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黄克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股可怕的瘟疫在红军中蔓延开来。。   
  不少部队开始搞逼供信,供出一个,杀掉一个,甚至连队也有权杀人了:   
  不少江西籍战士因“富田事变”发生在江西,成为肃反主要目标,冤死在自己同志的刀下;   
  有的团打了三十多个“AB 团”;有的师杀了好几百名“AB 团”。   
  “AB 团”越抓越多,越杀越多。。   
  真是祸起萧墙,冷风瑟瑟。   
  黄克诚作为第四师第三团的政委,也一度成为团肃反委员会主任。   
  在蒋介石即将大规模“围剿”苏区之际,上级提出“阶级决战”的口号,要求清除混进革命队伍的地主、富农、“AB 团”等反革命分子,黄克诚是赞成和拥护的。   
  因而,肃反伊始,黄克诚还是忠实地执行了上级的指示,在全团清除“AB团”,一下子打掉了一百多人。   
  但是,随着肃反工作的深入进行,黄克诚越来越感到疑惑。“AB 团”越抓越多,那么多反革命混在队伍中,红军还能够打修水、克长沙、攻吉安,取得一系列战斗胜利,让人难以相信。特别是广大战士勇猛冲锋,出生入死,竟然冒出许多人是“反革命”?!   
  黄克诚开始认真地反思了。他日益感到这场肃反斗争有问题,心里更加内疚和悲愤。那么多战士被杀掉了,那么多优秀干部死在自己同志的刀下。。   
  中央苏区第一次大规模的肃反运动逐渐进入了尾声。黄克诚在痛定思痛之后,还是不能原谅自己,他后来回忆说:   
  在这次肃反打“AB 团”扩大化的错误行动中,我对“AB 团”的存在及其危害性,对“阶级决战”的口号和所谓“地主富农钻进革命阵营内部破坏革命”的事实,开始一段深信不疑,对上级的指示和部署,完全是自觉地遵守执行,从而,铸成了遗憾终生的大错,至今回想起来,犹感沉痛不已。如果要细算历史旧帐,仅此一笔,黄克诚颈项上这颗人头是不够抵偿的。由于这次错误的教训太惨痛了,使我刻骨铭心,毕生难忘,所以,以后凡是碰到搞肃反、整人之类的政治运动时,我就不肯盲从了。①1931 年1 月,东韶。   
  天色已经大亮,云消雾散之后,山头抹上一层红色的阳光。眼前这一切使人很难想象,就在几天前,这里曾经是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的战场。国民党谭道源师就在这里被红军打得一败涂地,三千多人就地被俘。   
  红三军团第四师在东韶休息好几天了。第四师新任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黄克诚抓住这难得的间隙,举办了一个短期军事政治训练队。   
  黄克诚是老资格的部队政治工作者,回顾自己参加革命军队后的种种经历,使他亲身感受到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亚于军事指挥,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应该也具备一定的政治工作素质。黄克诚将目光对准了那些在四师最基层的“干部”一班长。他从全师抽调了二十多名年轻有为的优秀班长,举办了一个短期政治军事训练队,为部队培养基层骨干。   
  训练队的训练是严格而又正规的。黄克诚为此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与心血。他亲自给学员们授课,讲授如何去做政治工作,同时督导学员们进行必要的军事培训。   
  时值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不久,黄克诚与苏区的广大将士一样,心境格外愉快。   
  亲身经历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使黄克诚有幸目睹毛泽东那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蒋介石十万兵力分进合击,妄图一举歼灭红一方面军。毛泽东提出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以小股兵力诱敌就我范围,主力部队则秘密集结于黄陂、小布地区,以逸待劳,待敌战线拉长,兵力分散,士气低落,红军主动出击,五天内取得龙冈、东韶两战两捷,歼敌一万六千余人,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兼十八师师长张辉瓒,整个战役打得痛快淋漓!正像后来毛泽东写的反映这次反“围剿”的著名词章《渔家傲》所描述的那样: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时间过得真快,两个多月过去了。   
  第四师政委石恒中病愈归队。上级随即传来命令,调派黄克诚到第三师担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军事政治训练队也随之结业了。学员们经过短期训练,派到了各连担任政治委员。   
  后来,这些学员当中不少人成为红军的优秀指挥员。其中杨勇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东韶通往乐安招携镇的山间小路上,黄克诚独自一人,手牵着一匹白马,不紧不慢地走着。   
