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谁更合适,总有比较吧?”
“似乎……温怀才更好一些吧。”
“为什么温怀才比周天奎合适呢?就实际情况看来,周天奎更能推开局面嘛。”
“我主要是考虑到一些更复杂的因素。”
“什么复杂因素?”
董祥光又蹙起眉心,微露出难言之意。
“老董,你怎么这样吞吞吐吐?”
“顾书记,”董祥光好像一下下定了决心,他抬起眼,“坦率说吧,我很担心用这种人,对您以后在全省工作埋下不稳定因素。”
“为什么?”
“周天奎和纪铜鼎关系太深。”
顾恒打量了董祥光一眼,站起来走了几步,在阳台的玻璃门前站住了,注视着楼下路灯通明的大街。纪铜鼎是原省委书记,虽被免职调走了,但还对省里的政局施加着某些不该有的幕后影响。这是极让顾恒反感和恼火的。他心中涌起一阵对纪铜鼎的悻怒。可是,当他背着手转过身,想在房间里踱两步时,又瞥见了墙上的横幅。难眩以伪。他心中闪动了一下。他站住了,看着董祥光:“你只是因为这一个原因吗?”
“主要是这个原因。”董祥光神态很坦然。
“那次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次要?……我还没考虑。”
“噢,”顾恒背着手踏着地毯一步一步踱起来,“你个人对他们还有什么看法吗?”
“我个人对他们两人毫无偏见。照理说,周天奎还是我老乡,我应该和他感情上更近些。”
“不光是老乡,你过去还和他共过事,对吧?”顾恒慢慢踱着,看着脚下。
“……是。所以,从个人关系上说,我和周天奎近得多,我应该投他的票。我主要是考虑顾书记以后全局的工作,所以认为他不一定合适。”
“有时候人离得越近,关系可能越不好。你过去在市委和周天奎共事时,关系曾经很僵,是吧?”顾恒一边踱着步一边问。
“过去是有过一些小冲突。可是,我早不在意那些事情了。”
“你为什么提名温怀才,有没有个人的感情原因呢?”顾恒依然慢慢踱着。
“没有。”
“一点没有吗?”
上卷:第一部分独当一面的县委书记
“他是经我手从外省调来的,就这么一层一般工作关系。”董祥光胖胖的圆脑袋上汗涔涔了。夏天本来就热。他掏出手绢擦着汗。
顾恒一边踱着步一边转过脸瞥视了他一眼,伸手把会客厅一角放的落地电扇打开了。风扫来扫去,对着董祥光吹起来,他低着头,唯恐顾恒再问下去。顾恒却什么都没有再问,一切都很明白了。“既然你没有其他考虑,那这个问题好解决,”顾恒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一摆手果断地说,“咱们还是先安排周天奎当地委书记,让他干。如果有问题,再换也来得及。你说呢,老董?”他信任地看着董祥光。
“那就照您的意思报到中组部吧。”董祥光早已从暂短的不自然中摆脱出来,立刻把话题从容地又推进一步,“我今天过去看了看张老。”
顾恒很感兴趣地点了点头,“张老身体怎么样?对咱们省的情况关心不关心?”
