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光皇帝 作者:赵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家主子是当今……”小太监话到嘴边又咽了下来,他也没带银两。

  “你给我多看看,我回去派人给送来。”道光催促道。

  “那可不行,你一走,我到哪里找你,天子脚下,怎有白吃的买卖。你不想破灾,我也不勉强。”算卦先生激将道。

  “先生,这样吧,我这有颗家传玉珠给你押着,帮我算上一算?”

  道光说着,从内衣里掏出一颗夜明珠。

  “主子,这可不能!”小太监急忙阻拦。

  “先给他,我们回去再派人来赎!”道光不让小太监阻拦。

  “好!先生爽快,那我就给先生占上一卦,再给你破灾。”

  算命先生一见这么大的夜明珠,心里乐开花。心想,把你的珠宝骗到手,溜之大吉,谁还让你派人来赎。可怜他虽知这是颗好珍珠,却不知这是当今皇上的镇朝珠,为此将来惹下杀身之祸,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只见算卦先生从卦盒里掏出三枚铜钱,口中念念有词,又合手向上空拜了三拜,便把这铜钱抛了六次,又比划了六次。

  “从卦象上看,这位看官算得的是蹇卦,坎上良下。跛脚之兆,卦辞上说:山高水深,行动艰难,西南不利,需英豪支持,还要坚守正道,就这样危险仍然很大。山上有水,山表险阻,水亦不易涉,这为困难之兆,先生应多多反思。”

  算卦先生说着,看了一眼道光,道光对此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先生,你注意听着:从交辞分析,初六阴交阳位,柔弱不正,与六四阴阴不应,勉强前进,必陷入上卦坎的险境中,轻率前往必遭困扰。了解形势、量力而行、等待时机才是明智的。再看六二阴交位正,与刚健的九五相应,本可前进,但上卦坎为险,九五陷于险中,居臣位的六二只有奋不顾身前往征讨,方可勉强维持下去。九三内卦中唯一阳交与上六相应,上六无力,也不能支持,只有返回内卦方可安泰。冒险求进莫如退守。”

  算卦先生见自己的一番话震住了道光,心中暗喜,今日算是挣了大钱,又进一步分析起来,竟然头头是道,把周围的人也给唬住了。

  “六四落入坎卦的危险中,进退两难,如虎落平原,龙游浅水,老牛掉进陷阱,这是最危险时候。”

  道光闻听,内心一震。“有救吗?”急忙抢问道。

  “补救是有可能的。”算卦先生缓口气,试探着说,“但这位官人可得多破费点。”

  道光把夜明珠递给了他,算命先生把珠宝接过来,拈了拈放入口袋。

  “九五陷入坎卦,非常艰难,但九五刚健中正,定会得到友人的帮助。此时上六是卦的终极,前进不能,回头与九五共挽时局,必然获得成功。这就是说先生最终可以脱离困境。”

  道光被他这一顿胡诌,心中一片迷茫,不知说什么好。“能脱离困境就好!”自语道。

  “为了让先生早早脱离险地,摆脱烦扰,我再给先生一道符咒,你拿回去放在枕下就可。”

  算卦先生说着,从卦摊内抽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符纸,上面乱七八糟地画了几个线条、圈圈。

  小太监接过符纸,回身请主子回去。道光本想出来解解闷,散散心,不想却让心中烦恼加剧,走在回去的路上,一声不响,闷闷不乐。

  正走着,忽见几名御前侍卫、太监跑来。原来他们在宫中不见皇上,正无处寻找,忽见皇上走来就一起围上来。又找了一顶轿,把皇上抬回宫。

  小太监命一人赶快回去赎回皇上的定朝珠,找了几遍,哪还有算卦先生的影子,只能回来复命。

  道光刚回到慈宁宫,皇后就迎上前,关切地问:“皇上,应多珍惜龙体,别让我们担忧,今后外出要多带几名侍卫。”

  “皇后勿虑,朕只是出去散散心,不会走出多远。如今朕心中已有了眉目,对于回疆之事将重新作出几个重大决策。”

  “不知皇上有何英明决断?”皇后关切地问。

  “朕的决策英明与否尚难以定论,也仅是权宜之策。朕以为,首先应调兵遣将,组成前线军事指挥机构。”

  “皇上,这指挥机构哪些人能够胜任?”

