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竺可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屈指可数,并且当时我国没有培训气象人员的专门学校。针对这种局面,竺 

可桢先后办了四届气象练习班,以缓解气象专业人员缺乏的矛盾。竺可桢本 

人还亲自为第三届练习班编写讲义,讲授了一个学期的气象学。竺可桢为我 

国气象队伍的壮大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竺可桢与同事、学生同甘共苦。他总是严以律己。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 

段之后,大后方物价暴涨,竺可桢的生活陷入困境,1943年的年夜饭吃的是 

霉米。同年12月,中央研究院决定发给各所的科研人员每人1000到2000 

元的救济费。竺家当时已是入不敷出,但竺可桢却主动要求将他应得的救济 

费平均分给该所几名作事务性工作的人员。 

    在国际交往中,竺可桢时时刻刻注意维护祖国的尊严。1936年,金陵大 

学某君偕同两名日本人访问北极阁,他们要求照相,后来又要求登台参观, 

气焰非常嚣张。竺可桢坚决不允许他们的无理要求,只让他们买了几本书, 

悻悻而去。1937年竺可桢去香港出席远东气象会议,会议期间港督和会长设 

宴时把中国的席位排在末尾。竺可桢不能容忍这种侮辱我国国格的行为,与 

其他两位中国代表商讨后愤然回国,不再出席会议,表现出中国人的凛然傲 

骨。 

    在这一时期,竺可桢一身兼二任,既是浙江大学校长又是气象研究所所 

长,事务繁忙,备极辛劳。后来,因为战事,浙大和气象研究所分别迁移后, 

相距更远,又值战时交通不便,竺可桢直到1938年4月才得由江西辗转到了 

重庆曾家岩气象研究所工作。当他得知许多贵重仪器损失于战争时,心情十 

分沉痛,而在浙大与气象所之间来回奔波,是竺可桢的体力所难以承受的。 

1944年竺可桢要求解去所长职务。5月赵九章接任代理所长的职务。经过整 

顿,所中工作渐有起色,竺可桢深感欣慰,于1946年底被批准辞去所长职务。 

    竺可桢的创业史是艰辛的历程,为中国气象事业的起飞奠定基础,是中 

国人独立自主地进行气象科研的伟大起点。 


… Page 7…

                                四、在浙大 



     1936年竺可桢被当局选中出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这在竺可桢一生事业 

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也是引起他思想转变的契机。 

     浙大前身是求是书院,由清末杭州知府林启创办于1897年,是有识之士 

图谋变革而兴的新学。1902年改称浙江大学堂,几经易名,于1927年建制 

为大学。1933年郭任远任浙大校长,受当时国际上法西斯统治的影响,对学 

生采用军事管理制度,任意处分学生,激起学生的强烈不满,引发了“驱郭” 

运动。蒋介石不同意改换校长,双方僵持一个多月。蒋介石亲临浙大训话, 

下令罢课学生复课,遭到学生的抗拒。蒋介石只好退让,同意更换校长。有 

人推荐竺可桢出任浙大校长。2月21日,蒋介石与竺可桢面谈,要他出任浙 

大校长。竺可桢对蒋介石说:“这事我自己也需考虑。”竺可桢一时犹豫不 

决,他不是贪图功名的人,无意与官场中人物打交道。而经他深入了解浙大 

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急切地要求一位励精图治的校长。思虑再三,竺可 

桢说:“我若不为浙大着想,只顾明哲保身,则浙大必陷入党部之手。现在 

的国民党已经不是革命初期那样,被人操纵已无疑义。”这一席话表现出竺 

可桢的目光之敏锐与深远。为了浙大的前程,竺可桢终于答应蒋介石要他出 

任浙大校长的要求,但是他不能放弃气象事业的研究,因而,起初竺可桢只 

答应任职半年,把学校安定下来,然后交给一位有能力的人。后来他的好友 

陈叔谅发来长信,劝竺可桢不要限期半年,谈到为了浙大请竺可桢不要久搁 

不决。竺可桢心里了然,在浙大师生与党部的较量中,他奋力保护浙大,必 

然与党部发生冲突。因此提出了就任的三个条件:第一,财政方面须有源源 

接济;第二,用人方面校长有全权,不受党政干涉;第三,内定时间以半年 

为期。 

     1936年4月20日下午,竺可桢开完气象学会理事会,回到家中。见夫 

人侠魂已为他收拾好行装,送他连夜去杭州接任浙江大学校长。诸葛麒随竺 

可桢一起去浙大任校长秘书,在赴杭州的列车上,竺可桢再三叮嘱诸葛麒道: 

