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团士兵大多是日本东北地区宫城、福岛、新渴县人。而按照惯例,日军大部队出
征国外时,要从该部队各单位中抽出部分官兵组成仪仗队作为代表,集体在皇宫庭
院前向天皇遥拜。这样,整个部队就须从东京以西的宇品港上船。第2师团这次开拔,
军部也是按惯例规定的启程路线和仪式。然而,冈村宁次要求破例,“我重视出征
部队与家乡的精神联系;同时,师属关系的宫城、福岛、新渴三县知事,也恳求部
队从家乡的港口出征。因此,向中央部请求免去宫城遥拜,而从盐釜或新渴出航。
因系破例未能立即得到同意,但是,负责这项工作的参谋本部第3部部长冢田攻少将,
似乎喜欢这一别开生面的新方式,给予很大同情,因此,最终同意了我的建议”。
当时的日本国民在长期侵略扩张叫嚣的鼓噪下,狂热劲头不亚于军队,听说家
乡的子弟被军部批准从家门口出征,“果然,三县官民大为满意,大批代表齐集新
渴港,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大大鼓舞了官兵的士气”。
1937年4月初,10几艘舰船载着第2师团越洋跨海驶向中国,这是该师团在短短
几年内再次来华作战。老兵们对中国东北的风土人情是熟悉的,也领教过东北抗日
军民的斗争精神,有些人谈起来还心惊肉跳。师团长冈村宁次的心情更是难以平静。
如今所谓“满洲国”的治安状况再度恶化,既要对付抗日游击队,又要按军部的新
精神应付北面的强敌苏联,任务是艰巨的。这两项任务他究竟要怎么干?且看下章
分说。
冈村宁次
第十五章 “剿匪与警备”
镇压“抗联”使无穷,对苏未敢启兵锋;
支持石井害生灵,白山黑水遍哭声。
冈村宁次带领的第2师团开进东北后,立即被编入关东军的建制序列,担负维持
伪满滨江省一带的治安任务,后又移防东部国境地区。师团司令部设在省会哈尔滨。
从国内调到关东军的日军师团,由于一般在国内留下留守部队,故编制较国内
常设师团略小。第2师团这次来东北的部队计有步兵旅团2个,骑兵联队、野炮兵联
队、工兵联队、通讯队、辎重队各三个,官兵总数约1万多人。部队分散部署于管区
各地,从事讨伐“匪寇”与战斗训练、对苏警备等。
第2师团这次要对付的是东北抗日联军。“抗联”与几年前被日伪军镇压下去的
义勇军不同,它是受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1936年2月20日,在中共满洲省委的组织
协调下,分散活动的各路抗日武装领袖在汤原县境举行会议,联合发表《东北抗日
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共产党员赵尚志、李兆麟等为抗联的主要领导人。抗联
初期编为7个军,后增编第8、9、10、11等4个军。但总兵力不到5万人。其中,由赵
尚志、李兆麟率领的抗联主力,主要在北满地区的松花江两岸活动。而这一带的
“治安”,关东军规定主要由冈村的第2师团负责。
抵达哈尔滨后不久,冈村宁次带着警卫部队沿松花江两岸巡视。结果,他看到
的形势是:“匪寇横行。与我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初期的1932—1933年的情况颇为相
似,大为吃惊”。令他尤为不安的是,通过无线电侦察,“我师团管界通河附近的
匪群,显然与(苏联)伯力有无线电报往来”。过去的义勇军主要是原东北军官兵
和民众的抗日武装,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而这次他所面
对的是由共产党直接或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冈村感到非常棘手。他要采取什么招
数呢?回到师团司令部后,他带着一帮参谋幕僚冥思苦想出三条毒计:利用伪满军、
实行所谓“匪民分离”及军事进剿时以切断对方粮道为主。
他满军队最初主要由“九一八事变”后投降日军的奉系军阀部队所组成、后来,
在关东军的帮助下,伪满政权通过办军事学校培养干部、征募新兵等手段,使其进
一步扩充。至30年代中后期,伪满军警达到了20万人左右,比日本驻东北的正规部
