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是不会让他长久地过这种半退休式生活的。3月7日,冈村接到了任参谋本部第2部
部长的内令,该部职责是掌管日军的对外情报工作,其中主要任务就是搜集有关中
国的军事、政治情况,研究和制定对华方略。
4月初,应裕仁天皇的邀请,伪满皇帝傅仪访问日本。4月6日上午,军部各高级
将领在东京车站集合,与政府阁僚一起陪同天皇迎接博仪。对傀儡皇帝的来访,日
本政府给予了隆重的接待,认为这是“东洋史上划时代的盛事”,“是日本国莫大
的光荣”,因为它标志着日本居然能够顶住国际压力缔造了一个新的“国家”。当
天晚上,日本军方为在“满洲国”建国过程中的有功人员颁发勋章,冈村宁次被授
予三级金光章,他“虽感遗憾,但不胜感激”。转天下午,他又非公开性地拜见了
博仪,一面畅叙自己此前在关东军任上与伪满官员结下的所谓“友谊”;一面表示
他掌管的参谋本部第2部,将全力配合博仪“巩固国家”。博仪很高兴,会见结束后
命人把从东北带来的贵重土特产,送到冈村的家中。
这年秋季,日本陆军、海军和外务3省经过反复协商,共同制定了“以帝国为中
心,在日、满、中三国提携互助基础上”的对华政策纲要,即:1.“使中国方面彻
底取缔排日的言论和行动,摆脱依靠欧美的政策,同时采取对日亲善的政策,迫使
中国就具体问题与帝国进行合作”;2.“最终必须使中国正式承认满洲国”,而当
前要使中国“不仅事实上默认满洲国,停止其反满政策”,还要使其“至少在与满
洲国毗连的华北地区在经济上、文化上与满洲国进行交往及合作”;3.“鉴于来自
外满等地的赤化势力的威胁已成为日满华三国的共同威胁,为排除此威胁起见,应
使中国在与外蒙接壤地区就我方所希望的各种措施进行合作”。这3条纲要因是外务
省草拟,于是当时就与外相广田宏毅的名字联系起来,被称为“广田三原则”。
中国方面事先侦知了日本外务省和军方联合制定的这个对华“新政策”,所以
指示驻日大使蒋作宾数次约见广田宏毅,也提出了中国政府改善两国关系的三项基
本原则:1.彼此尊重对方在国际法上之完全独立,即相互间完全立于平等地位;2
.彼此维持真正友谊;3.今后两国间之一切事件及问题,均须用和平的外交手段来
解决。国民政府还表示希望日本取消在华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销《上海停战协定》、
《塘沽协定》以及在华北的其他约定,恢复“九一八”以前的状态;日本如能做到
这些,中国将设法停止民众的排日运动,不谈东三省问题,实行两国经济提携。10
月7日,广田外相最后一次约见蒋作宾大使,除继续坚持“广田三原则”外,蛮横地
要求中国:1.“绝对放弃以夷制夷政策,不得再借欧美势力牵制日本”;2.中国
如不能即时承认满洲国,“无论如何对于满洲国事实的存在必须加以尊重”;3.
