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仪。他在路上从不东看西看,行为特别如法,到了半山腰休息时,停下来到处看看,然后又上去。我心里一直觉得:《入行论》所讲的这个偈颂,他是如理如实地做到了。我虽然到他们寺院里讲经说法,但当时比较年轻,有时候头可能转得比较快。大家都知道,旁边有个非常严肃的人,自己在他面前始终不自在,虽然我在他后面,他可能看不到,但我后面的人应该看得到我,所以有种不同的感觉。
不管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那些持戒大德的行为对自己的心还是有一定作用。看到他们的威仪清净庄严,自己始终有一种惭愧之心:“他们是修行人,我也是修行人,人家坐的时候如如不动,走路也是如理如法,而我呢?”有些人坐时东看西看,正如上师如意宝所比喻的,有时候像乌鸦的头,有时候像公鸡的头 ,这些不如法的行为都不太适合修行人。
我们作为修行人,威仪是一种调心的方法,有时候它能对心直接起作用。比如说一个人很寂静地合掌,眼神也非常专注,那他的心自然就会专注到三宝佛像上。而另一个人东张西望,闲言碎语,他再怎么样祈祷,也不见得有很大的力量。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给我们规定这些威仪,并非没有意义,它对调心直接或间接有非常大的作用,故不应小看这些行为。
有些人认为:“外在的行为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自己的心,心什么都不执著,才是最重要的。”说这种话的人,往往不执著善法,只耽著恶法。他们觉得对治习气特别累,口头上说不要执著,但平时的所作所为经常不如法。因此,我们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最好不要说大话,应效仿历代大德的清净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能够调伏自心,还能令见者生信,对三宝的信心、对人生的感悟以及清净观油然生起。
颂词中还说,如果自己在放眼远望时,恰好看见有人来了,应当用和蔼的目光迎视对方,并和气地打招呼说:“善来!”这是印度当时的传统,是人与人之间最恭敬的礼节,相当于我们平时的“你好,你来了”。在汉传佛教中,大家见面习惯说“阿弥陀佛”,以这样恭敬语来问候,这一点也很重要。
然而有些人,你本来没有得罪他,但他一见你就怒目斜视,恶狠狠地说:“喂,你给我过来!”好像对你特别不满,让人自然产生一种不同的心态,这种行为不太好。如果我们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则应像佛陀在因地时一样,对任何人没有傲慢心,好像是众生的服务员。我经常给你们这样讲,虽然自己做不到,但心里却相当羡慕。现在有些高级宾馆或飞机上的服务员,他们的行为非常符合大乘佛教的威仪——“先生,您需要什么?”“小姐,您想喝什么?有什么能为您服务的吗?”尽管他们内心不一定这样恭敬,但这些举止相当不错。我们发了菩提心的人,若能对每个众生也这样,真的是非常好!
所以我平时也是要求学院中的发心人员,在与任何人交往的过程中,不管是语言还是行为,应当尽量地恭敬别人。当然,每个人的评价也有各种各样,有些人说:“这个人对别人非常慈悲,相当好!”有些人说:“那个人我看都不想看,他在就不想买东西!”这些话并不是出自一两个人之口,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每个人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因此,不管你是在家人、出家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甚至打电话、坐车时,自己原来非常可恶的行为,能不能逐渐变得细微如法一点?若能这样,对我们调心自然能带来一定的利益。
我始终认为,学佛首先要以人格为基础,人格非常好的话,学佛应该有希望;假如你连人都做不好,想成佛恐怕有一点困难。有些人平时为人特别糟糕,但进入佛门后,马上就想获得即身成就,这恐怕是办不到的,只是一种黄粱美梦而已。
所以,大家平时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应该用一些恭敬的语言。当然,各地打招呼的习惯也不相同,我们学院这一带,早上见面的问候是:“你睡好了没有?”离开的时候是:“晚安!”(好像还没有到中午,大家就开始说“晚安”。)以前上师如意宝说,他求学的石渠那一带,送客人的时候说:“求莲花生大师保佑你!”噶当派大德的传记里说,早上的问候是:“你晚上做善梦没有?”晚上的问候是:“祈愿你不要做恶梦。”各地方的传统都不一致,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发了菩提心的人,说话尽量不要伤害别人,即使有时候烦恼现前,得罪了别人,也要在内心当中忏悔,过一段时间气消了,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互相沟通是有必要的!
