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迄今虽然尚未建成,却已和那里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此,我还曾陆续收集了些历代
文人关于峨眉山和乐山的诗文,自谓多少做了点研究。不料,当何瞻教授同我谈起
范成大的一篇游记时,我却张口结舌,茫无所知。一个美国人,居然对中国文学史
上这样冷僻的问题做出研究,所了解的甚至比我这个中国作家还要多,其热情和涉
猎的范围之广,都不能不令人赞叹!
在这所大学的图书馆里,我们还会见了一位副主任,他是专门负责管理和国外
作家进行文学交流的工作的。这所大学每年都拨出一笔款项邀请世界各地的著名作
家来举办讲座,其中包括一批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凡是来讲过课的作家,
图书馆办公室的墙壁上都挂有印刷精美的肖像画或者生活照片。我很高兴的是,在
这面琳琅满目的墙壁上,看到了中国作家邓友梅和阿成的肖像画。
下午4时半, 于梨华领我们去大学的法学院看望了欧立文博士,他原是这所大
学的校长,退休后,还受聘在法学院授课。在奥尔巴尼,他享有很高声望,为了纪
念他在法学上的成就,纽约州政府正式作出决定把市区的一条街以他的名字命名。
可是,在生活上他却一点儿也没有名人的架子,处处甘作于梨华的陪衬。我们去年
在北京相识时,曾经同游北海公园,一同在仿膳就过餐,当时的一些细节他都记得
很清楚。这次在奥尔巴尼重逢,他显得十分高兴。尽管他的腿有毛病,仍然坚持要
亲自开车,带我们去参观纽约州政府的所在地和浏览奥尔巴尼市容。每到一处他认
为值得一看的地方,还都坚持要我们下车来走走,含笑指点着:某处像是北京的天
安门,某处像是北京的中南海,洋溢着对中国的友好、怀念之情。
6时许, 于梨华夫妇邀请我们去看了一家超级商场。在国内,我也看过不少同
类型的商场,不仅在品种的丰富上,无法和这里相比,更重要的差距,还在于包装
和服务上。这里的每一样商品,都被打扮得像是艺术品。让人看了,爱不忍释,爱
不忍去。许多肉。奶、蛋、鱼,新鲜蔬菜,应时佳果,还被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
顾客只要推着车子在商场转上一圈,一周的食品就都买了回去。我们仔细询问了各
种肉食品以及草荡、葡萄、石榴、芹菜、芦笋等的价格,边问边在脑子里折换成人
民币,发现这里的农副产品,以美国人的高工资计算,实在是够便宜的。美国的农
业很发达,我早已有所闻,今天看了这家商场,更增加了一些感性认识。
在这家商场的附近,欧立文博士请我们到一个乡村别墅式的咖啡馆里吃了茶点。
这里布置得很像是美国东部的乡村,一切都讲求返朴归真。从他们那里,我了解到:
美国人的日常开支,吃只占很少的一部分,约为15%左右,最主要的消费是住房、
交通、旅游和各种税收。随着人们收入的不同,这个比例当然也有不同。欧立文博
士和于梨华夫妇属于美国的高薪阶层,他们的消费第一项便是旅游。这些年,他们
已经游历了世界各地,到中国去差不多每年一次。中国作协和中华文学基金会创办
的杭州创作之家和深圳创作之家,他们都去参观过,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美国的一位著名作家评论于梨华,说她“是个富有活力、富有冲劲的女子”。
在众多的移居美国的华人中,于梨华无疑是个真正的成功者。她在美国已经有了稳
固的社会地位,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无论是在台湾、在大陆、在美国,在世
界各地的华人中,都有了较大的知名度。可当我们同她谈起这一点时,她却不无感
慨地说道:“每一个成功者的后面,都有成百上千个失败者。然而,人们的眼睛往
往只注意到那个成功者,却忽视了更多的失败者。”她还说:“至于我自己,真不
知道能向你们说些什么?我来美国快四十年了,单在纽约州立大学就已有三十多年,
还和一位当过大学校长的美国人结了婚,可我至今还觉得没有打进美国人的圈子。
那是个无形的壁垒,绝不是每一个从外面来的人都能打得进去的。也许,我将永远
是那种‘没有根的一代’的一个代表。如果说,我也有根的话,我的根仍然留在中
国大陆那片生身的热土上!”
