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自盟狐之约的博客
一、近代物理学发展过程
18、19世纪:牛顿运动定律 麦克斯韦电磁学
| \ / |
| \/ ↓ (融合)
| (光速冲突) 波动理论—┬—粒子理论
↓ ↓ |
20世纪初期:经典力学 狭义相对论 ↓
(低速运动)(高速运动) 波粒二象性
\/ ↓
(引力冲突) (能量困境)
↓ ↓
20世纪中期: 广义相对论 量子力学
(宏观世界) (微观世界)
| (水火不容) |
└—————┬————┘
↓
20世纪80年代: 超弦理论
↓
(衍化)
↓
20世纪末21世纪初: M理论
↓
未来: ???
二、近代物理学简介
1。光速冲突与狭义相对论
牛顿运动定律认为,一个物体只要以光速运动就会发现光是静止的;而麦克斯韦电磁学认为,任何物体的运动都不可能达到或超过光速。于是引发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认识。
狭义相对论的几个核心思想:
第一,空间和时间都是相对的——相对性原理;
第二,光的速度永远是30万千米每秒——光速不变原理;
第三,质量和能量可以转化——质能方程。
关于第一点,空间和时间是一个整体,空间能够影响时间,时间也能够影响空间。例如:运动的物体长度会缩短,时间也会变慢。另外,任何物体都可以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而其他参照物在动——也就是说,运动的观测者和静止的观测者都可以认为是对方的时间变慢,即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关于第二点,传统运动定律认为,如果你沿着光的方向运动光与你的相对速度就会减小,而如果你朝向光运动光与你的相对速度就会增加并且超过光速。而狭义相对论认为,无论你向哪个方向运动,光与你之间的速度都是30万千米每秒,永远不变。
关于第三点,爱因斯坦认为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其间满足E=mc^2的关系。一个物体运动越快,质量也越大,当接近光速的时候质量会接近无穷大,需要无穷大的能量推动,因此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比光快。
2。引力冲突与广义相对论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认为,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仅取决于质量和距离,而与时间无关——即引力现象是瞬间发生的。而狭义相对论则认为任何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由此引出了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思想:
第一,引力等效于加速度;
第二,引力形成的原因是空间扭曲。
爱因斯坦认为引力并不神秘,加速运动就会形成引力,按相反的方向加速度就能平衡引力。引力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空间扭曲: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会使周围的空间扭曲,质量越大扭曲也越大,而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因此便会形成加速度。想象一个平滑的薄膜,中间放一个大球,球体会在薄膜中间压出一个凹陷;再在周围放置一些小球,小球则会沿着凹陷滚向大球——这就是引力的本质。同样,加速运动也会导致空间和时间的弯曲。
当没有物质存在时空间是平滑的,但只要有物质存在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扭曲并产生引力,爱因斯坦证明了空间扭曲是以一定速度传播的,这个速度就是光速。
3。黑洞和大爆炸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发表不久,一位科学家就从数学上证明了,只要星体质量集中在一个足够小的区域,质量除以半径超过某个临界值,时空就会发生强烈扭曲并形成黑洞。另一些科学家也从广义相对论推断并证明了,宇宙正在膨胀中,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这是广义相对论的两个主要贡献。
4。从波粒二象性到量子力学
随着宏观世界研究的深入,微观世界的波动理论和粒子理论也在发展着。对于光波究竟是波动还是粒子争论了很多年,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而光电效应实验则证明了光是一种粒子,从而产生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原理。最后由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波,当物体的动量乘以波长小于普朗克常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波动特性。
量子理论起源于普朗克的猜想,目的是为了解决无限能量困境。想象一个普通的火炉,按照传统波动和热力学理论计算,这个火炉的能量是无穷大的,这显然不可能。后来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认为火炉辐射的能量并不连续,而是以“团”为单位的。波长超过某一值的团不会携带能量,这个值就是后来的普朗克常量,即波的最小能量单元与频率的比例因子。
量子理论主要思想:
第一,能量以间断形式传播;
第二,量子论以概率论为核心;
第三,不确定性原理。
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里,对于电子究竟通过哪条缝一直令人困惑。而费曼认为,电子实际上同时穿过了两条缝,由此延伸,每一个从发射器到荧屏的电子其实都“同时经历了所有可能路径”,而这就是费曼著名的量子力学“路径求和”方法。爱因斯坦认为,在某一时刻电子具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而量子力学则证明了,电子永远不可能具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费曼证明,当考虑比原子大的物体的时候,为每条路径的赋值会保证,所有路径在求和时都会相互抵消,只留下惟一一条路径。这也是量子力学只适用于微观尺度的原因之一。由于量子力学以概率论为核心,需要用波函数描述粒子运动状态,这个方程最早被薛定谔找到,被称为薛定谔方程。
关于量子理论有一条重要原理——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比如我们想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里确定电子的确切路径,并用光子去撞击。用高频光照射能够精确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可是却会干扰电子的速度;用低频光能够将对电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可是却得不到电子的精确位置。海森堡量化这些数据并发现,无论采用什么测量仪器、运用什么测量方法,测量精度与速度总是成反比的。在微观世界存在一种均衡行为,一个物理量越精确另一个物理量就越不精确。
5。量子场论与第三次冲突
量子力学主要适用于微观尺度,广义相对论主要适用于宏观尺度,两者在各自的领域运行得很好。可是当涉及到黑洞或大爆炸那种质量极大、尺度又极小的极端情况就无法解决了,两者的方程式结合到一起求出来的不是无穷大就是概率大于1。这也是近代物理学的第三次冲突。
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更大的冲突在于,根据相对论原理,没有物质的空间应该是平直的。而根据量子论不确定性原理,微观世界的尺度越小,就会经历越强烈的量子涨落。那里有极度扭曲的空间和时间、能量的瞬间涨落、微观粒子的生成和湮灭、电磁场的疯狂振荡,与宏观尺度的宇宙大相径庭。
后来科学家们将量子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融合,形成了量子场论——这也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可观测和证明的最终理论。量子场论的主要思想:第一,量子场由粒子构成;第二,量子场整体呈现波动能量。量子场论将自然界三种力——弱力、强力和电磁力统一起来,并将三族微观粒子结合起来,形成粒子物理学家的标准模型。然而,自然界第四种力——引力始终没有融合到量子场论里,这也是第三次冲突之一。
三、超弦理论与M理论
爱因斯坦在晚年一直想要找出一种“大统一理论”融合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