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冰雪消融的时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孩子并不是都能坚持上下来,因为在学校里也不一定能学到什么东西,整天不是参加试验田的劳动就是搞大批判。然而麻来却坚持让孩子上学。他不愿意让女儿早早地离开学校,因为一旦离开了学校,就意味着象牲口一样加上了套,要干一辈子的活了,他宁肯自己累一点。
  素梅也十分地清楚,尽管自己上到了高中,可家里的生活状况她是清楚的。所以素梅经常筹划着干点什么。素梅是个勤快的孩子。去年,麦假里剪来很多麦杆,把麦杆用水浸透以后,整天整天的编织草帽辫,有时干到深夜。还到村边的杏树林子里拣来了许多杏核,用小锤一个一个砸开。就是这些草帽辫和杏仁,一共卖了二十多元,她把这些钱都交给了父亲。但素梅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心太重,心量也比较窄一些。不像素巧性格那么开朗,对什么事情都是一种满不在乎的样子。素巧从小聪明伶俐,无论生活多么的艰苦,她都是乐观向上的。素巧虽说比素梅小两岁,可是由于上学比较早,现在也上初中二年级了。她俩常常是一同去上学,在学校里也有了照应。
  也就是去年卖杏仁的时候,是素巧和她做伴去的。为了卖个好一点的价钱,她俩特意到临县一个镇的供销社去卖,那里离家有十几里路。
  那天下午天好好的,天气很热,太阳晒得人身上好象抹了一层油,发着亮光。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谷子苗黑绿黑绿的。但没有想到到了半路,西边的天上堆起了云彩,呈现出山峦状。到了供销社,西边天上的云层加厚了,并且迅速地向东边压了下来,并能听到隐隐的雷声。回来的路上,忽然刮起了凉风,乌云就压到了头顶上了,为了尽快的回去,她们找了一个比较近一些的小路走。这条路很窄,四周春播的庄稼,已经长成了青纱帐。她们匆忙地向前走,不多时,下起了大雨点。起初并不很急,不一会就形成了一道雨帘,把她们包围住了。雨越下越大,天地已经融合到了一起,她们只好顶口袋向前走,浑身上下被雨淋得精湿。前面的路已经看不见了,她两个只好到一棵大柳树下躲雨。在荒野之中,她们都有一种无助的感觉,禁不住地哭了起来。素梅哭得很伤心,对素巧说:“看来咱们回不去了,我们去跳井吧。”素巧停止了哭,对姐姐说:“姐姐,你怎么说这样的傻话。”素梅哭着说:“你说该咋办?这么大的雨,回去的路也找不到了,要是这雨下到天黑,咱们就回不去了。”说得素巧也没了主心骨,但她并不怎么害怕,没有听说过下雨能淋死人,况且这里离家并不是很远,素巧只好反过来安慰姐姐。
  十三
  麦收过后,天气不象往常那样,一直旱上一个多月才开始下雨。今年的雨水特别勤,只要阴天,总是要下一阵雨,而且往往是晚上下雨,白天睛天。这些雨水把社员们高兴坏了,都说:“晚上下雨白天晴,打下的粮食没法盛。”但是到了公历的七月中旬,一场大雨一连下了两天两夜。在这两天两夜之中,一会儿紧,一会儿慢,沥沥拉拉。直到第三天,云层才渐渐变薄,转为毛毛雨。社员们盼下雨,但下得太大了,人们又忙不迭地到地里排水。经过这几场雨,特别是这场大雨,土地中吸收的水分已经饱和了。玉米地里、谷子地里都存了不少的积水。地头上人们挖了一道道的沟,通过这些沟,把地里的积水排到地头上的排水沟里。排水沟里的水汇集起来,流入村边的排水干渠里去。这时,平时干涸的大小渠道现在水满了。雨水翻着浑浊的浪花,向北方流去。
  在菜园子的附近有一个池塘,这个池塘是生产队打机井时为挖胶泥和平时取土积肥而留下的。四四方方的,池底平坦,深不到二米,有一个篮球场大,岸边是直上直下的。由于多为粘土,池边也不怎么坍塌。池塘里平时没水,这时水已经满满的了。几天之后浑浊的雨水渐渐澄清,塘里的水变得清清的,蓝蓝的,很是吸引人。
  面对这一池清水,大水和大龙早就坐不住了,常常在中午人们午休的时候到那里玩水。当然还有其他的孩子。他们双手挠水,双脚在后面“扑通、扑通”打出一串水花。老远都能听到。对于游泳,大人们一向是反对的。经常讲一些什么村子淹死孩子的事情。一向温和的父亲对这件事也是坚决制止的。上学后,老师严格检查,检查的办法很简单,谁的腿上能用指甲划出白色的痕迹,就说明谁去游泳了,就会挨批评,罚站。即使这样,他们仍然乐此不彼。