“防止赤化,中日需共商一有效之方法”。广田说,以上3点中国“如能完全同意”,
日本再对中国所提的三大原则“逐渐商议实行”。这就是说,中国须首先承认他的
“广田三原则”,依从日本、追随日本,然后才可以讨论其他。这样一来,双方在
日本的会谈自然破裂。
正式的外交渠道谈不拢,又轮到冈村宁次上阵了。他是日军参谋本部中负责对
外情报的部长,这个职务本来就负有一定的外交任务。10月9日,也就是广田与蒋作
宾会谈破裂的两天后,日本政府派他秘密出访中国,向中国的军政要员继续兜售
“广田三原则”,顺便向日本驻中国各公开及秘密机关传达和解释该原则。12日,
冈村抵达大连;15日,到达塘沽。转天,由塘沽先到天津,然后乘火车赴国民政府
首都——南京。 1935年的中国,经过国民政府多年开展的“经济建设运动”,社会各方面已有
所发展。冈村到南京发现“南京新修了许多马路,增加了住宅,和我多年前在时相
比焕然一新了”。也正因为如此,随着蒋介石政府的日益巩固和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对日本的侵略扩张有时也敢采取强硬态度,已不再一味地妥协、忍让。
冈村宁次这次秘密访华,没有受到中国政府的正式接待。于是,他只好以“朋
友”的身分拜访了何应钦和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唐有壬。在冈村看来,何、唐都是
中国军政要员中主张‘冲日亲善”的人物,双方的共同语言会多些,谁知情况并非
如此。由何应钦作东“一起品尝了精美的中国菜”,席间何、唐二人只是谈些饮食
风月之事,绝口不谈外交问题。何应钦青年时期曾留学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冈村
宁次当过他的区队长,算是有师生之谊,此前商谈《塘沽协定》时两人打过交道,
10年后的1945年,冈村宁次正是向他当年的这位学生递交投降书的。而唐有壬是清
末著名维新志士唐才常的儿子,青年时也留学过日本,毕业于庆应大学,由于有亲
日嫌疑,这次同冈村晤面后不久,便被人暗杀于上海的家中。可见,因日本对华侵
略扩张引起的中国各阶层仇日情绪,已日渐高昂,任何人都不敢公然与日方要员拉
拉扯扯,免得被舆论戴上汉奸的帽子。
在南京没有捞到什么,冈村又到了上海。在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内,冈村代表军
部召开了驻中国各地武官会议。会上他听取了各武官的情况汇报,然后就国内提出
的对华政策纲要发表解释性演讲,并向各武官部署了贯彻“广田三原则”的工作安
排。之后,他乘“浅间丸”离开上海,经香港于10月26日到达了广州。在广州,冈
村拜访了陈济棠,并设法见到正在这里的李宗仁。28日,他又乘民航班机飞往广西
南宁,两次约见了白崇禧。白对他很客气,邀他“饱览了广西风光,品尝了广西料
理”,但推说地方不好干预中央事务,也未与他谈论什么实质性问题。
按照冈村宁次后来的自供状,“此次之所以赴广东、广西一行,目的是和西南
地方势力提携,牵制南京政府”。但实际上“自此以后,进展不大”。因为这些地
方实力派虽与蒋介石存在着矛盾,但在国家和民族利益上还是深明大义的,不想步
博仪的后尘当日本的儿皇帝,干分裂华夏的卖国勾当。
经过1个多月在华的奔波忙碌,无甚收获的冈村宁次于11月16日灰溜溜地回到了
日本。自此以后,日本军方的一批法西斯强硬分子更坚定地认为,对中国必须采取
高压政策。他们甚至觉得连‘丫“田三原则”都是日本软弱的表现,是军部对外务
省妥协的产物,认为“现在中国的态度之所以发生变化,原因是民国成立以来普遍
深刻的反日教育之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因而“外务省的亲善工作是
不妥当的”。在这种认识的促使下,加上对政府国内政策的不满,由某些高级将领
暗中支持的一批青年军官,又开始酝酿以武力手段进行倒阁。不久,震撼日本政坛
“二二六事件”发生了。
昭和11年(1936年)2月26日拂晓,日本陆军第1师团所属的约1400名官兵,在
香田清贞大尉和其他几名同伙尉官的带领下发动兵变。该师团是日本陆军的精锐,
一直驻防东京,其中大部分兵营就位于皇宫的外侧。起事前,官兵们向皇宫方向宣
誓:
“誓死效忠天皇陛下!”
“坚决昭和维新!”
“誓诛国贼!”
这时,天空正飘着鹅毛大雪。政变官兵心情激动得浑身发颤,因为他们将要实
现他们的武士道精神,自以为会成为日本将来的电影和戏剧小说里所表现的人物,
成为被日本民众世代传诵的英雄。
按照兵变计划,行动分为6个小组。香田大尉自己率领的小组将袭击陆军大臣川
岛义之大将的官邸,说服他支持这次行动。川岛大将是去年9月接替林铣十郎任陆相
的,上任后主张“整肃”陆军,取缔部队的越轨行为。另一组将占领警视厅,因为
它不时插手涉及军方的案件,被认为是个对军队不友好的机构。其他小组则分别刺
杀首相、藏相、宫内相和侍从长,并干掉天皇顾问牧野伯爵和西园寺公爵。
凌晨4时半,香田清贞率领百余名官兵首先包围了三宅坂陆军大臣川岛义之大将
的官邸,香田带领几名士兵冲进去把川岛吆喝出来,向他宣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