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是平的 美]托马斯[1]. 弗里德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西方制造商削减5%的成本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原因。

  你需要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型。

  不过,这种经营模式也遭到了批评人士的抨击,他们认为,中国的市场规模和经济实力意味着中国的经营模式将很快成为全球效仿的标准,而这种标准下不仅工资水平较低,而且劳动法保障不力。这在商业上被称作“中国价格”(the China price )。

  但真正让世人感到惊慌的是,中国并非仅仅通过超级优惠的条件吸引外国投资。

  这只是短期战略。很多人在谈到中国现象时,他们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中国不是靠改善质量和提高生产率,而仅仅凭工资水平来占据优势。世界大企业联合会(U。S。 ConferenceBoard )的研究发现,1995~2002 年,中国的私营工业部门每年的生产率增加17% ——我再重复一遍,是17%。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吸收了新科技和现代化的商业模式。该委员会还发现,中国在此期间失去了1500 万个制造业的工作机会,而美国的这一数字只有200 万。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中国正失去制造业的就业机会——而且其数量要远远超过美国——这有利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这一模式正是多年来发达国家一直在遵循的。”

  中国真正的长期战略是赶超欧美国家,并且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中国领导人比很多西方国家领导人更关注如何提高年青一代的数理和计算机知识(这在平坦的世界中无疑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如何建立高度发达的通讯基础设施,如何创建吸引外国投资的激励机制。中国领导人希望看到的是新一代的内衣服装和飞机机翼都能在中国完成设计,这也是她们在下一个10年中希望达到的目标。

  因此30年的历史将见证中国经历“中国销售”—“中国制造”—“中国设计”—“中国梦想”的整个过程——或者说,中国在同全球制造商的合作中,从一切都无能为力到成为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合作者。在写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我正好在网上看到了有关半导体行业的、名为Inquirer 的时事通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01 年11 月5 日一期的文章《中国将成为一切的中心》。文章引用《人民日报》的文章称,福布斯500 强中的400 家企业已经在中国内地投资了2000 多个项目,这还是5 年前的事情。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内部化中国的挑战方面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方式。日本推动出口的官方机构——日本贸易振兴会理事长渡边修(Osamu Watanabe)在东京告诉我:“中国现在发展得非常迅速,并且他们正从低端产品发展到高端、高科技产品。”

  他认为,日本公司要维持其全球竞争力就必须将一些中间产品的生产和装配工作转移到中国,在日本国内主要从事一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中国和日本“正成为同一供应链的一部分”。和美国积极参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不断东扩一样,日本也在加大和他西面邻居的一体化。在经历长时期的经济衰退后,日本经济从2003 年开始反弹,部分原因是当时销售了数千吨的机器和关键零部件给中国。而真正的购买者是那些将工厂离岸经营到中国内地的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人。2003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进口国。

  中国的飞速发展也许会影响一些国家制造业工人的就业,但对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来说,中国廉价的产品的确是天赐福音。2004年10月4 日的《财富》杂志引用摩根斯坦利的研究数据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廉价产品已经给美国消费者节省了大约6000亿美元,给美国制造商节省的零部件进口费用更是不计其数。文章称,这些节省下来的费用让美联储可维持更久的低利率水平,居民有能力购买房屋,商家也可以有更多资本进行创新。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中国的离岸经营,我和北京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杰克。潘考夫斯基进行了一次畅谈,他可以说是这种合作形式的领头兵。如果在奥运会中有一类叫做“极端资本主义”的比赛项目,我想杰克。潘考夫斯基一定会得金牌。

  1988年,他离开了在潘威伯集团(PaineWebber Group Inc。)高级投资银行家的职务,并且在42 岁的时候决定迎接一项新的挑战——他和合作伙伴一起筹得1。5 亿美元用于收购中国企业。从那之后,他在中国的商海中起起浮浮,尽管也曾遭遇惨痛的失败,但最终还是成为中国离岸经营方面的成功范例,并且验证了这一合作方式的有效性。

  “1992~1993 年我刚到中国时,所有人都以为我遇到的最大困难将是如何在中国找到和得到机会,”事实上,当时中国到处都是机会,缺少的只不过是知道如何按照先进方式经营汽车零件工厂的中国经理人。潘考夫斯基说的一点都没错,在中国建厂是很容易的,难的是在中国找到善于经营的管理人。所以当他最初购买中国汽车零件公司的大多数股权时,他也开始从国外聘请管理人,成本当然是很高的,而且让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营无疑也存在很多不便。第一种方案失败了。

  “所以我们就辞退了所有的外国管理人,并且开始尝试第二种方案——聘用收购工厂原来的管理人员。”但是后来发现,这一办法也不行,因为这些人已经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营模式,他们不知道怎么和市场打交道。中国不乏具有企业家才干的人,但在中国入世之前,中国没有健全的法制和债市股市,因此你只能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或第一批下海的私人企业主中进行选择。

  他在中国第一次购买的是一家橡胶零配件公司的股份。当他后来和中方合作伙伴达成进一步收购股份的协议时,中方还同他签署了非竞争条款。然而,交易刚刚达成,中方合作伙伴的主管就自己开了一家从事同类生产的工厂。非竞争条款根本没有起到约束的作用。第二种方案也失败了。

  潘考夫斯基的生意曾经亏损过很多钱,他称其为在中国学做生意的学费,后来他发现自己已经拥有好几家零件工厂。他说:“1997年左右是我事业的低点。

  我们的公司从整体来看是在缩水,当时根本没有利润可言。尽管在收购的企业中,我们持有大多数股份,理论上讲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管理者,但在企业内部已有的管理人员中,我实在挑不出理想的人选了。“这时候我们选择了方案三。

  “我们后来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我们不喜欢‘计划经济下的中国’,我们想把赌注放在‘市场经济下的中国’上。”潘考夫斯基称:“我们开始寻找新一代的中国管理者,他们大多思路开阔,受过一定形式的管理培训,在熟悉中国企业运营方式的同时还了解西方国家的管理经验。所以在1997~1999 年,我们聘用了‘新三代’的管理者,他们一般都曾在外企里工作过很多年。”自从有了这些得力管理者的支持,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就开始赢利了。

  今天,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9 个省份13 家中国工厂1 年的销售额达到3。5亿美元。这家公司的产品远销到美国,在中国也有36个销售网点,专门给中国汽车制造商提供服务。

  在这个基础上,潘考夫斯基作出了又一个大胆的决策——将在中国离岸经营获得的利润再带回美国去赚钱。他说:“2003年4 月,我们收购了联邦默高公司(Federal…Mogul )在北美的凸轮轴业务,收购的目的是首先是要获得其客户群——主要是美国的三大汽车制造商,再加上卡特比勒和康明斯。我们同卡特比勒和康明斯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此次收购强化了我们的关系,增加对三大汽车巨头的凸轮轴销售才是我们真正希望达到的目标。收购的第二大原因是为了获取可以带回中国取得先进技术。人们以前不太重视凸轮轴技术,但实际上对于汽车发动机来说,凸轮轴技术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此次收购获取的专利技术足以奠定我们在中国凸轮轴生产的领导地位。现在,我们拥有了最先进的凸轮轴生产技术,并且在中国和美国都拥有客户群。”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离岸经营对美国工人来说是绝无好处的事情——本来是这里的东西去了那里,这就是故事的结尾。现实更加复杂。

  多数企业建立离岸经营的工厂不仅是为了给在美国或欧洲出售的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