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暮類袄矗敛豢推匚柿醣福骸拔裁床唤心愕乃廊フ侥兀俊笨酌魇置髁苏庵智榭觯肓醣赴呀S〗桓陡醣敢残即蠹叶疾荒芪チ睢
  孔明事先把相关地形地物,俱皆仔细侦察,胸中已经有了完整的作战计划。这才发号司令,调度各将分头御敌。众将虽然听令,却心存疑惑。张飞还问孔明,你自己做些什么?孔明大方地回答:“我只坐守此城。”惹得张飞冷笑。刘备的内心,其实也疑惑不定。
  博望坡一战,夏侯惇中计深入狭道,孔明安排火攻。曹军死伤无数,夏侯惇冒烟突火而逃。关羽和张飞,这才口服心服,相对地说:“孔明真英杰也!”新野百姓,更是庆幸刘备获得贤士的襄助,而欢喜万分。
  空降部队,并不是依赖老区的全力支持,便能够发挥所长。更重要的是,上任后的前三件事,必须处理得令众人满意。我们称为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果火得不好,说不定烧掉自己的眉毛,惹大家笑话。孔明事先准备周全,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第一次的表演。赢得大家的掌声和信心,果然不同凡响!
  19。刘表死后,为什么一片混乱?
  人终会死,对自己来说,大可以不了了之。因为没有人能够把所有事情办完才走,不如仿效英国首相邱吉尔的潇洒态度:“酒店打烊,我就走!”来去清白,何必挂虑?但是,对事业组织而言,则不能说走就走,撒手不管。因为群龙无首,势必引起各种争夺,造成很大的混乱与危机。所以接班人的妥善安排,十分必要。
  刘表一死,蔡夫人与蔡瑁、张允商议假写遗嘱,立次子刘琮为荆州主人,写降书向曹操投献。曹操大喜,派大军南下。先头部队又被刘备夹杀,关羽放水淹死很多曹兵。曹操一方面大军逼近,一方面派徐庶前来招降。刘备不为所动,曹操大怒,下令即日进兵。刘备不忍百姓受害,带领大家向江陵而逃。一路上行动十分缓慢,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关羽和孔明分头求取援兵,大家人心惶惶。又值秋末冬初,走得和天气一样凄冷。刘备爱护百姓,却又无力保护,内心更是悲伤!
  曹操杀掉刘琮母子,又派人往隆中搜寻孔明妻小。幸好孔明已先一步把家人迁往他处,才免遭毒手。
  刘表生前,对次子有所偏爱。却又拿不定主意,对接班人并无妥善的处置。死后家人受害,乡土也守不住。可见这些严重的后果,是刘表未尽责任的后遗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这样,像袁绍兄弟和刘表,如此庞大的带来,怎么可能说倒就倒呢?富不过三代的教训,比比皆是。重视家教,把下一代教养成人,慎选接班人,好好加以培育和引导,才是生生不息的必要措施。
  20。曹操为什么杀孔融,他的儿子有什么反应?
  孔融是孔子二十世孙,自小聪明。十岁时,有人说他“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他立即回应“如所言,君幼时必聪明者”。可见其直言无讳的习性,已经养成。后为中郎将,累迁为北海太守,极好宾客。常说“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吾之愿也”。他一直以大汉的臣子自居,秉性正直。又急公好义,甚得人望。
  曹操和孔明交手之后,更加觉得刘备的可怕。他认为真正的对手,只有刘备和孙权,其他都不足介意。于是传令起大兵五十万,要扫平江南。那时候孔融在朝中担任大中大夫的职务,劝谏曹操说:刘备、刘表皆为汉室宗亲,不可轻伐。又说: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曹操大怒,下令如有再谏者斩。孔融感叹说: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有人密告曹操,下令加以捕捉。孔融的两个孩子,在家下棋。家人叫他们赶快逃避,两个小兄弟,却认为破巢之下,没有完好的卵。结果也被捕捉,一并斩首。父子都很刚直,所以命运相同。
  从显秩序看,曹操不听忠言,孔融则过分直言,让曹操恼羞成怒,以致满门抄斩。从隐秩序看,曹操不觉悟,不知道隐秩序透过孔融,给他一些警讯。不应该再如此不义,否则不可能让他得逞。孔融则牺牲自己父子,给世人一种警惕。认清曹操的真面目,不要再上当。
  然而,隐秩序的警讯,毕竟需要高度冷静的领悟力,才能够正确地解讯。孔融所传递的讯息,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刚直太过,取祸之遁”,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21。孔明劝刘备取荆州,刘备为什么不要?