队人数还要多。虽然关东军派遣大量“军事顾问”插进伪满军警各单位,但日军许
多军官认为这支力量不足信赖,也瞧不起他们。
冈村在任关东军副参谋长时,就主张充分使用伪满军警力量,他认为要剿灭东
北的抗日武装,“想通过从国外来的日军之手来达到这一目标是极端闲难的。不如
使用当地人,他们熟悉情况,因此,必须首先使满洲国军警切实靠拢我们,并给以
方便,使他们易于进行工作。但这个意见当时未能在各兵团彻底贯彻,这次任师团
长,并负责滨江省地区的治安工作,于是根据这一意见,确定了方针,贯彻执行”。
在第2师团的防区内,配置有两个旅的伪满军队,他们以前驻别的地方时受尽了当地
日军的冷落和欺压,这次归冈村管辖,“我以诚意和爱抚相待,邀请两位旅长等高
级干部会餐并与之恳谈。遇有军务,也与他们共同商量。有时我把他们不值勤的军
官都请到哈尔滨,和我驻哈的全体军官共同开怀畅谈,使满洲国军官大为欢喜”。
结果,关东军首脑来哈尔滨视察时,看到这种欢聚的场面,都赞叹第2师团与配署的
“满洲国”军队能把关系搞得如此“融洽”。
为了笼络伪军替他打头阵,冈村不惜突破关东军的某些限制,在后勤供应上照
顾对方。按照关东军司令部的规定,伪军的平时粮袜由“满洲国政府”负责,作战
期间可由其隶属的那个日军部队负责一部分。但在这种情形下,首先应由该部伪军
向自己的上级后勤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数量,得到所需款项并转帐给那个日军单位后,
才能从该处得到物资。冈村觉得“经过这样程序,一来时间来不及,二来对平素爱
如部下的两个旅也采取这一套手续,显得不够亲切”,所以他常常从被委托保管的
哈尔滨军需仓库中,把大量物资以所谓“废品”的名义无偿调拨给这两个旅伪军。
见冈村能如此“关怀”自己,两旅(伪军)便格外卖力,将抗日武装逼人深山
中。其后,他们在山中继续分散部署长期露营,终于全部断绝了抗日武装的粮道。
这两旅伪军由于这一“战功”,受到了关东军司令的优厚褒奖。而当冈村为违犯后
勤供应制度,向其上司引咎自责时,也得到了通融,并未被追究。后来在1938年初,
关东军各师团长在长春召开联席会议,“各部队长都指摘自己管辖的满洲国军队不
起作用。唯有我在会上讲了我师管辖两个满洲国的旅是好的,是起作用的,都能积
极勇敢地与我军共事”。由此可见,利用伪满军队、以中国人打中国人这一毒招,
在冈村那里见了效果。 实行“匪民分离”是冈村剿杀抗日武装的又一招。他诬蔑说:“土匪(指抗日
武装)大体是农民及其他不法分子、不劳而食的赌徒,总之是社会渣滓。但他们和
一般良民都有着联系,因此,必须把匪民分离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日军的所谓
“匪民分离工作”就是在抗日武装活跃的地区大搞归屯并户,制造无人区和“集团
部落”。这个毒辣措施,虽然在冈村这次率第2师团来东北之前的1936年便开始大规
模实施了,但它的提出则是在几年前冈村当关东军副参谋长时期。不过,由于那时
“满洲国”刚刚“建国”,日军团顾忌各方面影响没有敢大张旗鼓地实施。所以,
它的最早鼓吹者是冈村宁次。1941年7月他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后,更是变本加厉地
推行这一套来对付八路军、游击队。这是后话。
冈村一伙妄图以这一措施割断东北广大人民群众与抗日武装之间的联系,达到
对抗日武装围困和封锁的目的。1936年,关东军在东北各地建集团部落3200多个,
到1938年时这个数字翻了几番,竟达12560多个。他们强迫农民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
土地家园,迁到指定的部落之内。集团部落的规模和设施,东北各地情况不一。在
冈村的第2师团驻扎的北满一些农村地区,部落的纵横各约1华里左右,四周筑土墙,
高3米左右,厚1米左右。部落四周筑有炮楼,并在土墙外挖有土壕。部落内外的通
道非常少,一般只设一个大门。部落的位置一般避开山区,尽量设在平原,并根据
三角战的法则进行布局。各部落之间距离以徒步两小时内能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