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谢宗玉文集x-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旧了的衣裳,这会儿给锄头一刨,把下面的新湿翻上来了,地就像染了一回嫩黄,而且膨膨松松,像一块蛋糕。
  在这样的日子,当头的阳光是猛烈的,而劳动的心却是愉悦的。父亲和母亲一边锄草,一边琐琐碎碎说些家事村事,我和小妹在后面听着,似懂非懂,偶尔也问一句两句。足够大的风从坡走过,带来的凉爽几乎可以与烈日抗衡。风走过时,万千豆叶一一翻举,露出绿白的叶底,一副副欣欣然的样子,劳动的我们就以为与自家豆苗的心思是相通的。心,于是悦甚。
  散工时再把薅下的嫩草往清水塘里一洗,让它们浮得满塘都是。然后站在岸边,看鱼儿咬草时泛起的水花和涟漪,心又止不住地荡漾起来。

  在红薯地里锄草是有讲究的,若不懂,则会把薯苗薅死去。瑶村的红薯地一般挖得很窄很长,等长满了薯叶,就像一条绿色的长龙。当年下放到瑶村的知识青年就闹过这样的笑话,他们像在豆地锄草那样,沿着薯苗四周下锄,结果把薯苗全给薅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在《种》一节中提到过,薯苗是横着栽在地里的,如果沿着薯苗四周下锄,势必会将薯蔸斩断,而无根的薯苗当然会被阳光曝死。所以给红薯锄草,得从薯地两侧下锄。其实薯叶长盛之后,薯地里并没有多少草可除。这时劳动的目的重在将薯蔸下的杂根斩断,以保证营养全被几条主根吸收,从而使根变薯。还有,锄草时得从行沟里多挖些泥土往薯地脊上放,以便保湿抗旱。锄草时,还要把长长的薯苗翻起来,扯断薯藤胡乱扎下的假根,来加强主根对营养的供应能力。主根要想有足够的营养供应,先势必要吸收更多的营养。这样成薯的机会就更大些,这就有点“梅花香自苦寒出”的意味了。小时候我可不懂这么多,是父亲耐心给我解释,我才明白为什么每年要在没有多少杂草的薯地里锄上一锄。这其实也是劳动得来的智慧,可别笑它肤浅,其实任何道理都是肤浅的,我后来读书懂得了造原子弹的原理,发现那原理比薯根成薯的奥秘一点也没复杂。农事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探索奥秘的过程。

  ……唉,我现在是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里,写这些关于泥巴杂草的文章。(12。28) 
回谢宗玉文集'关闭本窗口' 


莽昆仑文学艺术网站 

作者:谢宗玉 



  有些人勤劳,趁冬天无事,就把田犁了一遍。冬耕的好处是,一来可以把土里翻出来的虫子冻死;二来可以让翻下去的稻茬及时腐烂;三来可以不让土地板结。我父亲是那种既不勤劳也不懒惰的人,他看别人行事,若瑶村冬耕的人多,他有些不好意思,就会赶在早春把自家的田也犁一遍。早春犁田,一样可以达到以上三种效果。过完年没几天,父亲就把犁具牛枷往肩上一扛,牵着牛出去了。然后空空的田野里,一整天就听到他吆喝牛的声音。那些还在互相拜年的人们远远看见了,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扯着嗓子打招呼,夸父亲勤劳得让人受不了。父亲就一脸荣光地笑,嘴里说:哪里呀,看看这垅里就我的田没犁了呢。说完又吆喝一声,一鞭打在牛背上。牛就向前猛窜几步。

  种了紫云英的田,则要等到春末才犁。紫云英开遍的田野,美得让我都不知怎么形容好。那些紫色的小花,千万朵聚在一起,引来蜂团蝶阵,热闹非凡。那些时候,我们常常像一群射雀,尖叫着就朝里面扑,然后乐不可支地在云锦般的紫云英上滚来滚去,追逐打闹。我们的快乐,狗们是不懂的,狗们狐疑着细眼,看我们一会,然后东施效颦,在田野的另一边追逐、翻扑、剪咬起来。这样一来,倒弄得我们一脸莫名的惊诧。
  紫云英花开最旺的时候,往往也是它们生命终结的时候,父亲锋利的犁铧像一把披刀,从中间,把紫云英劈成两半。然后像削面似的,把土地一卷卷地削起来,芊弱的紫云英就被翻到下面了。没半天时间,云锦般的田野就只看见鱼鳞般的黑土了。也还有些零散的花没被整个翻下去,从泥块的隙缝里斜斜地冒出来,像深水里伸出的一只只求救的手。那绽开的花儿也不像笑眉笑目的样子了,而像是裂着嘴在哭。那时,我的胸口也像被压了一块大土,心中一片忧伤。父亲那天叫我做什么,我都楞头楞脑,瓷手笨脚的。父亲对母亲说:这伢子今天像丢了魂似的。

