  中国人做事爱讲关系,而讲关系又确实能为做事带来方便,于是你讲我讲他也讲,从古讲到今,还真〃讲〃出了名堂。比如在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发迹了,来找他〃讲〃关系的人有一拨;后来这拨人也发迹了,更多的人又来找这拨人〃讲〃关系;再后来……如此一拨又一拨,最先的这个人究竟有多少人是由他讲关系〃讲〃出来的,他自己也数不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麻丘镇乡下有个农民感到种田实在辛苦,又赚不到钱,于是他跑到武汉,想寻一份事情做。可人生地不熟的,小事难找大事不会,城里又没有农活干,只好在武汉卖起了卤猪头肉。谁知年底结算时,他发现比窝在家乡时富了许多,于是他写信告诉自己的亲戚。亲戚来了,同样人生地不熟,就找他〃讲〃关系,他自然愿意卖这个人情,帮亲戚也弄了个卖卤猪头肉的摊位。不久,亲戚发现卖卤猪头肉确实比种田强,于是又告诉与自己有〃关系〃的人,让他们也来武汉……如此这般,他们在武汉靠卖卤菜致富,靠乡邻〃关系〃一带十、十带百,带出来一大帮人。不出几年,武汉市集贸市场里卖卤猪头肉的,几乎清一色全是来自麻丘镇的乡下人。据说后来还成立了麻丘镇驻武汉的党支部呢。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各地许多农民进城打工,亲帮亲、邻帮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这些年来,人们用足用活政策,依靠外面的〃关系〃打开门路,把小事做大,把大事做强,多少都会有所收获。因此可以说,讲关系已经成为中国人做事的一种习惯,人们若想到某个地方、某个部门办点什么事,首先考虑的就是那里有没有〃关系〃。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从这些或亲或疏的〃关系〃中尝到了甜头,使自己做起事情来如虎添翼,因此而把讲关系视作在中国做事的一个门道。有时候凭着一层关系、一个电话或一张字条,就能把原本感到头疼的事情做好。所谓〃没有关系难办事〃的说法,多半由此而来。正因为如此,讲关系的〃讲〃字慢慢地在某些人的做法上变了味,为了达到自己做成某件事情的目的,有人把讲关系变通成了〃找〃关系、〃拉〃关系,甚至死乞白赖地往人身上〃贴〃关系,这种风气要不得。虽然,或许有人靠这样的手段得了益处,但与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处世观念是相悖的,终究会被人们所唾弃。我们说的讲关系是要摆正〃讲〃的位置,通过正当手段,使自己想做的事情得到真诚的帮助或提携。
  
  论资排辈是中国人做事的又一个特点。自古以来,儒道两家的做人之道、尊老敬老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年纪大、资格老的人很自然地得到家族、社会的尊敬,年轻人关心、照顾老人,老年人亦很自然地产生需要尊重的心理。拿六十岁的老人打比方,在西方你说他老了他会不高兴;在日本你给他让座他会很生气;在中国就不同了,年轻人称他老人家、给他让座他会很高兴地说:〃谢谢!〃
  
  在中国人眼里,年纪大、资格老的人〃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他们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做小辈的就应该对他们言听计从。这种论资排辈的观念在家族里显得尤为突出。康熙皇帝在龙椅上坐了61年后驾崩,后来的乾隆皇帝在龙椅上坐到60年时便不敢再坐下去,自动退下来,去当深居后宫的太上皇。为什么?不好意思超过他爷爷当皇帝的时间呀。这种观念一直延续至今。比如,一家人开了个公司,董事长毫无疑问是父亲的,做儿子的再有能耐也只能当副手,不到老爷子自己说不行了,儿子绝不敢〃越位〃。再比如,做媳妇的永远都是婆婆的媳妇,〃十年媳妇熬成婆〃嘛,自己年轻时吃了苦,那么,当了婆婆就有资格在媳妇面前显摆,即使是媳妇自己也〃熬成了婆〃,只要她的婆婆没咽气,她就会一边端起架式享受媳妇的照顾,一边踮着小脚早晚问安、侍奉自己的婆婆。当然,这说的是许多年前的事,如今的媳妇们可比从前好当多了,但尊老的好习惯依然不变。
  
  
  第17节:从做人到做事是门学问(4)
  论资排辈的思想在师生之间也很明显。古人云:〃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先秦《吕氏春秋?劝学》)因此在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把尊师、敬师作为品德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当学生的永远是老师的学生,即使学生后来的知识、名气超过了老师,也还是老师的学生。他资格比你老,年纪比你大,你就得以他为尊。毛泽东在写给徐特立先生的信中说:〃徐老先生: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现在您依然是我的先生,将来您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江泽民在担任国家主席期间出访时,也没忘了去看望自己当年读大学时的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从来不缺乏感恩的内容。对给予了自己文化知识、传授了自己做人道理的恩师永怀感恩之心,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观点。
  
  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杨时(1053年~1135年)从小好学,中进士做了官以后,弃官不做,跑到河南拜大学者程颢为师。程颢死后,为了深造,他又继续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这时他已经是40岁的人了。
  
  一天中午,杨时和同学游酢(1053年~1123年)一起去向程颐求教,正赶上程颐坐着养神小睡。这时,天下起了鹅毛大雪,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们不声不响站在大门外的雪地里等候。等程颐醒来发现他们,请他们进屋时,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来厚了,杨时和游酢站过的地方,留下两对深深的雪窝。似此类尊师的范例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后辈人学习的榜样。
  
  我的一位朋友是某省重点中学的高三把关老师,经她教出来的学生有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地留学的,有考上清华、北大、复旦、武大等名校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有一次她生病了,病得很重,在医院里动手术。高三的学生们听说她生病了,一拨又一拨地赶到医院里来探望她。那些日子,从她的病房到医院走廊、甚至医院的楼梯两旁,全都摆满了学生们送来的鲜花。此情此景,令所有的医护人员、其他病者和照顾病者的家属,无一不发出由衷的感叹:〃还是当老师好啊,德高望重,受人尊敬。人的一生能有这样的光景,值了!〃
  
  论资排辈的思想还反映在各行各业的体制中。一个才出校门的年轻人,即使你很能干也不可能给你安排重要职位,你必须从底层一步一步往上走,一直走到〃老〃上司们一个一个都退了,你才有可能跃上高位。比如,才进机关的公务员,必须从办事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县、正县……事业单位的职称评定亦是如此。作为晚辈,你必须从最低的职称开始,一步一步地慢慢往上爬,等你的年龄与资历成了正比,才能熬到高职称,而这时,你离〃退〃也就不远了。当然,破格的事不是没有,但属凤毛麟角,除非你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一般来说,这样的论资排辈无可厚非,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工作阅历也是〃十年媳妇熬成婆〃,年纪大、资格老的人的确经验丰富、做事沉稳,而年轻人经验少阅历浅,需要经过在基层锻炼再提拔选用,这也符合中国的国情。当然,对于一些确实有才华、有独特能力的年轻人,破格提拔到领导岗位或高层管理人员中来,也不乏为明智之举。在我们国家呈跳跃式发展的新时期,年轻人的思路更为敏捷,比较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目标地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人进入高层,可使发展的步伐快一些,尽快跟上国际轨道。
  
  中国人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