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灵自由之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活,能够爱得深、爱得久的生活。否则,静心就是出轨,好比吃药一般。很多人都是这样,有过非凡的体验,可却过着虚张声势的卑贱生活。那些吃药的人确实有过一些奇特体验。他们或者看到各种颜色,或者比较敏感;这种化学状态中,因为比较敏感,他们的确看到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毫无间隔。可是药力一退,他们便回到原地,照样充满恐惧、无聊。他们坠回平常的沉闷、单调,然后又开始吃药。 

    除非先建立德性的基础,否则静心只不过是诡计,为的是要控制心,要它安静,要强迫它符合一个“做这些事你就有好处”的体系。这样的一个心,即使尽一切方法和体系,一样还是狭隘而受制约,所以没有价值。我们必须先探讨何谓德性,何谓行为。行为是不是养育我们的社会、文化的环境制约的结果?你的行为与此相符。但这是德性吗?德性是不是在于根除贪婪、嫉妒等社会道德的自由之上?德性可以培养吗?如果德性能够培养,那不就变成一种机械的东西,再也没有德性可言?德性是活的,流畅的,不断的自我更新。德性无法聚集。说德性可以聚集就像说谦卑可以培养一般。谦卑是可以培养吗?只有骄傲的人才“培养”谦卑,不论他怎么培养,他照样骄傲。可是如果看清虚荣和骄傲的本质,这种看清之中就有免除虚荣与骄傲的自由,也会有谦卑。现在如果明白这一点,就可以开始寻找何谓静心了。如果你只是做一两天就放弃,不是最真实、最认真,做不深入,那么请不要谈静心。如果你了解静心,那么静心是最不凡的事。可是只要你还一直在追寻、摸索、向往,贪婪的抓住某种你认为是真相的事物,你其实是在投射,你就不可能了解静心。除非你完全不再要求“体验”并了解生活中的混乱、失序,你不可能拥有它。你观察那种失序时,秩序就来了!你做到这一点本身就是静心,你就不但能问静心是什么,而且还能问沉思不是什么。否定了虚假,真实就确立了。 

    不论是什么体系或方法,只要是教你如何静心的,显然都是假的。我们可以在知识上、逻辑上知道这一点。如果你依照某种方法实践,那么不论这方法多么高贵、古老、现代、风行,你都是在使自己变成机器。你在重复一件事,让自己得到某种东西。静心时,目的就是手段。可方法是承诺你某种东西,那是追求目的的手段。手段如果机械化,目的必然也是由机器产生。机械的心会说“要得到一种东西”我们必须完全根除方法、体系,这就是静心的开始。这时你已开始否定一种极为虚假,毫无意义的东西。很多人都在实践“知觉”。知觉可以实践吗?如果你实践知觉,你就一直都不专注。所以若想知觉这种不专注,请不要实践专注。你只要知觉自己的不专注,这种知觉中就有专注。这是不用实践的。请务必了解。这一点这么清楚简单。你不必到缅甸、中国、印度才能明白。这些地方很浪漫,可是不实际。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印度旅行,我坐汽车,车上有很多人。我坐在前排司机的旁边。司机后面有三个人在讨论知觉。他们想和我讨论何谓知觉。汽车开得很快。路上有一头山羊,司机没有注意,轧死了这只可怜的畜生。这时后面那三位先生还在讨论知觉,完全不知道车子轧死了一只羊。我们知识上关心“知觉”,口头上、辩证上研究各种意见,可实际上并不明白真正的一回事。 

