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7位中国名女人的赚钱智慧 作者: 张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打工和摆地摊。
  陶华碧是从卖米豆腐开始自己的“经商”生涯的。那时候的她想法很简单;丈夫临终前嘱咐她“要自带饭碗”。而且;两个孩子要靠她拉扯大。
  每天;陶华碧背着装满米豆腐的背篼;从家里坐车到龙洞堡;由于背篼占地方;中巴车经常不愿意让她上车。上车下车时;陶华碧还得请人家帮忙把背篼背上肩。晚上;陶华碧就在家里做米豆腐;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现在;她的双手一到春天;还会脱皮。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拣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开了个简陋的餐厅,取名“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当时,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作为专门拌凉粉的一种调料,结果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早晨,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她想:反正拌凉粉的调料有好几种,缺少麻辣酱也不会耽误生意。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居然都转身就走。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怎么会这样?难道来我这里的顾客并不是喜欢吃凉粉,而是喜欢吃我做的麻辣酱?难道我这个小店生意兴隆,也是因为有这种麻辣酱的缘故不成?
  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机敏的她一下子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了。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又掏出钱来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到了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她做的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她心里又纳闷了:麻辣酱充其量只是一种食品调料,这些人买这么多回去,吃得完吗?
  有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心里十分纳闷,就关上店门,想出去看看别人的生意怎样。她走了10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却发现人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什么原因?天啊,原来就因为这些人做调料的麻辣酱都是从她那里买来的!顿时,她的肺都要气炸了。
  我怎么用自己的东西喂肥了别人,反而坑了自己呢?第二天,她再也不单独卖麻辣酱了。结果,那些买不到麻辣酱的老板纷纷来求她,还半开玩笑地说:“你既然能做出这么好的麻辣酱,还卖什么凉粉?干脆开家麻辣酱工厂算了!”这话一下触动了陶华碧的灵感:是呀,有这么多人爱吃我的麻辣酱,我还卖什么凉粉?应当趁机开家工厂,那生意岂不是更大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陶华碧舍弃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于1996年7月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创业初期是艰难而辛苦的。
  这时,她的工厂规模简直就像一个家庭作坊。麻雀虽小,产供销等“五脏六腑”却必须俱全,几十个工人要管理不说,工商、税务、城管等很多对外事务都要应酬……大字不识一个的陶华碧觉得真是太难了!她有什么“绝招”管理好工人,经营好工厂呢?最初,她采取的是最“老实”的办法:自己身体力行,我这个老板怎么做,工人就怎么干!她从不对员工横加指责,只是对他们说:“我把你们当家里人,你们也把这里当成家。我怎么做,你们跟我怎么做就行了。”
  当时的生产工序几乎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有一道工序是捣麻椒、切辣椒。这可不是好“玩”的,随着刀起刀落,溅起的飞沫把眼睛辣得不停的流泪,工人们谁也不愿去做这道工序。于是,陶华碧就亲手操刀,她一手握着一把菜刀,两臂一用力,两把菜刀上下翻飞,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员工听了,都笑了起来,纷纷拿起了菜刀……那段时间,他们的工作很艰苦,陶华碧身先士卒地干,结果肩膀得了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也因搅拌麻辣酱全部钙化了。
  最让她发愁的是,办厂之初的产量虽然很低,可当地的凉粉店还是消化不了,余下的都要自己出去推销。于是,陶华碧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单位食堂进行试销。没想到,这种笨办法效果还真不错,不过一周的时间,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陶华碧深感意外,却也因此吃了一颗定心丸。
  1997年6月,“老干妈麻辣酱”经过市场的检验,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而且有杀出贵阳的势头。精明的陶华碧心想:水深水浅都试出来了,我“老干妈”还怕什么?老话不是说要“趁热打铁”吗?索性,我扩大规模,把工厂办成公司得了!
  由于“香”;由于“香辣结合”;老干妈的产品一举改变了辣椒产品局限于嗜辣地区的传统。现在;在产品开发方面;陶华碧依然是公司的“技术总监”;为了保持灵敏的味觉和嗅觉,她既不喝茶,又不喝饮料。“不管什么产品;只要我一闻一尝;就晓得哪种配料没放对。”现在;依托挖掘富有贵州地方特色的“香辣调味品”资源;牛肉末辣椒酱、辣子鸡辣椒酱、风味腐乳、香辣菜、香辣酱,“老干妈”的新产品层出不穷。而且;所有的产品都能做到“一炮而红”。
  吃苦;一直贯穿于陶华碧的创业历程中。今天;她已经是董事长;认识她的人说;老太太没有什么个人爱好;生活简朴得让人不敢相信;全部心思都在公司的发展上;就是晚上都在厂里睡。


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


  陶华碧赚钱智慧之一: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一下子扩大到200多人。此时,对于陶华碧来说,最大的难题并不是来自生产方面,而是来自管理上的压力。
  没有规矩哪能成方圆?没有文化怎么上“讲台”?望着越积越多的文件,陶华碧首先想到的是请能人。她按照自己朴素的感情,制定了唯一的择人标准: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能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可具体该请什么样的能人呢?她想来想去,把自己的长子当作了比较的标准。
  陶华碧的长子李贵山是个转业军人,当时在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在当时的陶华碧眼里却已经是个不起的“秀才”。她想把儿子拖到自己这个民营公司来帮忙,却又不忍砸了他的铁饭碗。没想到,李贵山得知母亲的想法和顾虑后,却笑着说:“都什么年代了,哪还有铁饭碗!”于是,李贵山辞职来到了她的公司。
  李贵山帮助母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文件,整章建制。李贵山读,陶华碧听。听到重要处,她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这条很重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帮母亲“看”完了文件,李贵山便开始起草规章制度,然后再读给母亲听。陶华碧听得极为认真,听到有不妥的地方,她立即口述更正,然后再由李贵山修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满意,她才在材料的右上角画个圆圈。在长子李贵山的帮助下,陶华碧终于制定出了公司最原始的、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规章制度,宽严并济,奖惩分明。但是,只有长子帮忙,陶华碧还是深感人才不够。于是时隔不久,她又招聘了一个具有本科学历的青年。怎么培养这个人才,又怎么留住这个人才?没有文化的陶华碧却有她自己既朴素又独特的“绝招”。本来,她招聘这个本科生的目的,是想让他当办公室主任,但她却没有马上任命,而是先让他在公司里做杂活,用她的话说:“这是淬火!”然后,她又派他到全国各地去打假、考察市场,这一招用她的话说:“这是磨磨!”半年后,她才任命他作办公室主任……这个人,就是如今“老干妈”公司里的第三号人物王海峰。
  如何管理好公司越来越多的员工呢?陶华碧又有她另外的同样既朴素又管用的“绝招”:实行管理亲情化,自始至终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
  最初让长子制定规章制度时,她就把这一招视为最基本的要素。比如:在员工福利待遇的制定上,陶华碧考虑到公司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她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
  制度虽然这样制定了,但她还亲历亲为,总是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关心人、体谅人。公司里有一个厨师来自农村,父母早丧,家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