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杉矶组委会为这届奥运会作了数项改革,其中包括设置颁奖台,在颁奖仪式上奏国歌、升国旗,让获金、银、铜奖的选手站在台上;此外还建立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奥运会选手村。
1932年奥运会的女英雄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得克萨斯姑娘米尔德莱德·迪德里克森。她最终成为洛杉矶奥运会的巾帼佳丽,赢得了两权金牌(80米栏、标枪)和一枚银牌(开始时并列跳高第一名,后因她头先过竿的技术动作有悖传统而降至第二名)。她还打破了跨栏和跳高两项世界纪录。
这届奥运会日本人“霸占”了游泳池,赢得了16枚奖牌中的11枚,包括五项金牌。年仅14岁的中学生北村,以19分12秒4赢得1500米自由式冠军,并打破奥运纪录,他的纪录保持20年才被刷新。芬兰35岁的长跑巨星鲁米四度参加奥运会,希望再得一枚马拉松金牌。
这次比赛,虽然参加人数较少,但观众人数超过了125万,收入高达100万美元。
我国首次派出选手参赛,过程艰辛曲折。当时我国虽已参加并办过远东运动会,表现最佳,但因国内正值九·一八事件之后,动乱不安,经济拮据,因此虽然受邀,却决定不参加奥运会,日本伪满政府不久即声明,将派出满洲国代表参赛。中央政府决定不计困难,派员参赛,以正国人视听,体协兼奥委会董事赫更生到处奔走募款,凑得华银八千元,约1500美元,选派在华北及全国运动会表现最佳的刘长春参加短跑角逐。可惜他在经过25天的海上航行之后立即投入了比赛,未能发挥他的水准。刘长春的奥运之行,是四亿五千万中国人参加奥运的第一人,虽未获得名次,但其影响却是巨大的。
第十一届奥运会于1936年8月1日至16日在德国柏林举办,来自49个国家(地区)的3738名男选手和328名女选手参赛,德国获89枚奖牌(33金)、美国56枚(24金)。为了举办这届奥运会,德国政府投入了3000万美元,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的总投资。
1931年,国际奥委会选择柏林作为1936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但是当阿道夫·希特勒1933年初控制了德国政府后,许多人猜想这位元首会拒绝与奥运会发生任何关系,因为他的纳粹青年和体育组织认定奥运会是“劣等民族之间的比赛”,纳粹报纸也把奥运会描绘成一个“由犹太人支配的臭名昭著的节日”。
但希特勒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决定将柏林奥运会变成某种宣传工具,用它来展示自己的纳粹种族和工业技术的优越;同时也给世人造成假象,使人们认为他是热爱和平的。为此,组委会开了联通41个国家的电台网络,并引进了电传设备来传送新闻报道和Z服务网来传送新闻影片。这其中不可告人的秘密是,奥运会期间接纳3700名男选手的奥运村当初在设计时就已考虑到运动会后能立即将它转变成军事设施。
希特勒利用奥运会来提高第三帝国的世界形象的计划获得了成功,尤其当德国队在金牌榜上遥遥领先时更是如此。然而,他的那些有关雅利安人至高无上的种族偏见被一位美国黑人超级明星的巨大成功完全淹没了。
詹姆斯·杰西·欧文斯出生于亚拉巴马州一位目不识丁的伯农家庭。他在柏林取得了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和跳远四枚金牌,这一骄人成绩使他在德国也成为一名英雄。尽管希特勒本人从未与这位黑人明星握手,但大多数德国运动员对欧文斯都很友好,尤其是他最强硬的跳远对手卢兹·朗。朗不仅待他亲如挚友,而且还在比赛中帮欧文斯改进起跳技术,使这位美国黑人最终赢得了有可能属于朗自己的金牌。
当时为日本殖民地的韩国,选手也以日本名义出战,孙基祯获得马拉松冠军,但升的是日本国旗,他心中非常悲愤,韩国国内《东亚日报》刊出孙基祯颁奖照片时,也把他身上的太阳旗涂掉,日本统治者将八名“涉案”者送进监狱。韩国独立后,金牌国籍更正为韩国。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孙基祯代表东道主手持圣火跑步进场,当最后跑到点火台上时,他的眼中盈满了骄傲的泪水,在场的无数韩国观众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1939年9月1日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把全人类卷入到史无空前的灾难中,奥林匹克运动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原定在1940年和1944年举办的第十二和第十三届奥运会被迫取消。
