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如明净日。瞽者莫能见。无有智慧心。终不见诸佛。】
这四首偈,从第六到第九,是比喻得失。四首偈,前面三首都是比喻错误,末后一首是正确的。四首里面有三首说明过失,显示出我们的过失很重,烦恼习气很深,所以说得多。能够把它纠正过来,我们的学习就确实有收获、有成就。总的来说,六道里面众生最可贵的是有自知之明,也就是真正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有错误;知错误他才能改正错误,如果不知道自己错了是永远不会回头。诸佛菩萨、诸善知识他们能帮助我们的就是把我们点醒,让我们自己晓得现前的状况。这就好比一个人他有病,有病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有病,所以他不会去治他的病,如果他知道他有病他一定去求医,这一定的道理。所以有病不知道病,这是很可怕的一桩事情。这个比喻容易懂,有病了谁不要去求医,找好的医生,找好的药物?但是我们的心病、我们的烦恼病、我们的所知障病真的自己不知道,等到哪一天果报现前,后悔莫及,那就迟了,来不及了。所以总要明了,这才是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大事。父母告诉我们,但是告诉我们的很有限,为什么?有很多烦恼习气父母也不知道,他是凡夫。老师知道,世间老师知道的也很有限,他自己的烦恼习气没断,对我们帮助是有限度的。只有佛菩萨、只有真正修道人他们知道,所以他们能够讲得透彻,演得微细,演是做出来给我们看。
我也常常说,佛菩萨教人,为什么人相信?为什么教学有那么好的成就?依照中国历史记载,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灭度是在周穆王五十三年。如果依照这个记载,佛距离我们现在三千多年,不是二千五百五十二年,不是,三千多年了。想想这么长的时间,他的遗教留在世间,多少人在学习,学习这么多人当中,多少人开悟,多少人证果。现在证果、开悟的人少了,过去有,朝朝代代都有记载,愈往前面去愈多,愈往后面看比较少,现在看不到了。从这个地方也显示出众生的根性一代不如一代,什么原因?烦恼习气的累积。我们就明白了,这不难懂,三千年前的人那时候他的烦恼肯定比我们轻,为什么?我们今天又累积了三千年,只要没开悟,往后去那就更麻烦。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下次再遇到佛法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这是世尊在经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下一次得人身是什么时候?不要以为我们在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立刻就到人间来,这是如意算盘,不是事实。事实要得人身,照中国传统的学术来讲,你要在这一生当中具足伦常道德,这是取得人道的基本条件。
伦常里面讲的夫妇、父子、君臣、兄弟、朋友,这些关系你有没有处好?这问问自己。应该尽的义务有没有做到?父子的亲爱,父慈子孝我有没有做到?兄友弟恭有没有做到?君仁臣义,君是领导人,在我们道场,住持是领导人,首座、维那、监院都是领导人,这是领导班子。领导人要把仁做到,被领导的人要把忠做到。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敬、信要做到,互相尊敬,互相信任。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些都能做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些道德都能相应,来生到人道。如果人际关系没处好,这些基本的条件不及格,来生就得不到人身。到哪里去?你想想,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贪心重的人干什么事情他的方向目标是贪婪,这个人来生是饿鬼道;嫉妒、瞋恚,他是地狱道;愚痴,没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善恶,往往都颠倒了,这是愚痴,畜生道。所以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细心想想,我们的前途在哪里?不必问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如果没有清净慧,就是摆在面前的事实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愚痴,没有智慧。
