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了林亚在身边的顾同,反而更加刺激叶非云不断地想起林亚的狂放和豪情,每天比别人早起两个小时的叶非云,从来都不肯间断他的体能训练和武术练习,操练场上永远有一个角落,属于清晨时的叶非云。
相对的平静打破在秋末时分,公国东北的河中省军阀成一民、刘正泓背叛革命,投靠了正在荀洲发动灭绝人寰的种族屠杀的哲国,并与各地的封建残余势力勾结,妄图建立又一个可以称王称帝的封建王朝。
哲国是个军事科技大国,有着先进的军事装备和军备力量,在荀洲大陆上,正依靠他们先进的科技水平,掀起腥风血雨。
成一民和刘正泓借着投靠哲国,用尚国西边的沙瀚省换回了哲国永久的不断绝的武器供应,虽然那些武器也只是哲国淘汰下来的低杀伤性武器,可对于被世界各强国实行武器禁运政策的尚国军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军事支持。
不知道是因为觉得公国没有实力推翻伪成朝政府,还是因为觉得哲国迟早会带领铁甲军队统一整个荀沂大陆,还是因为建立又一个可以称王称帝的封建王朝的诱惑力太大,成一民和刘正泓在接收到哲国军方的意向后,甚至没有犹豫几天,就倒向了叛国叛民的道路,他们秘密签署卖国条约的时候,离盛颂之的离去尚且不到百日,真正的尸骨未寒。
第二十章 誓师北伐
成一民和刘正泓在河中省盘踞时日已久,占据着纵川山脉和永灵山脉之间厉江以北罕有的平原地带,浈河自西向东流经河中省中部,带来丰沛的雨水,肥沃了万顷良田;东北接被东氏国渗透军力的山阴省,东南邻国父盛颂之家乡山阴省,正南接公国首都所在的东川省,正西面对伪成朝政府控制的中原省,也就是东氏国中原军势力所在。
河中省军事位置已经不能用重要来形容,是十分重要,重要到,失去这一块地区,公国政府的首都,东阴,就没有了战略纵深和防御体系的倚仗,重要到,失去了这一个省的地方,公国政府在厉江之北,将岌岌可危,将很容易丧失厉江之北的控制权。
当日盛颂之在时,凭借高企的威望和兼容并纳的胸怀,说怀柔也好,说招安也好,至少在形式上让成一民和刘正泓统归公国政府治下,虽然仅仅是名义上的,却至少也不是敌人,而今,失去了盛颂之的弹压,成一民和刘正泓居然趁举国革命志士悲痛之际,将东、南可击公国政府大本营,正北可出恨海讨东氏国,正西可袭伪成朝政府的上佳战略要地,就这么生生从尚国大版图中分裂出来,还将尚不属于他们的沙翰省也“卖”给了哲国。
青盟学员的愤慨之情可想而知,盛颂之总统留下的遗训还在操练场上飘拂,“国土未全,革命未成,吾辈同仁,尚须努力,望吾后人,矢志不渝”。
青盟人又如何能忘记盛颂之总统在建校典礼时说的:“……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从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
诸位同学,就是将来革命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立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革命军,尚国的革命,还是永远要失败……
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尚国的危亡!我们要拿先烈做模范,要拿先烈做模范,就是要学革命党,要学革命党的奋斗,有和革命党的奋斗相同的军队,才叫做革命军……”
盛颂之殷殷期望的眼神仿佛穿越了不同的物界,俯瞰着青盟,所谓总统——明流的作壁上观的态度,已经实实在在地背叛了国父盛颂之的遗训,革命人如何能让尚国再分裂?