夜色的苍茫里,于梨华夫妇把我们送到火车站。当我们招手告别,互道珍重时,
我忽然觉得和于梨华一下子亲近了许多……
第三章
11月2日 星期六 雾转多云
纽约——长岛——纽约
雾,淡淡的,灰灰的,湿湿的,缭绕在纽约的街道和上空。推不开,拂不去,
扯不断, 理不清。登上102层的帝国大厦,环顾纽约全城,只见远远近近、高高低
低的楼房,全部笼罩在雾中。阵风吹过,雾在无声地流动,偶尔有几幢高楼从雾里
若隐若现地探出头来,像是漂浮在海上的一个个岛屿,这更给繁华的纽约,增添了
几分朦胧神秘的色彩。
来纽约4天了。 天气时阴时晴。今天早晨又下了一场小雨,到了八九点钟,雨
虽然停了,雾却没有散去。张泉涓今天是休息日,特地赶来邀我去参观帝国大厦。
我算算行程,也只有今天上午还能抽出空来,便和她一起兴高采烈地去了。不料,
电梯先把我们送到85层,凭栏远眺,几乎什么也看不清楚。我们继续往上爬,风渐
大,雾也渐浓。四周显得更加混沌了,张泉涓懊恼地说:“真扫兴,平时来帝国大
厦看纽约,还是很壮观的。今天全让这场雾给破坏了!”
我抓住铁栏杆,喘了喘气,笑着说:“没关系。我倒觉得,雾里看纽约,也还
别有情趣。”
大风卷着一团团、一缕缕的雾,迎面而来。我听到张泉涓在雾里怅怅地说道:
“可我讨厌这雾。到美国后,我好像整个儿就生活在雾里!”
她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再去别处,我们全没了兴趣,便匆匆赶回饭店。
中午应于湘女士的邀请,去“御宴轩”餐馆吃饭。同座的还有潘先生的女儿潘
欣心小姐和《侨报》的一位副刊编辑及一位要闻版记者。
在纽约吃中国菜,这是第二次。印象比在“中国城”同R诗人、L女士等一起吃
潮州菜时好多了。“御宴轩”位于曼哈顿中城,老板是位姓宋的山东人,40来岁,
看上去很精明。这家餐馆的装修具有浓郁的中国宫廷风格,进屋后的迎面墙壁上,
挂着一幅溥杰先生的字:“马龙车水盛,山珍海味轩。”使我仿佛觉得又回到了北
京。我点了个砂锅豆腐,还点了个干偏牛肉丝,于湘女士点了竹笋鸽盅等,满满一
桌菜,在色香味型器上都颇具特色,吃后让人口角留香。我边吃边想:中国的餐饮
文化,至今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成为华人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谋生的一个重要手
段,这既是我们的一种光荣,也是我们的一种悲哀。我们的祖先们,是否太讲究吃
喝了?!大家花在酒席宴前的工夫实在太多,这或许也是我们逐渐退步到落后挨打
地位的原因之一。
席上同潘欣心小姐谈起美国的医疗卫生界情况。她在纽约的一个医科大学里读
书, 已经读了7年,还要一年才能毕业。在美国,医科大学的学生,一般都要学习
七八年,经过4年普通大学课程和4年医学专业的学习,才能领取到文凭。这个过程
是很严格的,但,毕业后的待遇也很高,美国的医生和律师,都是高薪阶层。内科
医生的年薪约在10万美元左右,外科医生的年薪约在12万美元到15万美元左右。所
以,美国的医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我在北京的几位医生朋友,几年前便已来
到美国,他(她)们在国内均是正规医科大学毕业生,并且在北京的大医院里担任
主治医师多年,这次我来到纽约后多方打听,才知道他(她)们还在重新学习,必
须获取到美国的文凭后,才能领到那张价格昂贵的行医热照。
回到饭店, 已是下午2时。H开了车来接我去长岛。我已经几年没有见过H了。
还在H上小学时, 我就认识了她。那时,她还是个带着红领巾的孩子,在绘画上很
有些天才,才只八九岁,画就在国际儿童画展上得过奖。我和她的父母都是好朋友。
她的父亲在一家医院工作,业余爱好广泛,喜欢交结文人,政治上也是个摘帽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