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对于治疗冻伤,石井得出了用37度的温水浸泡患处是最好方法的结论。这些都是
根据使用人体进行种种宝贵试验,或让他活,或让他死,或让他再生等等所取得的
成果”。并且,他还在率领部队于野外作战、宿营时,利用石井的“研究成果”,
抢救和治愈被冻伤的法西斯官兵。
在冈村等关东军各实力人物的直接支持、协助下,石井机关的规模越来越膨胀,
“在哈尔滨南郊,建设了相当漂亮的房舍”;“事业”也越来越红火。冈村承认,
“由于石井使用了真正的人代替上拨鼠等动物做试验,取得成效乃是理所当然的。
我原来对于他顺利地取得医学成果的具体内容并不太清楚,但是在停战以后,据他
亲自向我透露,仅获有专利权的成果就达200多件以上”。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用数
千名无辜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的生命换取来的。
尽管冈村在论及他与石井的关系时,常遮遮掩掩、半吞半吐,其实,物以类聚,
两人的私交一直不错。1942年7月,石井四郎因私吞大笔公款,并在军需商人承包机
关工程时接受贿赂,被军部查出撤职。石井一下子失了业。此时,冈村正担任华北
方面军司令官,利用手握的大权拉了他一把,让石井来到太原他属下的第1军,干了
一个时期的该军军医部长。战后返回日本,他俩也经常来往聊天。后来,作恶多端
的石井四郎因冤魂缠身受了刺激,得了精神病,终于在疯疯癫癫的状态中死去,冈
村闻知居然发感慨道:“石井不幸病故,确属可惜。”
书归正传。当冈村指挥第2师团在松花江两岸全力围剿我抗联武装的时候,193
7年7月7日,随着芦沟桥事变的枪声,日本军国主义者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当时,
冈村正在通河一带追踪赵尚志抗联部队的下落。事变发生两天后,他于7月9日在通
河接到电报,得知7日“突然”发生了芦沟桥事件,13日回到哈尔滨后,通过各方面
的情报,大体知道了事件的内容。出于对日本帝国利益的担忧,他不愿让日本陷入
与中国的长期战争中,希望事变能在有利于日本的条件下早日就地解决。他在这几
天的日记中记载了自己的看法:“在这一事件的背面,蒋介石对宋哲元军这一地方
部队的实力受外力而削弱,可能是高兴的;同时,国际共产党和斯大林对日军在满
洲以外地区消耗兵力,也可能是欢迎的。果真如此,可以说这一事件恰如他们所愿。
因此,必须万分注意收尾方法,迅速予以解决。事件继续发展虽属势不得已,但深
陷下去,当为苏联所喜。”
在日本一手制造的“华北危机”中,日本军政界上层人物群体内部存在着“扩
大派”和“不扩大派”的分野。前者是大多数,力主以强硬的手段,一鼓作气立即
使中国屈服;后者人数不多且不敢大肆声张,认为彻底征服中国的时机未到,日本
先要把“九一八”后吞掉的满洲和签订《塘沽协定》等条约后在华北得到的实惠加
以巩固、消化。那个被冈村称为“难得的谋略家”石原莞尔,就是“不扩大派”的
主要理论代表。冈村的主张也大体与他一致。但是,这两派在征服中国的根本目标
上没有差别,而且战争真的打起来后,“不扩大派”尽管忧虑重重,但帝国军人的
“天职”还是使他们踏上了高速运转的扩大派战车上。就是这个石原莞尔,芦沟桥
事变时正担任日军参谋本部内主管作战的第1部部长,日本军部向华北前线迅速动员、
增调约3个师团兵力的方案,恰恰是由他主持制定的。
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攻势凌厉:
7月26日,日军占领廊坊,切断平津之间交通。29日,日军兵不血刃进入北平城;
30日,占领天津。
8月9日,上海发生日本军人挑衅的“虹桥机场事件”;13日,淞沪大战爆发,
双方激战3个多月后,日军占领了上海、苏州、无锡。
12月13日,日军攻占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同月,日军还先后占领芜湖、扬州、杭州、济南。
1938年1月,日军先后占领青岛、蚌埠。同时,日本近卫内阁发表声明称:“不
以国民政府为对手。”