战争结束后,第十四届奥运会于1948年7月29日至8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来自59个国家(地区)的3714名男选手和385名女选手参赛。德、意等战败国不在被邀请之列。此次比赛,美国获54枚奖牌(38金)、英国23枚(3金)。
尽管战争已结束了三年之久,粮食还是实行定量供应。瓦砾废墟在伦敦这个遭受过炸弹袭击的城市仍随处可见。由于经费紧缺,奥运主会场只能将就设在英国皇家空军的一座军营内。
本届奥运会上最风光的明星是荷兰的弗兰西娜·埃尔斯耶·布兰克尔斯科恩。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赢得了女子100米、200米、80米栏和4×100米接力4枚金牌。如果不是因为比赛时间有冲突,她很有可能还会赢得跳远比赛金牌,因为当时她是女子跳远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4407名男选手和518名女选手参加了这次比赛。地球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首次派团参加奥运会。比赛结果,美国获76枚奖牌(40金)、苏联71枚(22金)、芬兰22枚(6金)。
当隐退多年的长跑巨星鲁米在开幕式上手持圣火跑进场内并点燃奥林匹克圣火时,全场观众惊喜交加,群情振奋。
这届奥运会的风云人物是捷克的扎托皮克,他获得了5000米、10000米及马拉松三枚金牌,他同年同日生的妻子丹娜在他赢得5000米比赛的金牌之后的一小时内,赢得女子标枪冠军。
苏联的罗玛柯娃赢得了女子铁饼冠军,为苏联夺取了第一枚奥运金牌。这届比赛,苏联在体操项目上也大丰收,男子4金2银、女子2金5银。
本届奥运会最伟大的运动员是匈牙利的塔卡斯。在大战之前,他已是欧洲最佳快速手枪选手,但在1938年大战之中,被炸断右手,他改用左手射击,并且连得1948、1952两届奥运手枪射击金牌。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章程越来越完善,逐步成为全球影响最大的体育盛会。国际奥委会也成为各界名流争相加入的组织。正是在这个时候,萨马兰奇提出了加入国际奥委会的申请。
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是萨马兰奇第一次正式参加的奥运会,他的身份是西班牙代表团团长。在本届奥运会结束后几个月,萨马兰奇第一次提出加入国际奥委会的请求。
1947年,刚组建一年的西班牙旱冰球队参加了一年一度在瑞士蒙特勒举行的国际旱冰球锦标赛。当时西班牙代表团领队只有两人。一位是团长赛恩斯·德罗斯特雷罗斯,另一位就是萨马兰奇。在赛前领队会议上,赛恩斯·德罗斯特雷罗斯以他自认为是法语的法语念了一篇书面发言。结果念完后,在场的人还在目瞪口呆,以为他使用的是巴斯克语、芬兰语或是爱尔兰和苏格兰方言盖尔语。而萨马兰奇对这些小事情都很注意,他使用了自己已熟练掌握的英语,并且用红笔在发言稿上应当升降语调的地方做了记号。他的发言字句清楚、铿锵有力,一下子就引起了在场的瑞士籍国际奥委会委员奥托·迈耶尔的注意。
奥托·迈耶尔早听说过萨马兰奇的大名。为了把西班牙旱冰球运动开展起来,每次西班牙代表队参加国际比赛,基本上都是萨马兰奇个人出资解决全部费用。因此当时在西班牙旱冰球也叫“萨马兰奇球”。这次亲自见到朝气蓬勃、风流倜傥的萨马兰奇,更让迈耶尔感到人才难得。
锦标赛结束前一天,迈耶尔写信给国际奥委会主席埃德斯特伦说:
“我发现了一颗新星,一颗罕见的新星。他应该进入国际奥委会。”
这次规模不大的锦标赛,年轻的西班牙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赛后,萨马兰奇开始与迈耶尔频繁书信来往。也正是通过迈耶尔,萨马兰奇同国际奥委会有了更多的接触,对奥林匹克运动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1952年7月19日,刚进入西班牙体育运动委员会还不到一年的萨马兰奇受命率领西班牙代表队参加在芬兰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