青盟军校的校长宗政呈彻夜难眠,很快就作出决定:趁成一民和刘正泓政权未稳的时候,绕开这个虽未明确改弦易辙却尸位素餐的明流政府,以青盟军校教官几学员为骨干,组建北伐革命军,誓师北伐。
宗政呈是在凌晨3:17分时写下的北伐令,清晨5:30时,却已经发现全校在校的教官和学员都已经在操练场整齐地列好方队,等待命令。
是的,他们在等待命令,等待出征的命令,一颗爱国的心,是不会容忍革命中的公国面临分裂的,在宗政呈彻夜不眠、挑灯苦思的时候,一众教官就已经在校长室外的小庭院中伫立,更深露重,也没人觉得寒冷,只有熊熊的革命烈火在燃烧,没有任何一个军人能在这内忧外患的时候高枕无忧。
“尚国早就已经是民穷财尽,一般的人都是谋生无路,许多人在没有得志之前,因为生计困难,受了家室之累,都是说要革命。可到了后来稍为得志,便将所服从的什么革命主义,都置之九霄云外,一概不理了!所以,竟有号称革命同志的成一民和刘正泓军,炮攻东川省,拆公国政府的台。同在一个革命政府之下的军队,因为利害不同,竟会倒戈相向,做敌人所做不到的行为,不明白革命主义的军队,究竟不能除却自私自利的观念,如果和他们本身的利害相反,马上便靠不住,所以我们的革命,总是失败……”宗政呈铿锵有力的声音回响在青盟军校上空,夹杂了几分金属之音。
青盟军校处于望沙城的北面城郊,厉江在几百年前数次决堤改道,将江南望沙城北的一大块地冲积成了几个岛,望沙也成了临江城市,青盟军校就建在江中最大的一个冲积岛上。
这是一个冬初的早上,是圣元2946年也就是公国十六年的小雪节气,青盟军校所有在校的二期、三期学员,共计3897名,以及所有青盟军校的教官,包括像顾同这样的文教官,共计376名,一起在这个叫做中洲的岛上,军校大门北面望江处开阔地上,庄严誓师。
北伐!北伐!!北伐!!!
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不包括团结卖国贼,不包括团结叛变者!
所有青盟学员按照学习的科目,被统一编配,由一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官或战将担任指挥官,并将公国民主党和兴农党这两个革命党的军队集中,以军校教官、学员为骨干,重新整编,除镇守赤遂的539师原地待命外,公国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的军队,都已经集结在东川省境内的厉江北岸。
集结的部队总共有将近两万兵马,经过合议,决定兵分三路,共同向北推进,东路北伐军由素有“铁锤将军”之称的著名战将,也就是身兼青盟军校军政处长的陈铭任军长兼司令官,中路北伐军由儒将典范、身兼青盟军校教务处长的薛天纵任军长兼司令官,西路北伐军由“公国第一虎将”宋谦任军长兼司令官。
叶非云和苏也都被编入了薛天纵领导的中路军,誓师之后,就是三路军各出东川,分头向北挺进。
薛天纵显然是绵里藏针型的司令官,在革命军中一直有“天智”之称,手下这六千多人,说少也不算少,已经是革命军能拉出来的1/4强的军队数目了,说多却也实在寒碜,不要说大军阀明流控制的南安省和南平省两省的军力早已远远超过十万;三山省和双峡省这两省的军阀郑中翔也已经坐拥三、五的大军,倚侍厉江和纵川山脉、绵长山脉,北拒东氏国中原军的虎视眈眈,南扼明流不不轨意图;就连反叛的成一民和刘正泓也已经拥有了号称五万的大军。
军阀郑中翔虽是草莽出身,却也算的上是革命军在南北走向的纵川山脉西边的定军石,有了他“定海神针”般的存在,青盟人得以后顾无忧地将整个江阴省无防备地暴露在名流两南省兵力的锋芒范围之内,其实,没有军阀郑中翔,北伐也势在必行,没有破釜沉舟的北伐,公国也将无葬身之地。
薛天纵整天都埋在了军事地图中,进军路线和进军方案让参谋处的那些青盟的教官和军队的战术家们无休无眠。
第二十一章 树上开花
整个北伐的军事行动的总参谋团和统一协调中心,由青盟军校校长宗政呈和兴农党党魁程国重,以及民主党继任党魁谈中兴和青盟军校的一众外籍军事教官组成,但也是仅仅限于协调,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