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基于这种认识,匈学界人士呼吁坚持1966年经体改革决议的原则精神,应在经济组织和工作管理的实践中采取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商品市场和扩大经济上竞争的措施。强调改革是运用市场机制,使社会主义计划变得更加灵活和有效;反对“回复到以集中的、强制的计划指标为基础的国家指导体制”。

    (4)匈“从不认为对于其他国家就是样板”。恰恰相反,匈是根基于本国的国情,认真吸取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的。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原本是1956年波兰首先提出的,而不是匈牙利。

    1966年的匈经体改革指导原则与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内容有着大致相同或相似的契

 411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993

    机。南斯拉夫自治分权体制曾引起匈牙利的兴趣,有过部分吸取,但没有照搬。

    诚然,上述一系列的舆论攻势是要重新唤起民众对10年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是对来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和国内不赞成改革的保守势力攻击的回答。

    由此,卡达尔因势利导重新掌握了改革的主动权。

    1977年10月和1978年4月,匈社工党连续召开两次中央全会,为匈牙利第三阶段改革作出重要的决策和部署。中央全会后发表公报称:“各兄弟党有权利和义务独立采取行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导和社会主义原理,运用社会主义建设的普遍原则必须考虑到一个国家的特殊性和传统。”

    “独立自主地制定战略战术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全会解除了1973年“反右倾”上台的党的第二把手比斯库党中央书记职务,重新改组了中央经济委员会领导班子。

    第二节 振兴改革的举措

    1980年3月匈社工党的12大肯定并通过了1979年以来所制定的经济政策。这时期以来,匈领导人在经济政策和行动上基本贯穿两点,一是改善外贸硬通货的平衡,减少外债;二是消除国内矛盾。

    这两项任务是相互矛盾的。

    因为,如果没有国内经济结构的改革,便不可能达到外贸持久的平衡,而且必须一个为主,一个为辅。从实践看,匈主要把克服国内矛盾放在首位。

    审查国民经济“五五”计划(1975~1980)执行情况的

 412

    0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结果:5年内国民收入增长21~2%。工业产值增长24~25%,农业品增长15~16%。消费与积累的比例是76%和24%。所以尽管国家财政十分困难,但人民的生活水平仍有明显提高,人均实际收入提高了9%,居民消费增长14%。

    进入80年代,匈颁步实施7个政府法令和49个部长法令,集中在组织制度的改革和修改完善各种经济调节制度等方面的举措。

    大力精减中央部、局的机构。这期间,政府各部由原来的17个减为13个。各部裁减人员10%左右。

    1982年以后,全国国行政干部(中央各部、局、地方议会)共53万人,约B占全国国就业人口的1%。

    这时期匈对“一大二公”所有制结构变革方面加大了力度,主要表现在:①解散垄断机构托拉斯,建立中小型企业。

    匈100人以上大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75%,50人以下的小企业占B01%,形成倒金字塔型的企业结构。

    1980年6月~1983年B5月先后取消了酿酒、制糖、烟草、煤炭、筑路、玻璃、罐头、农机、家禽和啤酒工业等24个托拉斯,把原归属大企业的分厂改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中小型企业,面向市场竞争,使得劳动力和资金向高效益活动方向流动。

    ②大力发展“第二经济”

    ,兴办各种形式的私营个体小手工业、零售商店、小企业等服务性行业。雇工人数由原来不得超过5人放宽到不超过30人,新法令还保证私人企业职工与国营企业职工享有同样的社会保险、退休和休养等福利待遇。政府准许将亏损的国营饭店、食品店和小企业租赁给私

 413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04

    人,建立自负盈亏的合同商店。

    1985年底,合同商店已达到500多家,比1981年增加了4倍以上。

    1985年服务行业创造总价值由1980年的270亿福林,增加到485亿福林,其中国营和合作社行业、私商和小手工业者两者创值比例分别为456%和544%。

    直接服务居民修理行业(如修理小汽车、摩B              B托车和家用电器等)90%以上是私营的,填补了公有经济的空白。

    ③鼓励技术人员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活动,鼓励企业将闲置的设备租赁给退休职工成立劳动小组从事某种商品生产。

    据80年代中期统计,匈全国有500万人次参加各种形式的小生产和辅助经济活动,相当全部劳力的16~18%。匈政府扶植和鼓励农村自留地经济和其他辅助经济的发展。匈农业小生产提供的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3左右。

    A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表明,80年代初实行了“第二经济”也就是多种形式的私营和个体经济,创值十分可观,它占国民收入增长的近13,占居民收入增长的近一半左右。

    A第三节 向西方开放

    卡达尔坚持向西方开放,绕过各种阻力达到这一目标。

    这一历史性的成就仍为当今的匈牙利人所认同。

    匈是经互会和华约组织的成员国。

    匈外贸的60%是在经互会内部进行的。经互会内一直保持着高度集中的封闭型的合作机制,各成员国之间只能在生产领域进行专业性“一体化”的协作。匈出口产品只能得到记帐卢布,无法获得用以

 414

    20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向西方引进技术的资金。

    匈在1971年提出经互会各成员国也应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改革方案,遭到拒绝,使匈外贸改革增加了外部的局限性。

    苏联在对匈的贸易中打着“一体化”的旗号多采取恃强凌弱的做法,匈苏外贸纠纷日益激化。

    1974年涅尔什在评论经互会国家“一体化”时指出:“民族观点是客观存在,不能在‘国际主义万岁’口号的基础上损害或忽视民族观点”。

    “应该懂得‘一切协调’的愿望只能导致‘一切不协调’的实际结果。”

    ①这时期,匈主张改革的代表人物强调要求发展民族经济,主张同西方积极发展经济关系。

    “忠于盟国”始终是匈外交政策的基本点。但这一时期,卡达尔又对其作了调整和充实,完整的提法是:我们党的政策的基本点是,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忠于它的盟国,同时也是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斗争的殖民地人民的朋友,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真正伙伴。这是同一政策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就是说,卡达尔把三个方面并列地纳入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以1973年签订赫尔辛基欧安会文件为契机,匈积极开拓沟通东西方对话的机遇,小心翼翼地摆脱勃列日涅夫“有限主权”论的困扰,开展一系列独立的、符合民族利益的活动,为改革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这期间,匈牙利在发展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①(匈)

    《社会评论》1974年第10期。

 415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304

    1966年11月,匈美两国外交关系升为大使级。

    1973年2月,匈美两国通过签订产权协定,解决二战前的资产问题。

    1975年,匈美签订技术合作协定。

    1978年1月,美国政府将二战时掠走的匈第一代国王圣。伊斯特万的王冠归还匈方。同时,匈美签订商务贸易协定,美从1978年起向匈提供最惠国待遇。

    1967年,匈同联邦德国举行建交谈判,6年后,即1973年两国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1974年,匈同联邦德国签订了为期10年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1977年和1982年卡达尔曾两次访问联邦德国。

    1973年,匈牙利加入关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