贪瞋痴叫三毒烦恼,贪瞋性质很猛利,说实在话,很容易断,最难断的是愚痴,为什么?有戒定就能把贪瞋止住,痴不行,痴一定要智慧,没有智慧他回不了头来。所以佛法的教学,终极的目标是开智慧,不是在戒律成就、禅定的获得,不是的,为什么?这个世间人做得到。中国古人讲的礼,那就是戒律成就,世间人做到了;中国人讲的专一,那是佛家讲的定,也做到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中国自古以来圣贤教育都对这个原则非常尊重,只是到近代,也不过一百年的样子,这一百年的疏忽,把古圣先贤的教诲放弃了,造成现前的灾难,天灾人祸真正的原因是在此地。这是科学没法子探测到的,只有在圣贤教诲里面,你就很容易发现。我们得人身谈何容易!得人身遇到佛法,难中之难。遇到了佛法,没有遇到殊胜的缘,三因里头没有殊胜的缘,正因、了因不容易现前。了因就是所讲的智慧,有智慧他才觉悟,有智慧他才会回头,没有智慧的人学佛也不会觉悟,也不会回头。
佛教菩萨回头,第一个,从贪婪回头,学布施。布施是什么意思?要用现在的话说,付出不求回报,全心全力的付出,物质也好,精神也好,菩萨修的布施波罗蜜。从一切恶业回头,恶业是十恶,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再跟恶业相应,依纯净纯善,这叫持戒波罗蜜。瞋恚是大毛病,喜欢发脾气,喜欢说粗话,这是地狱因。贪是饿鬼因。你能把这个放下,学习柔和、温良、和颜悦色,这是忍辱波罗蜜。忍辱能成就一切善法,它是清净心的前方便,凡事不能忍,你的心就不会清净。心清净就是三昧、就是定。像一盆水一样,没有染污、没有波浪,禅定波罗蜜。从迷惑、从散乱回过头来,那就是般若波罗蜜。佛教菩萨这六门功课,在大乘教里面,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都不能够离开。五十一位菩萨境界有胜劣不同,功夫有高下不等,但是他所学习的功课科目是一样的,六个科目,内容不一样,内容当然有浅深广狭不同,这真修。
学佛,佛教是教学,教学里面有师生的关系、有同学的关系,同学里面还有同志的关系。同学,同一个老师、同一个学校在一起学习,叫同学;同志,同一个学科、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更亲密。我们大家都学佛,这是同学,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同学。我们这几个人统统学净土,我们的方向是极乐世界,我们的目标是亲近阿弥陀佛,这是同志,最亲切!怎样才能成就?佛在经典里面的教训,要依教奉行,我们才能成就。佛、菩萨、祖师大德他们慈悲,都做出修行证果最好的样子给我们看。布施,做出样子,一生,用现在的话来说,牺牲奉献,舍己为人,没有一丝一毫、没有一桩事情是为自己利益著想,这是现在人无法想像的。为什么这个人不为自己想?因为觉悟的人知道自他是一不是二。所以为别人著想是真正为自己著想。这话不好懂,这是事实真相,觉悟的人知道,知道得最透彻、最清楚是佛菩萨、法身大士,所以他能做得那么圆满。我们久远劫来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自他是一不是二,不知道,总认为自他是二,自不是他,他不是自,对立起来了。对立的时间太久了,对立的样子太普遍了,所以认为这是真理,认为这是事实;把别人看作自己,人说这个人头脑有问题。我们是凡夫,学佛懂得一点佛菩萨的教诲,我们也认真的在做,做的时候外面人感觉得奇怪,你为什么这样做?不为自己,哪有这种道理?必定有企图,必定有目的。不但诸佛菩萨一生教学没有任何目的、没有企图,世间圣贤也做到了。孔孟的教学有什么目的、有什么企图?如果说他有目的、有企图,无非是希望一切众生过更好的日子而已,自己再清苦也无所谓,这就是他的目的,这就是他的企图,所谓凡圣不相同的地方就在此地。
我们的烦恼习气太严重,要不除,永远不能见佛,此地讲『终不见诸佛』,实在讲见佛就是见性,我们见不到自性,所以一定要有智慧。这首偈子跟前面相似,前面是用灯做比喻,这首偈子是用太阳做比喻,『明净日,瞽者莫能见』,眼睛瞎的人,眼睛瞎了见不到。这个瞽就是比喻你有无明、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三重障碍,障碍著你的清净眼,你见东西就看错了,你就见不到了。『无有智慧心』,这说得多清楚、多明白,你有智慧心你就见到自性,见到自性你就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自己,大而无外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