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积极分子“火线”入党
(播出时间:2005年5月11日)
40岁的中科院副研究员井哲帆今天在珠峰大本营迎着八级大风庄严地宣誓入党。他激动地告诉记者:“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多年的夙愿。今天,能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宣誓入党,将令我终生难忘。”
井哲帆来自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珠峰科考队临时党支部在珠峰地区发展的第三位党员。
目前,中科院科考队的工作区域主要集中在海拔6500米左右的冰川区域。50多名队员中已经有一半以上成功地登上了6500米营地并开展工作。
科考队队长康世昌告诉记者,这里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在很多项目中,党员们勇于吃苦、敢于挑战的精神使得整个队伍一直保持着昂扬的精神面貌,也使得整体科考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深深感召着队员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提交入党申请。
2005年5月14日:从“宝贝凳”到“老虎凳”
心灵驿动:天天坐在“老虎凳”上写稿件,感觉就像在“上刑”。
上一次从拉萨返回时,国家测绘局宣传中心的领导非常细心地给大家每人买了一个塑料马扎儿。这样,大家就可以把笔记本电脑放在铁架子床沿上,然后坐在马扎儿上写稿子。有了这些马扎儿,我们立刻摆脱了只能坐在纸箱上写稿的尴尬,而且还可以拿着马扎儿去吃饭,还可以中午时分坐在帐篷门口“乘凉”,还可以方便地坐在一起打扑克……这几个红马扎儿简直成了我们帐篷最值钱的宝贝。
因为地面都是大小不等的鹅卵石,我一开始就显得笨手笨脚,把握不好平衡,常常一侧身就摔在地上。幸好我每天都穿得和面包一样,摔了也不疼,爬起来拍拍灰继续坐。好不容易能平稳地坐在马扎儿上写稿了,没两天我又坐不住了。因为马扎儿质地是硬塑料的,非常坚硬,坐不到一个小时,屁股就开始疼起来。开始站起来活动一下,还能继续坐下来写稿子。这两天只要一坐上去屁股就开始疼,每次写稿子都要咬牙坚持一两个小时。队员们于是笑话说,这哪是马扎儿啊,这简直是“老虎凳”!
其实已经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坐不住“老虎凳”了,有的记者已经开始趴在睡袋上写稿了。原计划的登顶日期已经推迟了差不多10天,大家不能离开岗位,也没法下山休整,只能眼巴巴地守在这里。
下午,细心的习总捡了块车座用的海绵给我,希望这块海绵能再帮我坚持几天吧。
2005年5月16日:整洁成了奢侈品
心灵驿动:当我惊讶地面对旅游者的时候,我才发现,在这里,整洁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奢侈品。
今天早晨,我照例起得很早。走出帐篷,我发现一个桔黄色的背影正扶着我们的帐篷照相。桔黄色的冲锋衣,蓝色牛仔裤,卷曲的披肩长发,浑身洋溢着干净清新的气息。
可能是因为很多天没有看见这么干净的着装了,我竟一下子被这个背影所吸引,站在那里看呆了。在大本营,不管是多么爱整洁的人,从上山开始都只有两件衣服——羽绒服和冲锋衣,晚上天冷了就把羽绒服穿上,白天热了就穿冲锋衣。可想而知,这两件衣服穿了这么久,没有一个人的衣服是干净的。上面除了油渍,就是灰尘。至于牛仔裤,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因为穿这些行动太不方便了,像我的冲锋裤,起码有两个牛仔裤那么肥。
这几天,随着天气转暖,大本营地区出现了一些旅行者。他们通常在上午过来,到大本营游览一下,照些相片,然后下到七公里外的绒布寺,住在绒布寺宾馆。所谓宾馆,也就是一幢二层的红色小楼,不过我们上山几次路过,却从未进去过。
2005年5月17日:登顶再度推迟
心灵驿动:珠峰诡异多变的天气,让我们再次感叹“难言征服”。
今天一早起来,出了帐篷一看峰顶,只有一点点旗云。以我有限的知识判断这似乎是一个少有的好天气。
