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大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法座之後,一听别人的赞美,很易生起我慢心,这是很危险,所以上座前先思惟无常。仲登巴说:无论是否有人赞美,如有人赞美,不可把地位摆得比别人高,要把自己永远摆得比人低。如宝鬘论云「愿我成为地水火风,让众生享用吧!」我们努力行持,要为众生服务,非是控制众生。当我们如此思惟,自然避免了慢心生起,我觉得这点很重要。於听闻者,应断三种过失(不专注,如器倒覆,水难入内。邪执,如器不净,虽入而为不净所污染。忘念,如器漏,水不住内),才能听闻清净正法。我们听法,要把佛法的内容,当成一面镜子,所造三业在镜中反射出来的影子,让我们了知一切行为的对与错,由有了镜子时时可以照见自己,净化自己内心。学佛时,我们的思想范围愈广大,懂得理由愈多,自然所生定解愈坚固,由定解所生觉受愈强烈,因此多闻是很重要的。但是要把听闻的内容尽量运用在内心,否则很危险;多闻精通佛法,可是行为并未改变,变成无药可救的人;因为不用以修心,所以佛法也不能调伏他,不要养成这种习惯。 
  迦当派的上师说:我们把心和法溶成一体。假使觉得两者中间,仍有一人间隔,那就不对了。西藏的善知识说:一个顽固的人,以法可使他调柔,但听法不应用的人,即使佛陀现前为他说,也是枉然。好比酥油不会被酥油烧焦。所以上师本身要具有学问渊博,心地善良,戒律清净等三条件;学者自身也要努力,让自己圆满这三种功德。讲者听者两方面,都具有此圆满的条件,在众多因缘下,对双方面生起证量有极大帮助。在讲授和听闻,两者要共同回向。 
  教授方式有多种:学问一样教导,根据许多经典解决学生的疑惑。以上师个人的经验及觉受,让弟子专心一意学习,直到证得与上师相同的觉受之後,再次为他教授更深奥的觉受及证量。从现观庄严论等大论来看,就像前者的教导方式,运用很多经文为根据,断除内心的疑惑。如菩提这次第广论等的教授方式,是上师的觉受为弟子们说,是第二种教导方式。另有一种教导方式,上师不教很多,但所教的尽量让弟子学习,生起相应的证量为止,再教更细微部份,更深的让弟子自己学习,直到生起更高的证量,之後再继续教。总之,必须把自己成为具有学问渊博的成就修行者。仲登巴上师曾说:上师本身需要具备的条件为,传法时能溶合所有大论典无论是小乘、大乘、甚至密乘,运用大论典的文字表达懂了之後,而必须要个人的感受,内心所获的证量为弟子说,此时必须要了解弟子的根器,善巧而说具有上述条件,才是圆满的上师。 

