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民组成的,至于工人的数目则很少。。。大多数中国工人是手工业者。”
中国工人遭受着与欧美工人同样的压迫,或者甚至更厉害,因为他们所受的
压迫不仅来自中国资本家,而且来自外国资本家。
“中国各大城市中的工人比居住在乡镇中的工人农民更加成熟。可以预
期,在中国未来的社会改革中,他们将是中国无产阶级的首领。”他认为,“中
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和农民)至今还没有组织起来进行斗争。尽管中国无产
阶级所处的条件非常可怕,但他还没有觉醒,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无产阶
级没有认识,没有组织。”显然,由于把农民划入无产阶级,因而他对中国
无产阶级的觉悟程度估计得偏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谁能帮助中国的
无产阶级呢?只有已经觉醒的中国青年,或者是热心的中国社会主义者。”
没有文化的人,是被排除在政治之外的;没有文化的人,同样无法接触马克
思主义学说。只有经过先进的知识分子传播和灌输马克思主义学说,工人阶
级才能找到批判的武器,使自己成为有觉悟有组织的战斗队伍。而先进的知
识分子也将在这个伟大斗争中得到改造,进而无产阶级化。瞿秋白把他与俞
颂华、李宗武的赴俄,看作是实现这一神圣使命的重要一环。他满腔热诚,
信心坚定,告诉俄国朋友说:
我们充分理解,中国的知识分子必须帮助中国无产阶级与国际无产阶
级联合起来,共同为人类服务。为此目的,我们来到了俄国。。。我和俞颂
华、李宗武同志分别代表上海的《时事新报》和北京的《晨报》,我们来到
俄国是为了向中国正确报导俄国的情况。我们切盼能认认真真地完成我们肩
负的任务。我们希望,我们的到来将会带来良好的结果,而我们的这次旅行
将给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以第一次推动。
这些真诚的话,说明瞿秋白带着很高的自觉性深入异邦,探取火种,
为挣扎在黑暗途程上的中国人照亮前进的方向,探索新路。做为中国先进知
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中国革命的先驱人物,瞿秋白确是当之无愧的。
1921 年1 月25 日晚十一时,瞿秋白一行抵达赤色的都城莫斯科雅洛斯
拉夫车站。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东方司司长杨松会见了他们,安排了他们的
食宿和工作。随后,他们会见了《真理报》的主笔美史赤略夸夫,工作就此
开始。他们住进了一幢由旧时旅馆改成的公寓。寓所周围是小树林,大教堂
的铜顶金光灿灿,耀人眼目。这种居住条件,虽然饮食营养很坏,也可以安
心工作了。
此刻,瞿秋白心境极不平静,他说:“我寻求自己的‘阴影’,只因暗
谷中光影相灭,二十年来盲求摸索不知所措,凭空舞乱我的长袖,愈增眩晕。
如今幸而见着心海中的灯塔,虽然只赤光一线,依微隐约,总算能勉强辨得
出茫无涯际的前程。”①他自称为“东方稚儿”,怀抱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
宏愿,翻开了他生活经历的崭新的一页。
进赤俄的东方稚儿预备着领受新旧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甘露了。理智的
研究侧重于科学的社会主义,性灵的营养,敢说陶融于神秘的“俄罗斯”。
灯塔已见,海道虽不平静,拨准船舵,前进!前进!②
①《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1 卷,第109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
版。
②同上书,104 页。
一切都在表明,这个“东方稚儿”,已经登上了新时代的航船,认清目
标,拨正方向,破浪扬帆,奋然前行了。
六赤都心史
俄罗斯文化天地漫游
瞿秋白一行住进了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为他们安排的公寓,三人占了
二间屋。凭窗眺望,公寓四周的树林,覆盖着白雪,显得格外宁静,然而,
瞿秋白的心情却是兴奋而充满着激情的。
到达莫斯科十天后,正值全俄华工大会召开。从俄国各地来到这里的
华工代表近二百人,代表着在俄国各地的华工数万人(其中欧俄部分占四万
多人);他们有的是在俄国做工经商的,有的是参战华工,从法国、德国逃
