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令番禺人民难忘的、何贤返乡的10天光阴中,何贤早已意识到他无论去到什么地方、见什么人,都是“最后一次”了!
24日逼到眼前,光阴无情,何贤不得不动身返港,番禺的领导们一齐出动,为他送行。何贤这一去,将成永诀。离乡的一路上,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故乡的山山水水,忽然,他对身边的县领导说:“这次回来,我未及去游览莲花山。”县领导哽咽地宽慰他说:“养好身体,下次回来我们陪你去!”
何贤沉默没有答话。
车过大石桥,他张望桥东、桥西,不觉泪下……车队开到洛溪渡口,何贤望着离渡口不远的洛溪大桥的桥墩,对人们说:“大桥能如期完工吗?”县领导告诉他,“只会提前,不会拖后”,请他放心。
何贤多么希望能亲眼看到横跨河面的大桥雄伟的身姿啊!他多么希望自己这个被河网阻隔的家乡,能张开通衢大道啊!但自己恐怕等不到这一天了……想到这里,何贤禁不住又一次潸然泪下。
何贤到达广州火车站,省政协主席梁威林和广州市市长叶选平已等候在那里了。
最后的时刻———这是祖国对何贤的送别,也是何贤与故乡的永诀。大家的心里都明白,可谁也都避免说感伤的话……临上车时,何贤说自己又不想走了。他的小女儿何桂盈急了,央求说:“爸爸,我们先去香港复检一下身体,再回来好吗?”
“我不想走了……”何贤像个无助的孩子。列车,为长辞不归的游子迟了六分钟启动。
何厚铧家族传62、人杰辞世备哀荣
62、人杰辞世备哀荣
1985年重阳节,澳门落成首座汉白玉何贤墓,标志着世人对他一生功勋的褒扬和怀念。
珠江水呜咽,无语向东流;
白云山垂首,披一身缟素。
回到香港后第12天,即1983年12月6日,一代人杰何贤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香港伊利沙白医院与世长辞。临终前,何贤在世的三个妻子,十四个儿女都守候在病榻前。
1983年12月9日,上午8点刚过,香港北角殡仪馆前的大街就开始忙碌起来。各式各样的轿车汇聚在一条街上,其中不乏劳斯莱斯、奔驰等豪华车。车中走出不少路人们熟悉的名流,这些港澳叱咤风云的高官显宦、工商巨子、社会贤达、艺坛明星,这些人们经常在报刊、电视传媒中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都是赶来参加何贤的公祭仪式的。当然,还有更多参加公祭仪式的人,是乘巴士和出租车赶来的普通市民,这表明何贤一生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尊敬和爱戴。
10点整,公祭仪式开始。司仪首先宣读了中国领导人李先念、叶剑英、彭真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全国工商联的唁电。接着,是治丧委员会主任柯正平致悼词。
何贤生前所担任的公职之多,简直不胜枚举。写悼词时,有人曾建议把何贤所任职务都一一列出,因为何贤每一个职务都不是徒有虚名,而是出钱捐物,出谋划策,尽心费力的。
柯正平从感情上讲,是赞同这种建议的。因为每一职务,都代表着何贤对社会的一份贡献。可如此一来,悼词就会变得很长,所以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择其要而举之。接着,柯麟、王光英代表全国人大;柯正平、马万祺代表何贤治丧委员会,向何贤的灵位献花……
随后是各社团代表献花。献花毕,公祭仪式即告结束,对何贤的遗体进行大殓。香港殡仪馆派出首席化妆师郑美玲女士为何贤化妆。大殓后,参加公祭仪式的各界人士列队瞻仰遗容……
11时整,何贤的灵柩徐徐移出灵堂,运往港澳码头,再由汽垫船运返澳门。澳门一万多群众拥在码头,迎接何贤遗体的归来……各界人士将以更隆重的仪式,祭奠这位为澳门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慈善家、社会活动家。这个澳门开埠以来最大的致祭仪式,是在致祭的前一天深夜,即12月8日晚才确定举行的。8日上午,澳督高斯达打电话给澳门中华总商会,询问祭奠何贤的计划。中总的人回报,他们已派出由澳门各大社团21名代表组成的慰问团,由中总副会长马万祺率领,赴香港参加何贤的治丧活动,在澳门就不另行安排了。
高斯达一听急了:“何贤服务澳门社会数十年,为澳门做出过重大贡献,没有致祭仪式怎么行?”