张老现在虽然不在一线了,但仍然是上头很有影响的人物。十几年前董祥光当过他的秘书。
“当然很关心,他老家在咱们省嘛。我向他详细汇报了咱们省最近的工作,他非常感兴趣。”
“嗯。”
“我把您上任后抓的几件大事和他谈了谈,他连连说好。他很忙,找他的人很多,他放下了其他很多事情,专门听我汇报。”
“对,你多向他汇报汇报。”顾恒动作很大地挥了一下手。对董祥光,这既是表示一下认可,也含着话到此为止的意思;对自己,则发泄了内心的不耐烦。
他又瞥视了一下“难眩以伪”的横幅。董祥光经常这样谈到张老,使顾恒不止一次想到古代官场中的一句话:“挟以自重”。他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但不便挑明,“难眩以伪”也没有用。他不认为这个组织部副部长称职,但是,他也只能用他。政治上的事,灵活性与妥协性是不可少的。
“噢,”董祥光似乎想起什么,似乎随意地说,“张老还问我愿意不愿意到北京工作,他很想把我调到北京来。”
“是吗?张老很赏识你嘛。那你就调到北京来吧。”不料顾恒答得很痛快。
“我和他说了,我还是对省里工作有感情,现在不太想离开。”
“那不要紧,感情是可以重新培养的嘛。要是中央调你干更重要的工作,我可不敢硬抓住你不放啊。啊?哈哈哈。”
董祥光的这个话题没有再进行下去:“顾书记,张老还想向中央介绍洪克宽——过去在华北局搞农业政策研究的——来咱们省。”
“来干什么?”
“咱们省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不是就要空缺了吗?老朱身体不好,不是很快就要退下来了吗?”
“他还能干一年。”
“一年以后呢?”
“我已经考虑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了,正放在下面磨炼。这事你谢谢张老关心。你告诉他,在本省就地取材最好,熟悉情况。啊?”
真是让人不快。随便什么人都塞到省里来,让他怎么工作?
“您考虑的是古陵县的李向南吧?”董祥光察看着顾恒的表情,谨慎地问。
“是。”
“他?”董祥光又蹙眉作思索状。
“不合适吗?”顾恒扭头打量了他一眼。
“年轻,有锐气,有合适的一面。不过……”
“怎么?”
“那份‘内参’……他的问题还没调查清楚。”
“什么‘内参’?还不是从咱们省里搞出去的。我看那些纯属无稽之谈。年轻人露点锋芒就看不惯,就诽谤打击,这不像话。”
“顾书记,我看这事还是慎重一些好。”
“我和李向南谈过几次,我相信我对人的判断。”
“顾书记当然是知人善察的,不过,他们那代年轻人是从十年动乱中过来的,一个个头脑都很复杂。”
“复杂不好?”
“复杂当然有好的一面,不过,复杂就有可能隐藏自己的一些真实东西。”
“是吗?”顾恒目光锐利地看了董祥光一眼。
“这份‘内参’影响很大,他现在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咱们还是先不给他打保票稳妥些。当然,这只是我出于慎重的一点考虑,也许没有这必要。”
“还有别的想法吗?”
“别的可能您也看到了。噢,我是说今天报上的那篇文章。”
“那里有什么?”
“倒也不一定有什么。也不光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今天去中组部,有几个同志也谈到这一点,这篇报道中只看到李向南一个人的高明,看不到省委、地委起丝毫作用。”
“怎么不起作用?”顾恒有点不满地站起来,“任命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独当一面的县委书记,这就是省委的作用嘛。”他为自己不得不还用着董祥光这样的人感到憎恶。“你还有其他考虑吗?”他又问道。
“别的,暂时没有。”
“那好,尽快想办法把李向南的情况调查清楚。如果有问题,实事求是搞清楚;如果没有问题,尽快澄清,保证他放手在县里工作。”
“好。”
“爸爸妈妈,快开门。”外面传来小莉又擂门又叫喊的声音。
上卷:第一部分突破他“难眩以伪”这一关
“爸爸,我们在火车站碰见李向南了。”小莉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嗑着瓜子。她有意地引出这个话题。她要对李向南报在车站受气之仇。她才没那么好对付呢。她,顾小莉,从来就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一切优势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情绪。你李向南又想搞政治,又想搞小寡妇,又想对别人卖好,脚踏几只船,没那么便宜的事。她比谁也不少脑筋。
果然,这一句话就引起了顾恒注意。
一家四口人的闲聊立刻出现了中心话题。
“他也来北京了?”顾恒转过头看着女儿。他送走了几拨客人,正带着一种闲适的情致平伸两臂搭在大沙发背上,很舒服地仰靠着,享受着周末特有的家庭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