    八、依止善知识 

一切经藏心精要 此道一座作持念 演说正法开胜德 该集义大最当思 

  明所诠法之殊胜,道之根本亲近善知识及修行之次第。 

尽其遍被善福业 胜妙因缘总该源 示道上师专勤勇 意乐加行如实依 
审知舍命亦莫舍 使教奉行师喜供 我恒如是而勤行 志求脱者当策励 

  宗大师说自己有如是精进学习,希望你们立志求脱者,也应该努力学习。 
  第一、善知识具足的条件。知识,有善知识及恶知识,朋友亦有善友及恶友。以自己生起证量的次第,及未来整个的道次第,是各人要走的。获得生起证量,要自己思惟。但开始要了解思惟的内涵,必须经由他人教导;对一位初学者,依止善知识是非常重要。善知识本身具备条件也很重要,我们所依止的大乘上师,大乘庄严论说十种条件:前三者是具戒定慧三学,四、知识比弟子丰富。五、有努力教导弟子的意乐。六、本身要博学,精通三藏。七、胜解无我。八、善巧教导。九、具悲愍心,不为名闻利养。十、无厌倦。宗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自心未调伏,无法调伏他人。且不以调伏方法而为自己证量,方法必须与大论典所言相应。在依止大乘上师之前,好好观察是否具有此等条件。假使想依善知识之前,先行观察,就不会发生问题。在西藏许多人只对法的信心很强烈,不仅依止上师条件,只看他的弟子多不多,或是很会打手印,认为很有证量。当初阿底峡尊者入藏时,迎接的人穿上高贵的僧袍,很慎重排列欢迎,尊者从远方看到说:西藏有这末多上师穿鬼袍,尊者逃跑,他们马上换上三衣,尊者接受他们的欢迎。弥勒日巴是位深山修行者,苦行列为第一,是位大成就者,在修行时常有位笨教喇嘛找他麻烦。他说:弥日巴那末有名,原来他和乞丐无异。仲登巴应一寺院之请,在路上遇到一位出家人身体疲惫,他见大师是位在家人,且衣衫破旧,即将包袱鞋物让他拿,二人走到寺院时,那位僧侣看到很多出家人排队,而且走向仲登巴那儿去,他觉得奇怪,绝对不是为我吧!他问仲登巴为何排队迎接我们?仲登巴说他们迎接我,我是仲登巴!他听了拿回东西就跑。札贝珠仁波切是位大修行者,大菩萨,他非常善良,他不喜欢有很多施主及弟子的地方。有次在深山修行时,遇上一位年迈的老婆婆,看她可怜就去服侍,因为她行动不便,仁波切为她处理不净物,刚好弟子来找仁波切,问老婆婆是否见到仁波切,老婆婆问他长相之後,不好意思地说为她丢弃不净物。 
  列举这些故事,说明真正的大乘上师,不为自己名闻利养而做任何事,在深山像野兽一样,永远是那麽平凡、朴素。所以大乘善知识,须把後世比今世更重要,他人比自己更重要;如果今世比後世更重要,就不是修法者,因为是大乘者,要把他人看成比自己更重要。 
  第二、弟子的条件有三:一、以正直心听闻。这是很重要的,学习任何智识,如能以正直心学习,就不会渗杂自已的成见,可得圆满。那末要远离四种过患:(一)远离贪心过患。为了名闻利养,学了这套道理,而现得很有名声,可以受人尊敬供养;或好胜心而学,要比他人强。(二)远离瞋心的过患。不喜欢或排斥他人学法。如有些人宗教信仰很顽固,他认为自己所信是最好的,即使有很多矛盾,仍觉得是最好的,坚持已见,排斥他人。(三)由畏惧产生的过患。例如为了逃避某些法律,以宗教作为掩护,就不会被惩罚,这是由畏惧而学法。(四)由愚痴无明造成的过患。糊里糊涂去学法。二、具慧。抉择善恶的智慧,善法可行,恶法应舍;戒经说过善知识本身有错,应以婉言说明错误,有分别对错的能力。有位西拉格西,是修行很好的大学者,他从莫措仁波切听闻修心教授时,他忍不住马上赞叹说得非常好,有点错误或偏差时,马上呸!呸!这是抉择善说恶说的能力。三、必须有心求学。如果弟子无心求学,只是画的火炬,不能除暗。自身不想学,是无法产生作用,不只是听闻了解而已,要精进学习,有抉择的能力。狮子贤的论说:无著菩萨解释般若经是中观宗义的内涵,其弟世亲菩萨是唯识论师,把般若经解释成唯识宗义了。世亲菩萨有四大弟子,精通般若的名解脱军,把世亲菩萨所写的修饰过,成为中观论义。释量论作者法称菩萨,初听因明论时,了解上师所说的一切,而且非常精通,第二次听闻因明时,他了解的与上师一样;第三次听因明时,懂得比上师多,甚至怀疑上师所解释的,不是因明开派师陈那的究竟意趣,於是他反驳上师,写了释量论解释陈那菩萨的量论。 
  经说:「比丘或智者,当善观我语,如链截磨金,信受非唯敬。」佛说比丘们,不要马上相信我所说,要像链金一样,观察所说法义,再相信我所说的。许多大师确实经过观察,非常相信佛说的法,甚至舍命护持佛法。同样佛说的法,有能力分别了义及不了义。 
  第三、如何依止上师之理。这可从依止善知识的利益作思惟,依止具条件上师之後,他以自己觉受、证量,为我们示导,如同开启智慧之门之钥,打开智慧之眼,让我们走他曾经走过的路,这是依止的利益。 
  依止善知识的方式有二:一、加行依止。二、意乐依止。此二以意乐依止为重要,对上师的信心敬心依止。菩提道次第广论视师如佛的教授,引用密乘的经文中,可能有人疑感在下士道何以引用密乘经文?我须作解释。下士道主要为得到增上生,中士道得到个人的解脱;下士中士都是让我们成办增上生决定胜的圆满方法,但是有个「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