“可……不知澳督有什么计划?”
高斯达郑重强调说,澳门政府已为何贤准备了隆重的祭奠仪式:1.授予何贤“英勇金盾勋章”和“澳门荣誉市民”称号;2.为哀悼何贤先生,澳门政府机关下半旗三天;3.澳门政府机关停止工作一天,让政府官员及公务员有时间参加何贤的祭奠仪式;4.何贤的灵车入码头到大西洋坟场途中,澳门政府将封锁沿途交通,派水警的摩托车仪仗队为何贤的灵车开路。
哇!既然澳督都如此重视,那么华人组织当然更应重视!于是,才有了9日下午汽垫船码头前隆重的致祭仪式。
据当时传媒估计,参加致祭仪式的约有一万人左右,这在小小的澳门,还从未有过,因为当时的澳门,总督虽是最高行政长官,但在中国人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澳门社会,何贤先生在各界各阶层中无疑拥有绝对的影响力。
两年以后,为缅怀何贤一生的功绩,何贤生前出任董事长的京澳公司,决定捐出北京汉白玉石6吨,雕砌何贤墓。
墓志铭上刻着的铭文如下:
何贤先生为人简朴谦逊纯良,是葡国人的良友和伟大的爱国者以及模范市民,具有领导才能,对加强中葡数世纪的友谊所作贡献,在最近数十年来无出其右,成为人与人之间和平共处的杰出典范。何先生是一位有动力和勇敢的企业家,为其所爱护的澳门发展和繁荣鞠躬尽瘁。因此,在其如此辛勤和典型地服务的社会中,早年便公平地获得大大的声誉和人们的尊敬。
何厚铧家族传63、新福利再造神话
63、新福利再造神话
何贤生前拥有庞大的家族生意,包括公共事业与私人生意。由于何贤生前侠义为怀,乐善好施,且对公司员工极具人情味,所以,何氏家族生意倒真没有几个赚大钱的项目。
何贤先生去世后,他的儿子却披荆斩棘地踏上征程。1984年,时任大丰银行副总经理的何厚铧,就关于香港中银集团加股大丰银行的问题接受采访时透露:大丰银行董事局将与中银集团负责人举行会议,详细商讨有关中银加股大丰,以及如何组织新董事局的细节问题。
澳门报载:“据何厚铧表示,中银集团已经接到北京总行方面的决定,加股大丰银行没有问题,中银加股的数目基本上达成协议,目前只是还需要研究有关加股的细节问题。”
还有媒体刊出:“何厚铧强调,中银集团今次决定加股大丰,一方面是表示支持他们;另一方面亦是一项商业投资,对于大丰银行的客户是一件好事。他又透露,大丰银行将来的最高行政部门,将会由新董事局委任。”
……
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可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何氏家业自有后来人。
何厚铧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澳门各新闻报刊媒体中,显然,他已是举足轻重的何氏家族的“新闻发言人”,他一步步从幕后走向台前,走向社会和时代广阔的舞台。
从相貌上看,他不像是那种驰骋江湖、立刀横马的侠义之士,但他骨子里,却融注了一股全新的现代气息和精英管理准则观念,他不善于以一串串惊人的妙句哗众取宠,只企望少说多做,默默地耕耘,让事实的业绩替他做出“公众形象”的评判与回答。
对于许多媒介称颂何厚铧挽救大丰银行,是“缔造了一个神话”,何厚铧全然没有贪天之功的想法。他对人们说,挽救大丰危业,“其功劳并不在自己,功劳应归于中国银行完善和有效的管理及良好的合作精神。而且,先父在澳门也有很多好朋友,澳门地小,人情味浓,朋友之间的帮助也起了很大作用。”然而无论如何,人们亲眼所见的是,何厚铧确确实实功不可没,因他以自己的能力去拼搏,把传奇的“神话”变成了今日之现实。今天的大丰银行,已成为全澳门盈利最高的银行,并且列入亚洲五百家最大银行榜。