 “振公到校后你要注意两件事。第一要勤快,做到案无留牍;第二要须缄默, 

你是校长秘书,必然知道许多机密之事,不能事先透露出去。” 

     次日晚7时竺可桢由上海到达杭州,刚下火车,就立即召集众人商讨如 

何治理学校,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直到深夜才回到寓所休息。第二天上午竺 

可桢由郑晓沧、胡刚复、倪志超陪同,会晤前任校长郭任远。两三天内,竺 

可桢与教员、学生许多人见面谈话,了解情况。 

     25日下午竺可桢在体育馆开全校师生员工大会,竺可桢发表就职演说。 

他强调:“……办理教育事业,第一须明白过去的历史,第二应了解目前的 

环境,……我们凭借本国的文化基础,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才能养成有用 

的专门人才;同时也必须根据本国的现势,审查世界的潮流,所养成的人才 

才能合乎今日的需要。”他旁征博引,从越王勾践雪耻、五代钱氏保浙、宋 

浙人匡复捍卫、明于廉抗倭,谈到明末黄梨洲、朱舜水的遗训:“一方为学 

问而努力,一方为民族而奋斗。”他的深邃哲思使全校师生都受到精神震撼。 

     面对热血青年学生的欢欣鼓舞,竺可桢又将话题引向现实:“有知识有 

血气的青年,早已感到国家情势危迫。近百年来,列强侵略进行不息,中国 

不能发奋自强,以致近几年国家面临着最严重的危机。”一席话引起青年学 


… Page 8…

生的共鸣,也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和拥护。 

     竺可桢在浙大第一次参加纪念周正值5月4日,“五四”运动17周年。 

竺可桢对浙大师生讲了两个问题。关于教育制度,他主张不效仿任何国家, 

而取众家之长改革现行制度,施行导师制。谈及“五四”以来学生们沦于悲 

观,竺可桢认为这是由于缺乏对中华民族必能复兴的信仰。他希望浙大学生 

树立民族自信心,有高度的自觉和实际的努力。 

     竺可桢为了聘请好教授而多方奔走,他请茅以升讲 《钱江桥与建设》, 

请马寅初讲《非常时期中国之财政问题》,还打算聘请冯玉祥、候德榜为演 

讲员。为了请到当时著名的老学者马一浮,竺可桢求贤若渴,三请马一浮传 

为佳话。 

     出任浙大校长以来,竺可桢穿梭在南京、上海、杭州之间,为了节省时 

间,坐车多是搭夜班车。他还常常将一些文件带在身边,坐车时批阅。气象 

研究所招收第四期练习班助理员的考卷,就是在沪杭颠簸的列车上批阅的。 

在处理各种业务之余,作为一名学者,竺可桢犹不忘抽出时间从事学术活动, 

多次到中央电台讲《气候与人生之关系》,又到杭州笕桥为航空学校师生讲 

 《东亚之气候》。 

     竺可桢广纳贤才,办学民主,一时浙大名望大振,聚集了一批第一流的 

教授,当年招生时,考生蜂拥而至,出人意料的多。新学期一开始,竺可桢 

就亲自对新生发表演说,要求他们应该注意两点:第一,学好功课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养成一副清醒的头脑;第二,将来的理想,要以享福为可耻, 

以服务社会为光荣。 

     当年蒋介石由陈布雷陪同访问浙大。寒喧之后,竺可桢简明扼要地报告 

了情况。蒋介石对竺可桢的励精图治深感满意。竺可桢乘机提出调拨经费扩 

建校舍,并请蒋介石参观学校。蒋介石亲见校内处处屋宇破落,满目苍凉, 

答应把附近军械库的地址拨给浙大建造校舍。浙大师生人心大快,浙大建校 

的百年大计终于得到解决。 

     浙江大学逐步走向正轨,竺可桢的预期目的基本实现了,觉得自己应该 

离开浙大,专心研究所的工作了。因为当时日寇侵华甚急,浙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