2月,日军攻占临汾。
4月上旬,台儿庄会战中,日军首次遭受重大挫折。
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
芦沟桥事变后不到一年,日军铁蹄踏神州,战火燃烧了大半个中国。占领徐州
后,东京大本营的下一个目标是武汉,并企图在攻占武汉的会战过程中围歼中国军
队的主力。
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远在北满的冈村宁次,一面率队镇压当地的抗日武装,
一面眼盯着关内战局的发展。他祈祷天神保佑,令大日本皇军能“武运长久”,一
举击败中国军民的抵抗,彻底圆了日本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亚洲和世界的扩张梦想。
同时,他也预感到军部会将他南调,担负更重要的任务。多年以后,他曾对自己得
力的参谋长宫崎周一开玩笑说:“你我都已成了泥瓦匠,哪里作战出了麻烦,就被
叫去涂抹一番。”那位宫崎周一赶紧自谦地谄媚道:“就将军而言,每次抹得确实
相当出色,但我总是抹得粗糙。”是啊,对于这样一个韬略满腹、深谙统率之道的
皇军干将,当此大战之际,东京大本营怎会仅让他去对付肩扛几支破枪的游击队,
或者仅仅让他隔着黑龙江瞧老毛子的大鼻子打发日子呢?
果然,就在日军为准备空前规模的武汉大会战、决定要专门组建第11军时,军
部首脑立刻想起了冈村宁次。
1938年6月21日夜,冈村宁次突然接到关东军司令部转来的东京急电,内称:
“贵职调任第11军司令官,速往参谋本部报到。”当时,第2师团正集结于掖河镇进
行军事演习,原来预定关东军植田司令官于第二天前来观操,并“由我给所辖团队
讲授图上战术,内容为师团在预想战场进行战斗的设想”。见到电报后,这一切只
好取消。
6月23日,冈村宁次离开掖河,先回哈尔滨师团司令部跟接替他的新任师团长安
井藤治交接了工作,然后又与石井四郎、哈尔滨伪满军政头目等一一话别,便在大
本营的再次来电催促下启程返回东京。这正是:大战在即调冈村,拔擢干将夺武汉。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冈村宁次
第十六章 谋划大进攻
全面战争狼烟起,调遣冈村唱大戏;
别具只眼科战事,发动大战见高低。
冈村宁次返至6月30日才回到东京,次日,即到参谋本部向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
报到。接着,他到陆军预科士官学校内,检查了暂设在这里的第11军新编军司令部
的组建工作。
东京大本营认为:攻取中国武汉、围歼中国军队主力,靠若干个师团是完不成
这一任务的,除继续增派新的师团外,还必须在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和下属各师团之
间增设一个军司令部,以它来集中指挥诸师团,才能完成这次带战略背景的战役性
大会战。所以,他们对第11军司令部的组建格外重视,除了决定由冈村担任军司令
官外,司令部各部门也由从日军各单位选调来的精明干练的军官来充实。那位深居
官中的天皇陛下,也宣召军司令部的几个主要头目人皇宫拜谒、参观,以示特殊恩
宠。
7月5日上午,冈村“进宫拜谒天皇陛下,随后拜谒皇后陛下,并拜受皇后陛下
亲手缝制的围巾”。随后,他带领军参谋长吉本贞一少将等人,在宫内侍从的向导
下参观了皇宫各殿,受领了御赐的神酒和赏金。
因武汉作战的意图此时还需保密,冈村这次抵东京后,下榻在位于东京九段的
偕行社新馆,未被允许回四谷坂町私宅。7月6日,他率军司令部参谋人员离开东京
时,军部各首脑也都未去东京车站送行,只在参谋本部门前送别。尽管如此,外界
舆论仍有所闻。他们乘火车先抵宇品军港,在那里逗留了几天,9日从字品登船出发,
12日到达了上海。
黄浦港码头日军警戒森严。冈村等人一上岸,便见到华中派遣军司令部由参谋
长率领大部分参谋专程前来迎接,并将他们的食宿、行车逐一安排妥当。对此,冈
村即向身边的幕僚感慨道:“本军上级机关派遣军司令部的热情态度,值得你等效
法。按中国古代兵书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