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其实你不懂广东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广东自行在深圳划出一块地区作为试点,出租给外商,投资兴建工厂、旅馆、旅游区,按国家规定进行管理和收税;采用投标方式,价高者得;在深圳开设外币商店;兴建一些宾馆,开放梅沙、赤湾两个口岸,供游客游览、游泳、度假。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给办特区探路。
  1979年4月,中央在北京召开有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党政军机关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中  
央工作会议。邓小平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意味着,搞特区不是捡便宜,不是天上掉块大肥肉下来,而是要拼死杀出一条血路。不仅在财政上要杀出一条血路,更重要是在体制上、观念上杀出一条血路来。在文革刚刚结束,极左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体制严重僵化的大环境下,改革要冒极大的风险,搞不好是要人头落地的。
  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在会上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他说:“如果广东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能几年就上去了,但是在现在的体制下,就不容易上去。”这种“出格”的话,北京决不会说,上海也决不会说,别人都不会说,只有广东敢说。
  广东不仅敢说,而且敢做。在中央工作会议之后的日子里,全国各省市有什么大动作吗?似乎没有。但广东在一个月后,就向中央提交了《关于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出口特区的初步设想》,一个整整齐齐的方案,摆在面前,证明广东是做足了功课。最后中央批准广东和福建两省先行一步,搞经济特区。
  广东的确受惠于中央政策,如果没有政策的优惠,在这种体制之下,广东确实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但别忘了,这个政策既是中央定的,也是广东人自己千辛万苦争回来的。改革初期,虽然上有政策,但真正落实起来,困难重重,中间隔着万壑千岩,阻力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以致一度造成“特殊政策不特殊,灵活措施不灵活,先走一步不先走”的局面。
  然而,广东人不会坐着等运到。1981年,在国务院召开的粤、闽两省和特区工作会议上,广东代表提出,能不能由中央定出几条大杠杠,几项大原则,在这几条大原则下,中央就不要管死我们,放手让我们去闯好了。直到今天,重读当年广东代表在会上的发言,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勇敢和直率,仍不禁为之击节称叹。
  我把广东代表的发言摘录几段在此:
  “中央还没有给我们真特殊、真灵活的东西。有些部门顾虑重重,严重影响了中央决策的贯彻落实。”
  “在几条大杠杠下,你们(中央)把我们忘掉好了。”
  “你们(中央)不拿文件束缚我们,就谢天谢地了。”
  “中央如果放手让我们去闯,我们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
  当广东人冒着政治风险,努力争取政策时,为什么别的省市就一声不吭呢?有人还等着看广东的笑话;有人跑到深圳转一圈,就放声痛哭,认为红色江山已经变色了;有人说深圳除了五星红旗外,什么都不是社会主义的了。就像当年胡林翼大帅看见西洋火轮在江上鼓浪前进,便忧虑得“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堕马”。
  可是等广东杀出一条血路了,经济上腾飞了,一些有酸葡萄心理的人又钻出来说风凉话了:“广东只不过靠了中央的优惠政策才富起来的,给我们同样的优惠政策,我们也行。”好像广东是冷手执个热煎堆似的。
  从邓小平说“杀出一条血路”,到现在已经25年了。有关经济特区的各项成就,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小媒体都有报道。上网搜搜,有如恒河沙数,如果把所有资料都下载打印出来,顶得上一套四库全书。我随手撷取几组数据,胪列于下,作一个小小的存照:
  1980年代,广东有一句口号响遏行云,“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20年后,这个标语依然高高耸立在深圳蛇口。深圳建53层的国贸大厦时,三天往上盖一层楼,这个速度,在当年近乎奇迹,令全国人民惊叹不已。各行各业都急起直追,从而创造了一个“深圳速度”的神话。
  从1980年至2000年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递增31。3%的速度发展,大大超过以前联邦德国、日本、亚洲“四小龙”全盛时期的发展速度。2002年,深圳市GDP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稳居第4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人均GDP雄居中国大陆首位。
  2002年的深圳,还有多项经济指标排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2位。外贸出口总额达连续10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  
榜首。2003年,深圳的经济增长率再创8年以来新高。
  仅25年间,深圳便由一个荒凉的小渔村,迅速崛起而成一座有500多万常住人口,高楼林立,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的大型城市。这种惊人速度,在世界历史上亦属罕见,作为广东人,能不自豪?
  再看看珠海,25年前还是一个默默无闻、偏僻落后的小镇,现在摇身一变,已经成了全国唯一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以及“国家园林绿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殊荣的美丽海滨城市,还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可以预期,港珠澳大桥一旦落成,前景将豁然开朗,必另有一番景象。
  号称“粤东门户,华南要冲”的汕头,发展也十分迅速。其间虽屡屡受到走私问题的困扰,元气大伤,但从1981年至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仍以年均13。5%的速度递增;其中最低的2000年也比上一年增长7。3%。1992年和1997年,两度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
  作为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很多人都认为,如果当初把经济特区放在上海,以上海人输不起的性格,一定泡汤。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感慨地说,当年没有选择上海办经济特区是一大失误。但作为上海自己,为什么要坐等中央来选择她?为什么她不能像广东一样来选择自己的位置?
  北方人是“利不十,不变法”,但世上没有百分之百赢利的好事。只要利大于弊,得大于失,广东人就会义无反顾。只有广东人才有这样的胆识和气魄,也只有广东人才有这么厚的脸皮和坚忍不屈的毅力,能够在“香三年,臭三年,香香臭臭又三年”的热风冷雨中,一边写检讨,一边坚持摸索前进,硬是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这些海上丝路的后裔,为中国开创了整整一个时代。
“我喜欢钱,没有任何虚伪地喜欢”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贵农贱商”。农业是立国之本。然而,受到国家重视的农业,农民偏偏一贫如洗;而被国家轻贱的商业,商贾却反而腰缠万贯,家肥屋润。这种现象,包含了某些近乎悖论的矛盾。于是,传统文化不得不灌输给人们“安贫乐道”、“穷通有命”的观念,要求人们“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鼓励人们把家中的敝帚当成珍宝。
  但这套道德理论,在广东却没有什么市场。广东人并不讳言自己追逐财富,也不觉得这  
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人们常常称赞广东人如何勇敢地冲破儒家“重农抑商”的观念,其实,对于广东人来说,谈不上勇敢冲破,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信奉过这个观念。他们笃信的是“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几百年前,当北方人还在私塾里高声诵读“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时,广东已经是“富盛天下,负贩人多”,“四民之中,商贾居其半”了。
  自古以来,朝廷有一种奇怪的逻辑,既要依赖广东人去赚钱,又要蔑视他们赚钱,还暗暗担心他们太会赚钱。于是,一方面,广东人创造的利润源源不绝输入国库,另一方面,还要背负着“暴发户”、“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等的恶名,为圣贤所不屑。雍正皇帝就曾经怒斥:“在广东本土之人,唯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草、青靛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
  不过,广东人对此似乎不太在意,或者说,他们很少去想,也不打算辩白。如果有时间,他们宁肯去想,怎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所说的小人,并非卑鄙小人,而只不过是说平民百姓而已。平民百姓谋利并没有什么可耻的。晚清大思想家魏源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