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房子,大孩子二十七了,还说不上媳妇儿。”她抹了一把眼泪。
县委书记望着黑洞洞的房子,说了一句:“粮食万万不能卖。”然后紧紧地握
了一下鲍彦山的手,走了。
第二天,村长来告诉鲍彦山,县里批给了他家木材,水泥,砖瓦,给他家盖房
子呢。
又过了几天,村长告诉鲍彦山,乡里农机厂派给建设子一个名额,让他转吃商
品粮了。
正是捞渣死了一周年,县里决定:迁坟。
县里的小学抬着花圈来了,乡里的小学抬着花圈来了,鲍庄的小学抬着花圈来
了。
捞渣的棺材从大沟边起出来,迁到了小鲍庄的正中——场上。填了十几步台阶,
砌了一个又高又大的墓,垒上砖,水泥抹上缝,竖起一块高高的石碑,碑上写着:
永垂不朽。
现在,鲍庄最高的不再是庄东的大柳树,而是这块碑了。碑,矗立着,后面是
青幽幽的鲍山。
队鼓敲起来了,队号吹得嘹亮,县委书记讲了话,献上了第一只花圈……
鲍彦山和他家里的痴愣愣地坐着,想哭又不敢哭。事先,不少人交代过他们:
“这场合,再哭就不大好了。”
捞渣的墓迁到小鲍庄正中来了,又大又高,象一座房子。砖砌的,水泥抹了缝,
再不会长出杂草来了,也不会有羊羔子来啃草吃了。
四十
鲍彦山家的新屋上梁了,封顶了。开了大大的窗,粉白墙,洋灰地,敞敞亮亮
的四大间屋。
建设子在农机厂上班了。上门提亲的不断,现在轮到他挑人家了。
建设子结婚的那天,小翠子回来了。她进门就在她大她娘脚边跪下,磕了一个
响头。不等她大她娘返过神来,爬起来拿了扁担水桶就去挑水,一趟一趟,把两口
大缸都挑满了,满得溢到缸沿上了,还挑。文化子叫她别挑了,她还往井沿上跑,
文化子去撵她,撵到井沿上。她正把桶放了下去,文化子夺桶,桶落到了井里,两
人便趴在井沿上勾桶。
“笨死了!”小翠说他。
“怎么怪我?”文化子很委屈。
“就怪你,就怪你!”小翠对他撒野。
“怪我什么呢?”文化子越发的委屈。
“怪你不是老大是老二。”
“是老大咋了?是老二又咋了?”
“要是老大,我生成是……用得着费这么大周折?”小翠眼圈红了。
文化子眼圈也红了。
两人眼泪都落了下来,啪啪地落在井里,井里横飘着一只桶。
村里开路,把原先的村路拓宽,压平,铺石子。来的人和车一日比一日多,没
条路不方便。开路,要开掉拾来家一垅菜地,拾来和他家里的,爽爽快快地答应了,
连赔偿也不愿收。拾来说:“我要收了这钱,我的人,就没了。”
县里要在捞渣墓后盖纪念馆,收集遗物时犯了难。小英雄生前用过的穿过的,
所有的东西都烧了。后来二小子发现,他家茅房泥墙上,有着捞渣写的字,写的是
自己的名字——鲍仁平。
问他,确实是小英雄写的吧?他说:
“没错。那天,我和捞渣一起拉屎,各人写各人的名字玩哩!”
当然,边上还有二小子写的字:鲍兆和。
可那泥墙一碰就烂,起不了。只能放那儿了。
尾声
捞渣的墓,高高地坐落在小鲍庄的中央,台阶儿干干净净的。不用村长安排,
自然有人去扫。他大,他娘,他哥,他嫂自然不必说了。还有鲍仁文,鲍秉德,拾
来,也隔三差五地去扫。只是要求村长买一把公用的扫帚,用自家扫地的扫帚扫坟
头,总不大吉利。
太阳照在那碑上,白生生的,耀眼得很。
碑后面是一片新起的瓦房,青砖到顶,瓦房后面是鲍山,青幽幽的,蒙在雾里
似的,象是很远,又象是很近。
还是尾声
鲍秉义拉着坠子,曲儿唱到了终了:
“有二字添一竖念千字。
秦甘罗十二岁做了宰相。
有一字添一竖带一勾念丁字,
丁郎又刻苦孝敬他的娘。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珍珠倒卷帘那么一小段。”
鲍彦荣听着,象是走了神,象是想起了什么。他想着自个儿的那些好样儿的年
月:班长死了,他吼了一声:“跟我来!”打得只剩两个半人了。那个只剩半拉胳
膊半拉腿的战友,现如今也不知在哪里了。
床板上还抱着腿坐了一个人,一个老头,罗锅腰,一脸皱皮,是打很远的北边
来的一个老货郎,在这里借宿。他坐在墙角里,听着古,两只眼却盯着坐在门槛上
的拾来。
拾来觉出有人看他,朝墙角里瞅瞅,看见了一双老眼。他瞅了一眼,又瞅了一
眼,心下奇怪,觉着有点熟。再瞅了一眼,就挪不开了。两双眼睛远远地对视着。
一把坠子吱吱嗄嗄地拉着。
1984。11。17徐州
1984。12。30北京
(原载《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