  有些田整个冬天都用水浸着,叫泡冬。春天把水放干,再犁。泡过冬的水田泥鳅鳝鱼特多。父亲犁田的时候,我就系个鱼篓一圈一圈跟在后面。春天虽然来了,但泥巴里的鳅鳝还不知道,犁铧将土地一翻,就把鳅鳝从晕睡中惊醒了。惊醒的鳅鳝,在泥水里乱蹦,但藏身的技艺由于久不操练,早生疏啦。这时我用食指和中指一钳,就钳住它们丢进鱼篓里。往往一丘田下来,鳅鳝也可捉半篓子。等回了家,用一个大盆装上清水,再把鱼篓一倒,那时鳅鳝早恢复了逃生的记忆,只听得哗的一声,水面雾珠泛起,所有鳅鳝齐齐扎下猛子。可惜的是,盆底硬硬,再无泥巴可供它们藏身了。一会儿,它们就安于水盆,黑黎黎地沉在盆底,无声无息。那时围着盆转的小妹可高兴啦。与紫云英比起来,这种记忆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最怕的是夏天耕田。等割了早稻,一天也不能停,就得把田地翻松再插晚稻。那些时候,天热得像烧了火,繁杂的农事让人们忙起来又像在救火。炎天炎地里,其他生灵都病恹恹的在村庄蛰伏,只有村人在阳光下影子般飘来窜去,从日出忙到日落。
  脱粒后的稻草也不扎成秸了,而是就地撒开,厚厚的一层,把土地全遮住了。犁紫云英时,由于根土相连,很容易就将紫云英翻下去。可这回不成,田犁完了,却还有一半的稻草浮在上面。怎么办?用脚踩下去呗!父亲犁田一般是在上午,而耙田是在下午。中午太热,父亲体恤老牛,就放它在树荫下凉快去了。太热的中午就留给我和母亲了。我和母亲一人驻着一根拐杖,她从田那边开始,我从田这边开始。踩,踩,踩,用力把稻草从泥块缝里踩进去。可这要死的泥巴晒了半个夏季,虽经水泡,却依然夹得两腿生疼。我小小的麻杆似的腿从泥巴缝里踩下去,要不就让射出的泥水溅得满身都是,要不就被泥块夹住了,拔都难得拔出来。而当头的阳光,又烤得两耳嗡嗡轰鸣,让人几欲昏倒。有时踩到一半,我突然站在田中央猛哭起来,披头散发的母亲这时也没个好声相,她喝一声:哭什么?!哭什么?!哭死!不想踩了就滚回去!听母亲这么说,我有时就对抗似的踩得更急了,有时也真的溜上田埂回家了。
  在半途的池塘边洗了泥腿,腿倒是白了不少,但表皮磨得点点红红,恍若星星;肉里面还红一块,紫一块,黄一块。显然都是给泥块夹伤的,而当天为红,次天为紫,隔天为黄。这肉伤也真他妈的日怪。我一路骂骂咧咧地回家,发誓长大后再不让自己儿子遭这份罪了,我要把稻草全部就地烧光,那管它烧了后有没多少肥效!我就不信这么把稻草踩在泥下,晚稻能多收出三五斗来?而就算能多收三五斗,我也球日的不干!不干!
  气呼呼地回到家,父亲在拾掇犁耙,小妹在做午餐。哼哼,他们在凉荫之下倒是自在。我与小妹相差两岁,但两岁就像隔着两重天,每天的农事都是她选易的,我做难的。下辈子投胎,绝不做家中老大了。而父亲作为踩草政策的制定者,他再苦再累,中午也得和我与母亲在一起。
  我们吃饭的时候,母亲也回家了,一副精疲力竭的样子。我心虚地站起来帮她盛饭,她一脸铁青,正眼都不瞧我一下。我就觉得对不住母亲,把她一个人扔在旷野里的确不好。但我毕竟才十岁呀,那样的农活,我实在是熬不住。
  我发现,恰当的劳动可以产生亲和力,使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而劳动一过度,特别是长期过度,就会把一家人隔离起来,一个个然后像生了仇似的。

  耙田的时候就好些,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季。我的任务一般是撒肥,把黑的磷肥和白的炭肥混在一起,变成灰色。然后一把把撒进田里。撒肥也有学问,有多少肥,施多大的田,要撒匀。不然等稻禾长起来了,就会远近高低各不同,像个癞子头。长得高的一撮撮又青又嫩,长得矮的一片片又黄又蔫。妹妹常与我争干撒肥的活儿,但她撒不好,父亲总不让她撒。所以这会儿的农活,我就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