    实践这种事情是没有的,有的只是生命。这就产生另一个问题:如何控制思想?思想四处游走。你想思索一件事,它就跑到另一件事上。他们说实践,说控制。他们想一幅图画、一个句子或任何东西,他们专心。可是思想跑到另一边,你把它拉回来。于是你来我往,拉锯战开始。所以我们就问:控制思想有何需要?控制思想的事体又是谁?这个真正的问题除非我们了解,否则不会知道静心指的是什么。我们说“我必须控制思想”时,这个控制者,这个检察官是谁?这个检察官和他想控制、塑造、改变的事物有什么差异?两者难道不一样吗?然后,如果这个“思想者”明白自己就是思想本身,明白“体验者”就是体验本身,结果会怎样?他要怎么办?你们了解这个问题吗?人就是思想,而思想会四处游走;然后人觉得自己与思想有所隔离,于是他说,“我必须控制思想。”这个人与所谓的思想有别吗?如果没有思想,还有没有人?如果明白自己就是思想,会怎样?如果人就是思想,一如“观察者”就是被观察者,情况会怎样?如果不再有隔离、分裂,不再有冲突,因此思想也不再受控制、塑造;那会怎样?这时还会不会有思想的游走?以前是控制思想、集中思想是想控制思想的“人”和散漫的思想之间的冲突。这些事无时无刻跟着我们。可是突然我们明白人就是思想,不是口头明白,而是真正明白。结果怎样?还有思想散漫这回事吗?这种事只有在人和他所检查的思想有别时才有。这时他才会说,“这个思想对”或“这个思想错”,或“思想散漫,我必须控制”。可是人一旦明白自己就是思想,还有什么散漫?各位,请仔细想一想。不要只是接受。你们自己会懂的。有抗拒时才有冲突。这种抗拒是以为自己与思想有别的人制造的。可是人一旦明白自己就是思想,就不再有抗拒。这并不是思想终得四处散漫,为所欲为。正好相反。这时整个“控制”和“集中”的观念开始大幅度变化。整个观念变为专注,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了解专注的本质,了解专注是可以凝聚而出,我们就知道专注与集中完全不一样。集中是排斥他物。这时你就问了:“不集中我还能做事吗?”“如果要做事,我能不集中吗?”但是专注就不能做事吗?专注不是集中。专注意味着留心听,留心看;用你全部的生命、身体、神经、眼睛、耳朵、心灵;完全的看、听。完全的专注中无任何分裂,你可以做任何事。这种专注没有任何抗拒。 

 
第3节 沉 思(2)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脑是受制约的,是几千几万年进化的结果,是记忆的储仓;而包含这样的脑的心能够安静吗?心必须整个安静,才能够不混乱而有认知,而看得清楚。心如何能安静?我不知道你们自己是否发现,要看美丽的树、充满光彩的云,你自己看起来就要完整、安静,否则就不是直接的看它们。你看它们是带有某种快乐的形象、昨日的记忆。你不是真的看它们。你不是看事实,而是看形象。所以,我们问心的全体(包括脑在内)可以完全平静吗?大家一直问这个问题。大家都是认真的人。他们没办法解答。他们已经厌倦技巧。他们说,重复念一些句子就可以使心平静。你试过吗?一直念“圣母玛丽亚”或者有些人从印度取回来的梵言、曼陀罗,你曾反复念这种句子,想使心平静吗?其实不管什么句子,譬如“可口可乐”,只要反复有节奏的念,都会使心平静。不过这个心却是迟钝的不敏锐的心,不警觉、不活泼、不热情。迟钝的心也有可能说“我有高度超越的体验”,可这是欺骗自己。 

    所以,心的不静既不在于念诵,也强迫不得。要让心安静下来,我们已玩过太多技巧。可是我们心里深知,只要心平静,这就是全部。这就是真正的认知。心,包括脑,怎样才能完全平静?有人说要练呼吸:呼吸要深,使更多的氧进入血液。但是一个卑鄙的心也可以每天深呼吸,然后非常安静。不过它还是卑鄙的心。你也可以练瑜珈。瑜珈是“动”的方法,而不只是做某些练习使身体健康、强壮,其中包括吃东西要吃得对、不能吃太多肉(这一点我们不说太多,你们可能每个都是肉食者)。这种“动”的方法讲求的是身体的敏感、轻盈、注意饮食种类。这样的话,我们怎么办?谁在问这个问题?我们看得很清楚,我们不论内在或外在都很混乱。可秩序却是必要的,一如数学秩序的那种秩序。然而要有秩序,并不是符合别人或自己认为的秩序蓝图,而是观察混乱就可以。看清楚混乱就会产生秩序。除此之外,我们也知道心必须非常安静、敏锐、不陷于任何心理或生理习惯。那么这种事怎么来?问这个问题的又是谁?喋喋不休的心,有很多知识的心会问这问题吗?这样的心学得到新事情吗?这件新事就是“我只有在平静时才能看清楚事物。所以我必须很平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