为察道途险,四处频观望,
憩时宜回顾,背面细检索。
我们启程去远方时,为了察看道途上有无危险,可以停下来四处观望。印度以前不像现在,不管在森林中还是城市里,经常会有老虎、狂象、熊、豹等可怕的猛兽,也有毒蛇、恶人、非人、罗刹等各种威胁。修行人在行脚时,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和其他人同行,都要先停下来前前后后、四面八方地看看,详细观察去的地方有没有违缘、障碍、土匪强盗等,如果觉得没有这方面危险,就可以前进、继续赶路。
以前唐僧去印度取经的路上,经常遇到各种险难。藏传佛教一些大德前往印度的途中,也有许多大象、毒蛇、蟒蛇等频频出没。我们现在的环境虽然没有这些危险,但在出行郊游时,也应该打电话先了解一下:路上塌方了没有,高速公路封了没有……通过各种途径来打听,这是很有必要的。
有智慧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考虑得非常周到,绝对不会盲目而行。尤其是上师如意宝,每次不管去国内外哪个地方,很多事情都了解得非常清楚。比如今天我们要赶路,上师早上起来就会问:“今天去的地方有多少公里?中间有没有旅店,那里的条件怎么样?路会不会好走?今天天气怎么样?……”所以呆在上师身边,自己一定要装聪明,有时候晚上都不敢睡,心里一直琢磨“明天我见上师时,可能会问这个问那个”,有时候翻日历,有时候查资料,有时候找地图。如果没有答得上来,上师显现上也不太高兴:“你怎么这么笨啊?连有多少公里都不知道,你原来不是去过吗?”虽然有这种情况,结果跟上师去了一趟后,不管是什么地方,那里的风俗习惯、人们生活、城市人口、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基本上了解得一清二楚。所以,跟有智慧的人一起去,确实完全不同。我这一生当中,对上师的智慧非常羡慕,只要跟上师去一个地方,哪怕是很短的一程路,从中也能学到很多很多,且不说佛教中一些高深莫测的境界,世间上的许多知识也是这样学到的。
而有些人平时在这方面,好像装在口袋里一样。若问他:“你去过拉萨没有?”“去过。”“拉萨的状况怎么样?到那里有多少公里?”“不知道,反正我去磕头就回来了。”好像迷迷糊糊的,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有时候真的这样想:“作为一个人,能证悟是最好的,但若实在不能证悟,也要成为一个稍微有智慧的人,眼界要开阔,学识要广博。否则,成天懵懵懂懂的,这样的生活非常不自在。”当然,这些都是多余的事情,但实际上,作为大乘修行人,我们不能除了自己的证悟以外,跟世间的一切都没有瓜葛,这也不合理!
总之,我们在休息的时候,应回过头来观望,对后方进行详细检查。如果你没有看,一直往前面走,后面跑来老虎把你吃掉也很难说。倘若后面没有小偷,也没有其他的野兽,一切情况都非常好,平安无事,又继续前进。
前后视察已,续行或折返,
故于一切时,应视所需行。
对前前后后做了详细审视之后,如果没有什么违缘,就可以继续前行;如果觉得前面可能会有危险,比如道路塌方、强盗土匪出没,则应改变路线或者返回。总而言之,在四威仪 的一切时分,都应当了知必要而行。
在这个过程中,务必要“应视所需行”,即观察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必要,对自己和众生是否有利益。我们做任何事情、到任何地方去,首先一定要再三观察,千万不能别人说到哪里去,自己就随声附和,跟着他乱跑,这是没有头脑者的行为。
以前上师经常说:“我们说话、做事千万不能像发疯者一样,应该如理如法详详细细地观察,心静下来考虑之后再行事。”比如我早上起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