  依据孔明的预测,荆州这个地区,应该是刘备所要争取的目标。他在隆中对谈时,已经明白指出,这是刘备的天命。现在刘表病危,正是取荆州的良好时机,所以劝告刘备,及时拿取。刘备却说不忍心乘人之危,不表同意。孔明说今若不取,后悔何及?刘备则坚持宁死不忍做这种忘恩负义的事情。他们两人的目标,实际上是相同的。只因为身份不同,立场不一样,才各有坚持。孔明是军师,站在参谋作业的角度,当然要把握时间。能取便取,何必顾虑太多?万一情况有变,岂非坐失良机?刘备是主师,形象十分重要。给大家以不义的印象,很可能前功尽弃,把长长累积下来的信用扫光了。
  孔明的预测是正确的,刘表一死,刘琮在蔡夫人与蔡瑁策划之下,向曹操投降。刘备闻知大器,也无法挽回。刘备的想法也很正确,既然是天命,该得到的就跑不掉,何必急于一时?不拿不拿,总有一天会拿,急什么?这两种说法,其实并没有差别,都在解释隐秩序的同一讯息,不过是说法不一样而已。因为隐秩序无形无迹,所透露的讯息,并不能确切地传递人物、时间、地点和作业细节。还是要靠接受讯息的人,做出合理的解说,才能发挥功效。由于各人有不同的解说,所以对于同样的讯息,可能产生不一样的反应。天命由天下违,人的反应还是要由人自己负债。刘备顾虑现在取荆州,将来死后,在九泉之下,不好意思和刘表见面,是正确的。孔明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刘表并未托孤于他。
  22。刘表托孤于刘备,结果如此,刘备难道没有办法吗?
  荆州对刘备来说,非常重要。刘表对刘备的信任和敬重,从放心托孤给他,可以看得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竟然弄得荆州落入曹操的手中,实在是令人遗憾!
  刘备只顾虑个人的名誉,并不理会组织目标的达成,恐怕不是两全其美的态度。孔明在涉及个人名誉的事宜,不方便过分坚持他的意见。则是深谙干部和领导者的相处之道,我们不能怪他。关羽和张飞,在这方面的素养都不够,帮不上忙。倒是局外人伊籍,有话可以直说,提供刘备不少有用的讯息。但是他的身份,原为荆州幕宾,也不便过分偏向刘备,只能够通风报讯而已。
  刘琦和刘琮,对刘备都相当敬畏。刘琮在刘表逝世时,还向众人表示,兄长刘琦在江夏,叔父刘备在新野。要是联合起来兴兵问罪,那怎么办?实际上有很多人,并不赞成投降曹操。反而欢迎刘备此时明白表示态度,来接管荆州。孔明所说的良机,便是指民意的归依。
  刘备交谈以叔父的身份,辅传刘表的长子刘琦,继任为荆州之主。相信这样的做法,便可以善尽孤孤的责任。使刘表临终时,也不致盼望刘琦不来,大叫数声而死。荆州大多数官民,也都能够安心下来。至于蔡瑁等人,不用关羽、张飞出面。当地的将领,如文聘、王威,自然会收拾他们。对于刘备本人的仁义形象,也有增无减。若是刘表遗嘱,立刘琮为继承人。刘备同样可以辅助,把刘琦安抚好。以荆州的实力,曹操不见得攻得下来。对于百姓来说,刘备安荆州,才是大家最欢迎的!
  23。曹操为什么派徐庶招降刘备?难道不怕他不返回?
  曹操看到别人,不一定想起仁义这两个字。他一想到刘备,便联想到仁义。这种隐秩序的交感作用,看不见也说不清楚。却实实在在,随时随地发挥功能。
  他催动三军,漫山遍野,来到新野下寨。想起徐庶是刘备的好友,命他去投降刘备。投降最好,不投降也显示曹操的仁义。不愿见黎民百姓受苦受难,足以收买人心。有些人是真仁义,有些人则善于假借仁义的美名,大行不仁不义的事情。显秩序不一定分得清楚,隐秩序却一清二楚,怎么也隐瞒不了。曹操向徐庶说:“我今欲踏平樊城,奈怜宗百姓之命,公可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更执迷,玉石俱焚。”徐庶来到樊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