  十四
  一九七六年是一个多事的年份。在寒冷的严冬里,传来了周总理去世的噩耗,大地为之动容,大雾弥漫之中,每一个树上都挂满了霜雪,形成了一树树的白花。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的,好象都在为总理披麻戴孝。到了夏天,朱德总司令又离开了人世,老天的泪怎么也止不住的流,大雨下了一场又一场,使村子内外到处是水,沟满壕平。
  入秋以后,正是玉米高梁使劲疯长的时候,大水和他的伙伴们时常到地里砍草的,热了,就到地头的排水沟里洗一个澡。也不知什么原因,不管是活水还是死水到处都生出了一些一至二寸长的小鱼。因为这个村子远离河道湖泊,人们平时很少见到鱼,也没有吃鱼的习惯。孩子们更不知道各种鱼的名子。大人们说是草鱼,有的说是地里的草籽变的。还有的说鱼会飞,在下雨的时候会穿过雨帘,到处飞行。学校的老师说这种解释没有科学依据,因为遗传基因是不会发生这样的变异的。按他们的说法,有两种解释。
  一是上游水库放水时沿着排水干渠放出来的鱼仔。因为村子里有一个社员到地里砍草时,就在排水干渠里捉住过一条大鱼。据说当时是一个孩子发现的,指给大人看,那个社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条大鱼捉住。自己搞了满身的泥不说,身子上还被河道里的树枝划了好几个口子。
  那条鱼有二十多斤,用手提起来,有多半米长。那个社员把鱼拎回家后,去了鱼鳞,挖了内脏,就在大锅里煮。等鱼被煮熟以后,苦得没法吃。据内行的人说,是因为在宰鱼的时候,没有挖鳃。当时那个首先发现鱼的小孩的母亲找来理论,要分走一杯羹。看到鱼那么苦,也就没有坚持。
  第二个解释是在过去某一年发大水的时候留下来了一些鱼籽,埋在土里这么多年,正等待着适宜孵化的条件。如果没有这个解释,那么死水里的鱼的来历就说不清楚。
  由于到处有鱼,大水在放学之后,除了砍草和给猪挖野菜之外,就是到水坑里捉鱼。这时,村边地头水坑里的水少多了,几个人在里面一搅和,那水就变得象泥汤子那样浑,鱼们在水里被呛得全都浮到水面上来,露着黑黑的头和脊梁背,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所以这个时候捉起鱼来,不费吹灰之力。等捉够一小碗,二姐就放上盐,用白面糊一拌,放上一点油炸一下,这就成了全家的一道美味。
  村边的水坑很快的干涸了,鱼也很快就捉不到了。大水又背起了他的挎包,放学以后就到田野里去,有时是砍草,有时是挖野菜。说实在的,尽管今年的雨水大,按理说地里的草应该多,但是经不住有那么多人经常去砍,那草不等长起来,就被砍光了,所以要找到一块草多的地方也是不容易的。但他每天放学之后必须到地里去,不管收获有多大,因为按当时人们的看法,不到地里砍草或干别的活的,就是懒惰。大人们没事的时候,就经常说谁家的孩子勤快,谁家的孩子不愿干活。所以,大水为了不落个懒惰的名声,因而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所以他就必须经常习惯性地到田野里去。其实这种在田野里的游荡,实际上也是一种玩耍,只不过是外面披着合理的外衣罢了。这样,孩子们到了地里,有时在一起讲故事,有时和不同生产队或是不同村的孩子们开坷垃仗,战斗有时进行得十分激烈。等到天快黑的时候,才砍一些草应付差事。大水不愿和他们成群地开坷垃仗,所以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出去,不结伙。
  大水已经从村东出发,沿着排水沟折向北面,迂回地转到了村北,在村北的一块碱地里砍了一些芦草,大约有十来斤的样子,背着回家了。
  夜幕已经降临,村子各家各户房上的烟囱里冒出了一道道的炊烟。人们纷纷从田野里赶回家来,空气中到处响着马车的铃声和牛羊的叫声,并夹杂着几声狗叫。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