  “嗯,朕反复思考,有能力可信任之人不少,像陕甘总督杨遇春、伊犁将军长龄、山东巡抚武隆阿等人均可。”

  “皇上准备把这军事指挥机构设在新疆何地?”

  “这个,朕也在权衡,暂定哈密或阿克苏,这将由回疆具体形势而定。”

  “皇上还有什么想法?”

  “其次调兵不能少于二万人!”

  “回部叛军有多少?”

  “目前尚未查清,估计也不下三万人。”

  “皇上日理万机,同时也要注意休息,不可劳累过度。”

  “多谢皇后关怀,国家能有对上体贴君王、对下关心百姓,具有母仪风范的国母,何愁万事不一帆风顺。”

  “皇上过奖,折煞我了。”

  道光六年(1826年)七月十三日始,平叛战争拉开帏幕。

  七月十四日,伊犁将军长龄派遣领队大臣祥云保,硕隆武率兵二千人星驰南行奔赴回疆。

  七月十五日,乌鲁木齐提督达唆阿·多贵率领四千官兵驰赴回疆应援。

  七月十七日,吉林将军富俊,黑龙江将军禄成各率精兵二千名听候调用。

  七月二十一日,传谕富俊、禄成火速率兵前往新疆哈密与杨遇春会合。

  七月二十一日,宁夏将军格布舍也挑选精兵二千名开向哈密。

  七月二十一日,又调派御前大臣赛冲阿、侍卫大臣吉论泰率三旗侍卫、前锋参领、护军参领、护军校一百人奔向哈密军营。

  七月二十一日,命钦差大臣杨遇春统领陕甘官兵由三千人增至六千人分批发向哈密。

  武英殿内,军机大臣、大学士曹振镛将自七月十三日到二十一日发出谕旨情况写成折子送到皇上面前:

  “圣上,这材料臣已处理完毕,请皇上过目。”

  道光匆匆测览一下,满意地点点头。

  “曹学士,目前发兵有多少?”

  “回皇上,至今天已发兵一万八千人。”

  “嗯,还有哪些省的兵尚可再发?”

  “回皇上,山东、直隶、蒙古、安徽、河南等地兵力尚可再发。”

  “根据目前局势,你分析一下朕的总体军事部署可有不妥之处?尽管直说。”

  “臣认为皇上的总体战略是这样的。”

  “怎样,但说无妨!”道光对他微笑一下。

  “皇上想让伊犁将军长龄镇守北疆,相机调度行事,可进可退,巩固后方。”

  “对,朕有此意,还有呢?”

  “陕甘总督杨遇春到回疆指挥平叛,皇上看重杨总督指挥稳妥、为人厚重、做事细心,并在军中有较高威望的优点。”

  “是这样。”

  “皇上了解到西回四城相继陷落、道路被叛军所阻,无法畅通,难以互应,而命各路援兵回集新疆东部的哈密,等待各部大兵聚集时再入疆平叛。”

  “曹学士与朕分析相同,你以为朕的这种战略部署有何不妥吗?”

  “圣上英明,没有不妥。”

  “不要给我戴高帽,也可以说反对意见,朕的为人,曹学士也不是不知,直说无妨。”

  “不妥之处倒没有,只是臣以为皇上做事是稳中求妥,小心谨慎,这是优点,当然,从另一面看也是缺点。”

  “好,朕就希望听缺点,你说给朕听。”

  “皇上做事还不够大胆,发兵哈密有有利一面,也有不利一面。有利一面就是臣刚才说的皇上稳中求妥的优点。缺点是有点保守,大军还可再向西移到阿克苏等地,不知皇上有何想法?”

  “阿克苏等地?嗯,有点道理,但是否有点太冒险,重兵屯于一处,万一叛军包围于其中,这岂不有害而无益?”

  “皇上考虑事情果然周全,宁可稳一点,也不愿冒险。”

  “哈哈,这是保守嘛,朕也会冒险的,还没到时候,等一等再说吧。”

  道光与曹振镛相视一笑。

  伊犁将军府。

  伊犁将军长龄和钦差大臣杨遇春正在饮茶叙话。

  “杨大人,你对圣上的平叛战略部署有何看法?”

  “哦,我以为圣上做事小心谨慎,步步为营,考虑问题也较周全,只是有点太保守,顾虑较多。”

  “就是嘛,各路调兵云集东部哈密,距离前线战场有六千多里,仗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