出而流落此地的。他们的生活和劳动条件很苦,多数是文盲。他们听说从中
国来了新闻记者,异常的高兴,热情地欢迎瞿秋白三人参加大会。瞿秋白发
表了即兴讲话。他介绍了国内学生爱国运动的情况,激起了与会华工的爱国
之情。中国驻莫斯科总领事陈广平不来出席会议,引起华工代表们的不满。
会议的重要议题是华工回国问题,这件事与总领事的职权有密切关系,因此,
陈广平就成了会议代表们指责的中心。瞿秋白在会间结识了几位华工,后来
时常同他们来往。
《真理报》主笔美史赤略夸夫会见了瞿秋白一行,热情地向他们介绍
参观考察的手续;他们的参观考察也就从这里开始。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东
方司特地派了二位翻译陪同他们参观考察。一位是英文翻译,另一位是俄文
翻译郭质生①。瞿秋白与郭质生一见如故,成为十分要好的朋友。他说:“自
己又可以说几句俄文,本来用不着他,然而后来我同郭质生意成了终生的知
己,他还告诉我们许多革命中的奇闻逸事,实际生活中的革命过程。因此我
们正式的考察调查从那天见美史赤略夸夫起,‘非正式的’考察调查也从那
天见郭质生起。”②。。
①郭质生,本名维·斯·格罗戈洛夫,出生在中国新疆,汉学家,曾
翻译《红楼梦》等中国小说,编著《俄汉辞典》。1979 年去世,终年83 岁。
②《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1 卷,第103— 104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具有悠久历史的俄罗斯传统文化和革命以后的崭新的苏维埃俄罗斯文
化,处于更替交错的时期。研究俄国的共产主义、共产党和俄国社会,必须
研究俄国文化。瞿秋白对于考察和研究俄国文化,是非常重视,非常有兴味
的。在赴俄途中,他就与俞颂华商妥:俞颂华负责通讯工作,他自己则勉力
作有系统的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研究。
瞿秋白来到了莫斯科特列嘉柯夫美术馆参观,这是他到达莫斯科后选
择的第一个游览点。这里陈列着俄国著名美术大师们的作品。在连年动荡,
战灾浩劫中,这些珍贵的艺术精品,竟丝毫未受损伤;连这美术馆的创始人
特列嘉柯夫的石雕像,也安安逸逸地陈列在他死时的病榻旁。这说明了苏维
埃制度的优越性。经历了严霜寒雪,荒原广漠的旅程,来到这“名画如山积,
山水林树”的美术殿堂,“置身其中,几疑世外。兵火革命之中,还闪着这
一颗俄罗斯文化的明星。”①瞿秋白此刻激动不已。他感到了“‘文化’的真
价值。俄罗斯文化的伟大,丰富,国民性的醇厚,孕育破天荒的奇才,诞生
裂地轴的奇变,——俄罗斯革命的价值不是偶然的呵!”②。。 ①②《瞿秋白文
集》文学编第1 卷,第104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馆中陈列品中,既有现实主义画家,如列宾的作品,瞿秋白誉之为“旧
文化沙砾中的精金,攸游观览,可以忘返”①,也有未来主义的作品。未来
主义出现于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最先发源于意大利,十月革命前后流传
于俄国。未来主义认为艺术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应当完全消失,
成为生产、生活或政治的一部分,实质是对艺术的否定。它的整个反艺术倾
向,使它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东西。在俄国艺术中,未来主义的作品反映了对
资本主义世界的无政府主义式的反抗和对待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俄国未来
派的画家,否认古典遗产,反对传统的绘画形式。瞿秋白站在未来派画家的
作品前,看到那“粗暴刚勇的画笔”,似乎觉到它们也有可取之处,“令人的
神意由攸乐一变而为奋动,又带几分烦恼:粗野而有楞角的色彩,调和中有
违戾的印象,剧动忿怒的气概,急激突现的表显,然而都与我以鲜,明,动,
现的感想。”②
①②同上书,第118 页。
经友人的介绍,瞿秋白在2 月14 日会见了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诗
人关切地询问中国文学的情况,并把他的一本诗集《人》送给了瞿秋白。马
雅可夫斯基也参加过未来派。
可是在他的早期抒情诗,例如长诗《穿裤子的云》、《战争与和平》中,
明显地表现出使他超出未来派的人道主义倾向。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