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施蛰存作品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二十岁,重读《论语》,这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不巧,同一个时期,我又在读马克思的书,也跃跃欲试地想去干革命。我读《论语》,觉得孔子教人处世的方法很对,读马克思主义者的书,觉得他们批判孔子,说他麻痹人民的革命意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政权,这些话也一点不错,确实如此。足足有三四十年,我的思想依违于孔马之间,莫衷一是。  
  “于是,我老了。重读《论语》,进入第三个阶段。我才发现孔子并不是什么伟大的‘圣人’,也不是‘思想家’,也不是‘哲学家’,他只是一个政客:在春秋战国时代,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奔走于王侯之门,献策求官,孔子也是其中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代,大大小小的国家,都有两种矛盾。一种是国与国之间的矛盾。  
  强凌弱,众暴寡,面对强邻压境,小弱的国家都惴惴不安,谋求自保身家。这叫做国际矛盾,和现代一样。于是有一批政客出来为列国王侯提供外交政策,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便是载在史册的著名外交政策。另外一种是国内矛盾。上有暴君、昏君,下有顽民、愚民,统治者一意孤行,不恤民困;被压迫,被剥削者,忍无可忍,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公然暴乱。暴乱壮大,便是革命,古称造反。于是有一批政客出来,为列国王侯提供防暴政策。孔子的一生活动,便是做这个工作。”  
  来客似乎有些吃惊。他说:“你把孔子和苏秦、张仪放在一起,这个观点从来没有人讲过。”  
  我说:“可能是没有人讲过,因为从来都把孔子尊得太高,又把苏秦、张仪看得太低。没有人注意他们的工作属于同一类型。”  
  他说:“可是,一部《论语》,里头没有提到孔子的防暴政策,到底他的具体措施是怎样的?”  
  我也有些吃惊,对来客看了一眼,我说:“具体措施?你还没有理解吗?”  
  他瞪着眼:“请你讲讲明白。”  
  我说:“孔子也创立了一个主义,叫做中庸主义。中庸主义有两块王牌:一曰仁,一曰义。仁是对统治阶级用的。他劝告统治阶级多施仁政,不要使人民控诉‘苛政猛于虎’。人民只要有一口苦饭吃,有工作做,养生送死,没有多大困难,他们自然就不会怨气冲天,起来闹暴乱了。义是对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用的。他劝谕人民在能够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条件下,要克己复礼,正名定分,即使有些愤怒不平要发泄,也可以发泄一下,不过要‘发而皆中节’。这就是说,人民的怨恨不能升级而成为暴乱,成为革命、造反。所以汉儒解释说:‘仁者,人也。义者,宜也。’人,就是人道主义;宜,就是安分守己,不为过甚。越过了这个宜的限度,就是作乱犯上,大不宜了。”  
  来客说:“这样一讲,很明白了。原来孔子的政治理论,也并不彻底。”  
  我说:“什么叫彻底?天下一切矛盾都无法彻底解决,因为矛盾本身也在运动,你要彻底解决,它会统一,会转换。我也知道孔子的中庸主义很可笑,简直是和稀泥主义,但是,在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时候,总还是一种缓和方法,可以暂时取得安定、团结。”  
  客说:“为什么你说暂时?”  
  我说:“我怎么能说永久?”  
  客说:“那么,中庸主义所取得的安定、团结就不是巩固的了?”  
  我说:“罗贯中早已说过:‘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哪有永久巩固地安定团结的国家?”  
  客问:“那么,暂时安定团结之后,又会怎么样?”  
  我说:“会两极升级。”  
  客问:“什么叫两极升级?”  
  我说:“在统治阶级这一方面,在安定团结之后,会以为天下太平,高枕无忧,于是得意忘形,变本加厉。一点点仁政,堆上了一大片苛政。在老百姓方面,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有新的欲望,新的要求,新的怨愤。于是,前一个矛盾升级了,前一个中庸主义失败了。”  
  客问:“那怎么办?”  