然而刚到下午,天气却骤变,阳光不知躲到了什么地方,整个天空变得灰蒙蒙的,眼看着大团灰白色的云雾如潮水般涌向峰顶,不到半个小时珠峰就被层层云雾包裹了,峰顶幻化成一大片暗灰色的云团。有经验的队员们说,肯定又是一场暴风雪光顾那里了。
旷野上雾气苍茫,平日里附近清晰可见的雪山现在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轮廓。天地之间全是惨淡的灰色,没有任何清晰的坐标可以分辨,任何的呼喊都只能淹没在呼啸的风声中,甚至举步都不知该往何处去。这一刻,我们面对大自然是如此的渺小而无能为力。我们,只能选择“蜷缩”。
珠峰神秘诡异的一面再次显现,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登顶计划忧心忡忡。下午,我们去采访了登山营地的登山指导。专家给我们介绍,像这样的暴风雪频繁出现,使得好天气的周期很难维持在三天以上。而从6500米营地向峰顶突击,至少需要四天时间。即使第一天可以在恶劣天气中出发,但是随后几天必须是好天气,起码没有大风和暴雪。目前,所有准备登顶的队伍,包括在大本营驻扎的外国队伍都在等待一个较长的好天气周期。
另外,如果这个好天气周期迟迟不来的话,那么一旦进入六月份,雨季就会马上到来,珠峰登顶工作只能等到九月份雨季和旱季交替时的登山季了。
采访完专家出来,我们看到,珠峰峰顶的云团已经开始散去。一场暴雪已然结束,珠峰又开始展现她迷人的魅力,白雪覆盖的峰顶在夕阳的照射下呈现出耀眼的金色,远远望去,犹如金色的火炬直入云霄。
也许这就是珠峰的魅力,变幻多彩,神秘莫测。
登顶再度推迟
珠峰狂风暴雪时断时续
登顶测量推迟至20日之后
(播出时间:2005年5月17日)
由于最近珠峰地区的气候与往年同期相比非常恶劣,2005年珠峰高程登顶测量日期将再次由5月18日推迟到20日之后的几天中。目前所有登顶队员都集结在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尽量保持体力,耐心等待时机冲顶。
气象报告显示,近日珠峰地区风力一直是七八级甚至是十级以上,降雪也时断时续。“到了5月,珠峰地区风雪还如此密集,近年来很少见到。”不少具有多年登山经验的专家认为,“这将对队员的登顶活动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此前,恶劣天气已经对今年所有登顶计划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4月初登山队建立的海拔6500米和海拔5800米前进营地的帐篷相继被大风吹倒。时断时续的暴风雪,不仅使登山队员无法前进到海拔7790米营地,而且海拔 8300米营地的建营和部分路段的修建工作也都不得不一再推迟。
然而,随着日期推移,气温逐渐升高,对海拔5200米到6300米之间的六个测量交汇点的工作也将产生安全隐患。现场指挥的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岳建利告诉记者,其中四个交汇点将穿过冰塔林,而随着气温升高,冰塔林融化速度加快,水位在逐步上升。如果水位过高,队员们将不得不放弃目前的行进路线,重新寻找到达测量点的新路线。
2005年5月21日:珠峰不眠夜
心灵驿动:今天登顶的另外一支外国登山队中有一名队员失踪了,这对于在激动中的我们来说,又平添了几分担忧。
毫无疑问,明天将进行万众瞩目的中国2005珠峰登顶测量。今天,整个珠峰地区,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到海拔8300米营地,所有的人几乎都没有合眼。
今天下午,登山指挥部宣布,二十四名登顶队员都已经顺利到达海拔8300米登顶突击营地,并在这里进行短暂的休息。这个营地距离峰顶约二公里,正常耗时约八个小时。按照登山的惯例,登顶队员将在22日凌晨从海拔8300米营地出发。因为要及时发出新闻,出发时间是媒体最关注的。同时,只有出发时间明确了,才能据此估算出大致登顶时间。
随着夜幕的降临,大家越发焦急起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后方报道组的领导胡国华和编辑王化强、张亚然、赵九骁,主持人杜雨亭、王宁、庞莹也在紧张工作,设计了三套直播方案。晚上9点多,传来最新消息,队员们将在凌晨一点出发。那么这就意味着将在早晨八点左右登顶。我马上打电话和后方的编辑商量,大家一致决定采用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