  马背上是一件简单的行李,里面是黄克诚的随身生活用具。阳春三月,春的气息已经很浓了。   
  五颜六色的花朵,绿草新枝,沉浸在徐徐春风里。沿途的老百姓喜气洋洋,分田分地正忙。   
  黄克诚沐浴在这一片春光里。   
  他将要到红三军团第三师赴任了。经历了多次升降起伏,多次被指责批判之后,黄克诚反而更加成熟了,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去冷静地思考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不盲从,逐渐成为他做人、行事,乃至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的重要准则之一。一进招携镇,三师师长彭邀已经闻讯前来迎接了。   
  黄克诚急忙迎上前去,与彭邀高兴地握手致意。   
  彭遨一脸络腮胡子,开朗爽直。黄克诚与他以前就认识。他知道彭邀毕业于长沙楚怡工业学校,也是湖南人,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是红三军团最出色的指挥员之一。能够与这样的同志共事,黄克诚心情十分舒畅。   
  黄克诚刚刚安顿好,来不及休息,便投入了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   
  打土豪、筹款、扩军、协助地方党委作群众工作,一切忙忙碌碌。   
  这时,黄克诚得知中央苏区成立了苏区党的中央局。根据中央决定,周恩来、项英、毛泽东、朱德等为中央局成员,以周恩来为书记,但是,周恩来正在中央工作,一时难以脱身。于是,中央就派项英带领一部分干部先行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并代理中央局书记。      
第四章 反“围剿”攻赣州征程起波折 
  1931 年2 月初,蒋介石任命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陆海空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代行总司令职权,开赴江西南昌。   
  何应钦曾与蒋介石有同窗之谊,相交甚密。何应钦进驻南昌后,立即对红军的情况进行综合查核,组织部署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   
  为此,他制定了详细的“围剿”计划,先后调集兵力约二十万人,配以三个航空队,妄图彻底消灭红一方面军,摧毁中央苏区。   
  蒋介石审阅了何应钦的“围剿”计划后,甚表赞成,公开叫嚣“三个月内消灭共军”。   
  4 月初,各路敌军云集中央苏区周围。   
  何应钦采取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略方针,兵分四路、形成了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东西八百里长的战线,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大举迸犯。   
  4 月中旬,以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组成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达江西宁都县青塘。   
  4 月17 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召开扩大会议,商讨退敌之策。会上对反“围剿”方针出现了分岐。   
  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项英主张红军撤退,他说:“我们才有三万多人,怎么能打得过人家二十万大军?只有离开中央苏区才是出路。中央有过这样的指示,当红军有被消灭的危险时,可以抛弃旧的,组织新的苏维埃区域。”   
  进而,项英竟然提议:“斯大林同志说过,四川是最理想的根据地,我们是不是撤到四川去?”   
  项英的主张获得了部分同志的首肯。   
  中央代表团有的同志主张红军退出中央苏区,采取分兵退敌的方针。   
  毛泽东坚决反对这种离开根据地,到外线作战的主张,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说:“我不赞成退出中央苏区到四川去。根据第一次反‘围剿’的经验,虽然敌人比我们强大得多,但是只要我们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依靠苏区人民,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打破第二次‘围剿’是完全可能的。”   
  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经过反复讨论,终于获得苏区中央局和中央代表团的同意与支持。   
  根据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的命令,红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