  我说:“孔夫子也没有办法,只好跟着提高中庸主义的规格。”  
  客说:“也许这一次中庸主义毫无用处了。”  
  我说:“当然,中庸主义不会永远麻痹革命意识。商汤、周武也不能不闹革命。”  
  客笑道:“所以称说是和稀泥主义,大有道理。”  
  我说:“我还不如陶渊明说得好。陶渊明说孔子是‘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这‘弥缝’二字,更为形象化。他把国情比为一堵有裂缝的墙,孔子的工作任务只是用水泥石灰把裂缝填满,让它的外表仍然是一堵完好的墙。”  
  来客大笑:“妙极,妙极,陶渊明也早已看透了孔夫子。”  
  我说:“这也证明我的观点是有根据的。”  
  来客沉思了好久,郑重地问道:“既然孔子思想不过如此,为什么近来东西洋各国都在热心吸收孔子思想?难道他们觉得这个中庸主义还有用处吗?”  
  我说:“当然他们会发现它有用处。我说‘他们’,是指各个帝国、酋长国、君主国和资本主义民主国的统治阶级。他们一向对人民用高压政策,造成国内矛盾的尖锐化,城墙上的裂缝愈来愈大。读到孔子的《中庸》、《论语》,好比找到了水泥石灰。他们开始注意人民的生活福利,多开放些民主、自由和言论自由权利,这就是他们从孔子思想中体会出来的仁政。”  
  “依你的说法,孔子思想是适用于一切政治制度的万应灵膏了?”  
  我说:“我不信世界上有能治百病的万应灵膏。不过,能暂时止痛的膏药还是有的。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说孔子的中庸主义是不彻底的。这一点,你也已经理解了。如果找不到华佗、扁鹊,就贴这一张膏药也不无小补。”  
  “你说孔子是卖膏药的?”  
  “对!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说他并不伟大。从某种意义上看,他只是一个政客!”  
  一九九○年九月十五日          
人道主义   
  比利时向来禁止人工流产,法律规定人工流产是违法行为。现在,看看这条法令行不下去,立法部门改定了一个流产法,放宽一下。这个新法令要呈请国王签署,颁布生效。可是,比利时国王说:他是天主教徒,妇女做人工流产是教义所不允许的。因此,他拒绝签署这个法令。  
  怎么办呢?——有了。  
  一九九○年四月四日,比利时国王放弃王权一天。  
  一九九○年四月四日,比利时内阁依照宪法规定的:当国王不能行使权力的时候,内阁会议可以代行国王权力。于是召开了内阁会议,代国王签了字。  
  国王没有签字,流产法生效了。  
  于是我想起孔夫子。孔夫子不忍杀生,屠杀牛、羊、鸡、鸭、猪的生命,以供自己口腹之欲,多么残忍!但是,他老先生偏偏喜欢吃肉,而且还要切得方方正正的四喜肉才吃。  
  怎么办呢?——有了。  
  “君子远庖厨。”  
  杀鸡、杀鸭、宰猪,让大师傅在厨房里干,这是大师傅的非人道主义行为。我没看见,也不知情。  
  我吃的是装在盆儿碗盏里的无生物。我吃肉,我没有杀生。  
  一东一西,一古一今,一个是圣人,一个是国王,两个人道主义的伪君子!          
魔棍   
  古人写文章、抄书,都没有标点,也不断句。从帛书、竹简到敦煌卷子,历代以来,都是各人各读,各自体会,各自解释,倒也没有什么问题。宋元以后,有了断句,“五四”以后,有了标点,于是古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同样一句话,同样几个字,加上一个圈,一个逗点,会产生不同的涵义,引出无穷的论争。  
  标点符号是乱天下文章的一根魔棍,岂不信哉?  
  你不信,有例为证: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是孔夫子的话,见于《论语·泰伯》。上下文都不相干,没头没脑的,不知哪一位高足弟子,记下了老师这么一句。从汉到宋,从小学生到老师宿儒,都在两个“之”字上读断。意义很明白,谁也不怀疑。老百姓,只能叫他们依照政策法令做人做事,不用叫他们懂得其中的道理。“由”是指行为的准绳,“知”是指这个准绳的理论根据。  
  朱熹注曰:“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看起来,好像还是这样讲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